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了,化肥農藥減量了,農業面源污染自然也就減下來了。繼去年在省級263專項考核中“奪魁”后,無錫今年在“治畜禽”上繼續發力,不過治理重心將從去年的“關停”轉到“結構提升”上。作為牽頭部門,市農委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接下來將在投入品減量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等方面做文章,通過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促使無錫農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生態新路子。
去年無錫“治畜禽”全省考核排第一
263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無錫在“治畜禽”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去年關閉禁養區養殖場117家,全市1036家規模養殖場(小區)完成治理939家,治理率為90.6%,超額完成治理率70%的年度工作目標。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8%。
根據市統計局2017年度數據,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純較2015年削減2165噸,削減比例為4.09%;農藥使用量較2015年削減150噸,削減比例為6.1%,均超額完成2%的年度工作目標。去年,由市農委承擔的我市畜禽養殖污染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專項在2017年省級專項考核中排名第一。
重劃禁養區年底前養殖場搬“干凈”
根據省、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行動方案要求,2018年無錫“治畜禽”的工作指標為:非禁養區內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治理率達80%;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治污設施配套率達85%;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8%;生豬大中型規模比重達到75%;全市化肥施用總量比2015年下降3%;全市農藥施用量比2015年下降3%;滆湖圍網養殖拆除1.33萬畝;沿湖3公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1.45萬畝;各市(縣)、區制定完成水域灘涂養殖規劃;全市新建省級濕地公園1個、濕地保護小區3個,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1.1%;全市完成成片造林6000畝,建設綠化示范村33個,林木覆蓋率保持在27%以上。
“根據省政府規定,太湖一級保護區全部劃定為畜禽禁養區,本月底將完成新的禁養區劃定方案。”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底前,無錫要完成一級保護區內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任務,禁養區內無規模畜禽場(國家、省畜禽資源保護場除外)。一家養殖場已劃入今年新增的禁養區內,已明確關閉時間表,年底前關閉到位。滆湖1.33萬畝網圍養殖整治工作任務有序進行,目前簽約99%以上。而宜興市和濱湖區也正按照2017年制定的整治方案有序開展3公里緩沖帶水產養殖整治。
適養區內科學布局創建美麗生態牧場
“不能一關了之!”市農委相關負責人坦言,接下來,根據各地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還要經常性組織“回頭看”。“因百姓較喜歡、入門門檻較低,一些養殖場問題容易出現反彈,要重點檢查已關閉養殖場是否存在回潮現象。”他說,“治畜禽”不是為了遏制發展,而是為了尋求高質量發展。
根據今年的方案,無錫市非禁養區畜禽規模養殖場在完成整治任務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著力培育一批農業綠色化發展的精品特色亮點,科學布局——加快建成“一群濕地”,即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建成全市域濕地群;加快培育一批“美麗生態牧場”,即加快推進現有規模養殖場設施升級改造,發展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產業融合的循環農業模式,培育一批美麗生態牧場典型;加快推廣一批先進水產模式,以水產養殖整治為抓手,大力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池塘循環水養殖等高效生態模式,今年全市推廣稻田綜合種養面積5000畝。
市農委負責人表示,預計今年全市創建首批美麗生態牧場部省級2個,市級6個。以此達到產業轉型發展,畜牧業業態調整,對退養養殖場業態重新規劃布局,利用原有養殖場地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和農業服務業,實現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產“兩手抓”
除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外,化肥農藥減量施用依然是今年“治畜禽”的推進重點。
記者來到位于大陽山腳下、桃花島西側有著悠久水蜜桃種植歷史的陽山鎮桃源村水蜜桃生產基地,看到果農們給桃樹的“脖子”上懸掛了“紅絲帶”——梨小性迷向絲;“腳踝”上帶上了“腳環”——樹裙;“兩臂”間放上了黃色的擋板——黃板。相關負責人介紹:迷向絲用來阻止蟲害交配,壓低基數;黃板用來色誘桃蚜;樹裙用來阻擋蝸牛、蛞蝓上樹,這些措施都是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手段,以此來減少農藥的施用量。據惠山區農林局植保站堵站長介紹,目前桃源村水蜜桃生產基地畝均減少化學農藥投入574.5克,全園總計減少用藥0.037噸,成效十分顯著。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方案,今年無錫在化肥農藥減量上將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同時開展耕地質量提升示范區建設,大力推廣商品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綠肥作物。推進科學用藥,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同時推進綠色防控和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組織化程度、擴大服務范圍。此外,在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和造林綠化生態提升上也同樣不會“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