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年。邁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迎來新機遇。湖南省各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以農村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中向優、穩中向新、穩中向綠的發展態勢,生產繼續保持穩定,產業結構進一步調優,新的增長動能加快成長。
一、農業與農村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據國家統計局核定,上半年我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63.3億元,增長3.4%,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8.6%、2.6%、7.7%、8.7%,其中牧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上半年農業經濟運行仍保持平穩增長。
(一)糧食生產結構調整
湖南著力推進糧食供給側改革,以“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為原則,堅持提產能、穩產量、優品質,重點推廣高檔優質稻種植,提升糧食品質;推廣再生稻種植,一季播種、兩季收成;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一田雙收、一水兩用,湖南糧食生產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今年春播期間土壤墑情、溫度和濕度適宜,但受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農業產業結構調優調高態勢以及重金屬污染區耕地休耕修復治理工作等影響,全省糧食作物面積有所調整。據初步統計,上半年我省春夏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3427.86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46.85千公頃,下降1.4%。其中,早稻播種面積1696.27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93.84千公頃,下降5.2%;中稻及一季晚稻播種面積821.67千公頃,比上年同期增加54.26千公頃,增長7.1%。從早稻長勢情況來看,今年早稻播種期氣溫回升快,播種正常;育秧期無倒春寒天氣,成秧率高;移栽返青期溫度偏高,利于早生快發;分蘗期溫高光足,利于分蘗,未出現明顯“五月低溫”;孕穗期氣溫偏低,生育期延遲,抽穗期未出現大范圍“大雨洗花”。同時各地加強了病蟲防控預報和統防統治等工作,使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等病蟲危害程度有效降低。根據前期氣象條件綜合分析,2018年早稻單產較去年持平略增。由于播種面積較去年減少幅度較大,早稻總產量相比去年減少明顯。
(二)油菜生產實現雙增
在穩定傳統油菜主產的基礎上,湖南各地積極發展肥用油菜、飼料油菜、菜用油菜和觀光油菜等,據初步統計,全省春夏收油菜籽播種面積達1321.78千公頃,同比增長0.2%。1月份雖遭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對油菜生長有一定影響,但越冬后,特別是2月份以來,全省氣溫普遍偏高,日照充足,晴雨相間,無明顯低溫凍害天氣,對油菜越冬后的生長非常有利,苗情長勢迅速回升。4月份,全省溫度較高,日照充足,降雨偏少,無持續性陰雨寡照,且未出現“倒春寒”不利天氣,雖出現了一次較強降雨天氣,造成部分地區油菜出現倒伏,但影響不大,總體上,有利于油菜結莢成熟晾曬。2018年油菜籽產量221.80萬噸,同比增長3.2%。新上市油菜籽價格比2017年普遍提高。后期隨著食用植物油價格上升,比價效應推動菜油價格將進一步上升。
(三)蔬菜生產穩中有增
1-2月正值春節消費旺季,受節日效應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影響,蔬菜進價、運輸、人工等成本上升,蔬菜價格普遍上漲。3月份以來,節后天氣轉晴,外地蔬菜、本地大棚蔬菜及露天蔬菜大量上市,品種豐富,銷量持續上升,市場供應充足,供需結構穩定,導致價格總體回落。價格方面,1-6月份,據省商務廳監測數據顯示,重點監測的30個蔬菜品種漲跌平衡,蔬菜總體零售價格呈現先漲后跌態勢,從第1周的6.45元/公斤上漲到第8周的7.39元/公斤,達到峰值,增長14.6%,上漲幅度較大。此后蔬菜零售均價一路下跌,6月底(第27周)蔬菜零售均價6.17元/公斤,較春節期間(第8周)下跌16.5%。產量方面,上半年是我省秋冬蔬菜與春夏蔬菜交叉換季的時期,今年全省氣候總體適宜,蔬菜整體長勢較好,此外,各地加強大棚設施建設,擴大蔬菜基地規模,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實現一定增長。據初步統計,上半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751.53千公頃,同比增長1.6%;蔬菜產量2071.86萬噸,增長2.7%。目前夏季蔬菜長勢旺盛,上市品種豐富,外運菜供應量未減,市場供應相對充足。未來蔬菜價格將會穩中略降。
(四)生豬出欄價格和養殖效益下降明顯
產能方面:上半年生豬存欄下降,出欄有所增加。從3月中下旬起,全省生豬價格在低谷持續徘徊,養殖戶補欄意愿較去年降低。據國家統計局核定,上半年全省生豬出欄2984.2萬頭,同比上升3.5%,增幅較一季度收窄1.9個百分點;生豬存欄3667.5萬頭,下降0.6%,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67.1萬頭,下降1.0%。價格方面:今年年初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下探,期間更是跌破10元/公斤,5月份(第21周)活豬出欄均價為今年來最低值,與今年價格高點2月份(第6周)相比下降35.4%。5月底后生豬價格止跌回穩,緩步回升,連續6周小幅上揚,但養殖戶仍處于大面積虧損狀態,現在平均每頭生豬虧損200元以上。據省畜牧水產局監測數據顯示,6月底(第27周),全省活豬出欄均價11.05元、仔豬交易均價23.68元、市場豬肉均價19.26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跌18.9%、34.9%、20.9%;與5月底最低值相比,活豬出欄和豬肉均價分別上漲8.5%、0.4%,仔豬交易均價下跌2.6%。6月份以來,市場活大豬供應逐步減少,端午節需求拉動,生豬價格稍有回暖,但夏季高溫,生豬運輸難度加大,近期生豬市場供應持續偏緊,各地區屠宰場小幅上調收購價格,短期豬肉價格將穩中上行。
(五)牛羊家禽生產向好
產能方面:上半年全省牛羊家禽存出欄均實現一定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核定,上半年湖南牛、羊、家禽出欄分別為79.1萬頭、385.3萬只、2.11億羽,同比增長2.3%、1.4%、0.3%;牛、羊、家禽存欄分別為378.1萬頭、680.0萬只、2.87億羽,同比增長3.0%、1.6%、0.1%。價格方面:1月中下旬,受降溫降雪天氣影響,交通運輸受阻,市場出欄不暢,加之正逢春節前臘肉制作高峰期,牛肉價格略有上浮、羊肉價格有漲有跌,禽蛋價格平穩。2月中下旬后,節后市場貨源充足,供應有序,肉類、禽蛋類價格雙雙下滑,其主要原因是春節后市民對鮮肉、禽蛋的需求相對減少,受需求影響價格微幅下調屬正常波動。夏季到來,居民消費重點傾向于蔬菜類,肉類消費受到一定限制,但受世界杯賽季影響,各大燒烤攤火爆,加快肉類消費。預計未來肉類價格會有所上漲。受天氣變熱影響,雞蛋產量有所減少,保質期縮短,雞蛋價格略有上漲。后期雞蛋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
(六)特色養殖種植發展勢頭強勁
目前,我省現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30個,其中綜合產業園100個、特色產業園430個,全省“三品一標”認證總數達到350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020個,綠色食品1213個,有機食品20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60個。據調查了解,“湘村黑豬”等特色養殖經受住了市場價格下滑和環保政策的沖擊,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晚熟雜柑、優質臍橙、特色柚類等柑橘品種以及地方特色桃、薄皮核桃、櫻桃等時鮮水果品種發展來勢較好,新品種推廣和結構調整提質力度較大,良種苗木供應緊俏。
二、當前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農業設施條件仍待改善。雖然近幾年采取了不少措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但遠遠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特別是抵御自然災害的需要。農業基礎建設投入相對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功能老化、改造緩慢等問題仍普遍存在。縣、鄉財政困難,多數農民還不富裕,制約著水利、科技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也影響著一些公共服務的開展。
(二)降水明顯偏少,蓄水普遍不足。根據省氣象局分析,今年上半年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2℃,盛夏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受氣溫偏高和降水整體偏少影響,4月份以來全省65縣市區出現干旱,部分地區出現重度干旱。特別是湘中以南進入雨季以來,無大范圍強降水過程。適溫高濕有利于水稻病蟲的發生發展,預計今年田間病蟲害發生程度高于去年。
(三)農產品供給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糧食以稻谷為主,稻谷播種面積占到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的73.5%,豆類、薯類、玉米等旱糧偏少。二是蔬菜以大路菜為主,由于近幾年蔬菜的種植比較效益相對較高,擴種速度快,總量已趨飽和,只是品種結構和季節性供應稍有短缺,但菜農戶在種植蔬菜時基本屬無計劃種植,缺乏合理引導。有的地區農民沒有蔬菜生產經驗、沒有建立外銷渠道,卻大面積流轉土地,進行大量投資,盲目擴種蔬菜。三是畜牧業以生豬為主,豬肉產量占到肉類總產量的81.2%,而牛羊肉產量僅占到5.4%。由于生產銷售與市場需求存在不相適應,導致農產品供給的結構性矛盾突出,整體效益不高。
(四)農業規模效益和產業化程度偏低。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及農戶“重生產、輕銷售”的觀念和做法制約著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也影響了水利設施的有效利用。土地流轉力度不大、范圍不廣,土地產出率和規模效益較低。農業產業化組織程度還較低,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內在機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展望今后一段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在保持平穩運行的同時,需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高綜合防災抗災能力。近幾年,雖然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有所增加,包括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安全飲水工程等,對農業有了較大改善,然而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山區貧困縣來說,仍然存在很大不足。需加大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搞好農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和維護,建設農田排灌溝渠,修復水庫和山塘,提高分洪和蓄調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積,提高水利設施的防汛抗旱能力和抵御洪澇干旱災害能力,防范高溫對后期作物影響。目前全省進入高溫模式,根據氣候預測,今年高溫可能偏多,應警惕后期干旱風險,做好塘壩、水庫蓄水和科學用水,保證早稻后期需水和晚稻用水,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同時各地要加大病蟲害監測防治力度,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二)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發展品質。以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業園區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等方面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全力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示范典型,全面提升本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引導農業農村發展由注重滿足“量”的需求向注重滿足“質”的發展轉變。著力打造茶葉、花卉苗木、小水果等區域性特色產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著力推動特色養殖業升級轉型,提質改造生態環保養殖園區。著重打造以特色休閑和體驗農業為重點的農業品牌,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業振興,以品牌建設促進農業效益提升。鼓勵發展優質訂單農業和“互聯網+現代農業”,以推進國家級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為契機,提升全省農產品品質。
(三)擴大農業規模效益,提升產業化程度。一是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完善土地流轉政策、建立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平臺,將土地向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推動農業生產由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轉變。二是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加工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打造農產品名優品牌,提升加工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保證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緊跟市場需求,立足資源稟賦,大力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深入實施“一鄉一品”、“一縣一特”,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