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越低的生意,越容易進入,而門檻低,如果又比較容易賺錢,那就會有千軍萬馬涌入。過去,中國的養豬業就是這樣,規模大的,未必比小散成本低,從一頭豬的盈利上看,規模養殖賺得錢也許更少。在這樣一個時代,規模場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因為當規模不能形成規模優勢的時候,大投入的規模養殖沒有市場競爭力,大多數只能是官方背景的、國企背景的、政策性的、戰略性的。早期的規模豬場就屬于此類。今天,這種情況正在被迅速改變,因為,門檻在不斷增加和提高。
一、政府:環保門檻
過去,農業污染其實也是一直存在的,但政府采取了容忍的態度,因為這涉及“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對涉農的人動手,等于是欺負弱者,加上這樣做又沒什么好處,所以,幾乎沒人提農業污染。不是看不到,而是不想管。
但今天不同了,國家正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變化,要從粗放式的發展,轉向有質量的發展方式。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所以,農業污染不再例外。
的確,養殖業的污染其實很嚴重: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唐納多.約翰遜估計一頭牛每天排泄甲烷200-400L,據說相當于一臺汽車一年的尾氣。而一頭豬一年排泄的糞尿大約是兩噸,是人的五倍。中國每年出欄肉豬7億頭,大約就是14億噸糞尿。這樣看,污染肯定是存在的,而且是驚人的。
現在,中國環保的壓力本來就很大。而美國又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中國成為事實上的老大,對世界是有承諾的。對這一點,大家要有清楚的認知:中國對世界有減排承諾,所以,環保高壓是一定會長期存在的政策。當然,這并不代表可以以此為借口強拆、濫拆。不過,養豬不交稅,又污染環境,有些地方政府拿到了幾個文件,自然態度不一樣了。
這是悲劇,中國的養殖環保問題是幾十年累加形成的,但很多地方政府卻要在幾個月內徹底解決。就像得了幾十年的慢性病,現在要幾個月就治好。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未來,想養豬,環保已經成為一大門檻了。不管你是“中糧”、“正邦”,還是誰。招商引資的時候可以大開綠燈,污染了環境,引起周邊居民投訴,照樣會對你下狠手。
從現在到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消滅“小散”的,除了豬價導致的深虧,恐怕就數環保了。今天還沒嚴厲起來的地區,我們也不能僥幸,除非你是山區,天高皇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