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畜牧總站站長楊振海
我國是世界畜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肉蛋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奶類產量居世界第三位,蛋類人均占有量超過發達國家水平,肉類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奶類人均占有量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畜產品生產已由數量導向邁入質量導向的新階段。實現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抓好畜禽遺傳資源這個良種的源頭,增加“特、精、美”和優質畜產品供給,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針對當前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生存狀況日益嚴峻、開發利用不足、主要畜種種源過多依賴引進品種等突出問題,加快建立健全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保存、考核評價、監測預警、科技創新和開發利用等五大體系,全面提升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水平。
第一,健全保護保存體系,應保盡保。落實分級保護制度,完善原產地保護和異地保護相結合、活體保種和遺傳物質保存互為補充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保存體系,提高保護效率。調整優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列入名錄中的遺傳資源都要落實責任,宜建保種場的就建保種場,宜建保護區的就建保護區,宜建基因庫的就建基因庫。實施個性化保護方案,選派專家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的技術指導,確保保護效果。加大生物技術保種力度,對已瀕危或有瀕危跡象的地方品種,采取搶救性保護,通過制作胚胎、精子等遺傳物質盡快保存起來,為開發利用打好基礎。
第二,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激勵推保。制定考核評價制度,獎優罰劣。充分發揮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作用,研究建立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保種工作評價規范。開展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績效管理,對各級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保種工作、保種效果、管理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建立保種單位獎勵和退出機制,督促強化保種工作措施落地。
第三,加強監測預警體系,動態施保。組織實施畜禽地方品種登記,搭建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預警體系,實現對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動態保護。監測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保護狀況,根據畜禽遺傳資源瀕危狀況判定標準,及時有效預警資源瀕危風險,提高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
第四,強化科技創新體系,科企聯保。密切產學研聯系,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大力開展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種質特性研究、評估分析與優良基因挖掘。制定完善地方畜禽品種養殖技術規范、品種標準及其產品標準,加快推廣,提升市場占有率。創新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理論,深入開展水禽和蜜蜂保種技術研究,加快豬、馬等畜種的胚胎、精子、細胞等遺傳物質超低溫冷凍保存技術研發,解決制約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發展的技術瓶頸,不斷提升資源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水平。
第五,做強開發利用體系,以用促保。以經濟效益優良、種質特性優異的地方畜禽品種為核心,以區域特色明顯、養殖傳統悠久的市縣為重點,加快產業化開發,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地方品種為主要素材,采用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技術,培育一批優質、高產、抗病、節糧型新品種和配套系。加快已育成新品種和配套系的產業化開發,打造知名品牌,增加特色畜產品供給。拓展地方特色畜禽遺傳資源的娛樂性、競技性、藥用性等價值,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發展壯大特色畜禽產業。完善利益分享機制,逐步建立以有效保護促進開發利用,以開發利用成效反哺保護工作的良性循環。
通過著力抓好五大體系建設,確保重要資源不丟失,種質特性不改變,經濟性狀不降低,力爭到2020年,國家和地方保護品種有效保護率分別達到95%和80%,到2025年,國家和地方保護品種有效保護率分別達到98%和85%。創新自主產權品種,培植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畜禽育種企業,力爭到2025年,地方畜禽品種產業化開發率達到70%,主要畜種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70%,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畜禽種業,基本形成資源保護與利用相結合、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相融合、畜產品供應大眾普惠型和優質特色型各得其美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