我們來算算所謂的養殖利潤,平攤到1斤豬,需飼料費用4.5元、防疫費用0.3元、加上母豬喂養及管理費、人工和水電費用,養殖成本共計6.3元,現在全國區域的豬價基本都在五元以下,那么這就意味著1斤虧損1元多,并且豬只的生長也不會一帆風順,還有許多意外之費,所以養豬人的虧損你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我們詢問了許多養豬人的意見,大家都認為是豬太多了但是豬的消費卻沒有跟上去,市場需求過于疲軟了。究其原因,不少養殖戶和業內人士認為,許許多多的大型企業依靠著“資本實力”持續擴大養殖規模,使得生豬市場供應充足。產能過剩的鍋,某些大型企業你不背也得背!
都說2018年的行情與2014年的情況極其相似,不但都是豬價持續性走低,而且也是淘汰了大量的散戶,一些規模化養殖企業借機擴張、搶占市場份額,那時候的產能就已經在逐步釋放了,更何況現在還在繼續,“大佬”們能不能放過養豬人?
現在的市場情況是這樣的,散戶比例在不斷下降,規模豬場占比40%,這40%包含的是集團化企業和一些專業的養殖戶,這些大企業是什么情況?簡單來說,也就是養殖企業通過提升規模化、自動化、標準化水平,能夠更好地控制成本、抵御市場風險,沿著“飼料原料-飼料-養殖-肉品-熟品”路徑布局全產業鏈。自己的布局自然不需要考慮到散養戶……
還有就是補貼,已經數不清有多少養豬戶反應“養豬數十年,從來不知道補貼是何物”,散養戶也不想著誰能幫一把,但是能不能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沒有“外援”的公平競爭,我國小散養戶也是生豬行業中流砥柱的力量,公平競爭我們也不比誰差!
政府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就算這樣的情況還沒有達到經濟調控的地步,那么請問“有關部門”可以不可以在遵守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以生豬養殖為例,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價格保險等方式對養殖戶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