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生豬行業時,我們常常忽略國外進口的生豬產品,一方面我國進口量較少,進口生豬產品僅占總體供應量的2.6%左右,另一方面國外進口生豬制品主要為凍肉和豬雜碎,與國內銷售的鮮肉并不存在直接競爭。此外,養殖行業向來在銷售半徑上有所限制,一方面飼料原料的運輸較生鮮品的運輸在成本上有一定優勢,另一方面跨國和跨區域的生鮮品運輸中對于檢驗檢疫等有著相對嚴格的要求。盡管如此,我們認為隨著國內飼料成本逐步上升,內外養殖成本差距有擴大的趨勢。在此情況下了解生豬產品進口的情況和趨勢對于國內生豬市場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一、近年來豬肉產品進口情況
近年來,我國生豬產品進口量快速增長,從2008年進口37.33萬噸到2017年的121.68萬噸,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4.03%,雖然幾經波折但總體仍呈上升趨勢。從2007年開始,受國內豬肉價格上漲以及國內減少豬肉進口限制的影響,極大的促進了生豬產品進口貿易的發展。2008年6月1日起中國凍豬肉進口稅率由原來的12%下調至6%,豬肉產品進口貿易迎來了一個高潮,與2007年相比2008年豬肉產品進口量同比增長109.07%,進口量為37.33萬噸,2009年國內豬肉價格持續性下跌,且因H1N1甲型流感暫停美國豬肉進口,豬肉產品進口量同比下降63.85%,為13.5萬噸,2010年-2015年隨著我國生豬價格進入上漲周期,對美國進口禁令解除,生豬產品進口也進入了緩和期,進口數量以年均增長13.25%的速度穩定增長,2016年生豬行業進入豬周期的最后階段,國內供給短缺促進了豬肉產品進口量的增長,2016年豬肉產品進口量達到162萬噸,同比增長108.39%。
下載APP 閱讀本文更深度報道 |
受國內生豬行業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2018年1-5月我國進口豬肉54.9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4%,價值人民幣65億元,下降10.1%,進口均價為每千克11.8元,下跌6.4%,其中5月份進口11.5萬噸,減少3.6%,價值人民幣13.2億元,下降12.7%,進口均價為每千克11.4元,下跌9.4%。
二、中國豬肉進口政策的走向
國家在生豬行業的相關政策對行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對外肉類進出口政策的走向直接關系到中國豬肉產品進出口數量的多少,進而反作用到國內生豬行業,對內國家對生豬行業的政策在生豬行業未來如何發展、如何進行結構轉型以及如何實現資源分配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從2010年開始我國陸續放開肉類進口禁令,如解除對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甲型H1N1流感禁令、批準墨西哥豬肉制品進入中國市場等,這些政策的實行直接擴大了進口肉類的來源渠道,2014年下半年我國對檢出萊克多巴胺陽性的多家美國企業采取了暫停進口的措施,質檢總局要求美國、加拿大實施萊克多巴胺控制計劃,只有實施此控制計劃的企業才能向我國出口豬肉產品,這一政策導致2015年自美國、加拿大進口的豬肉總量分別降低40.07%和13.68%,同年波蘭境內確診2例非洲豬瘟后,我國對波蘭的所有豬肉進口頒布了禁令,截至目前波蘭仍處于被禁止進口的來源國,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對于豬肉進口的限制政策,基本依據進口來源國的疫病情況。
三、中國生豬產品的進口結構
我國生豬產品進口主要分為鮮冷凍豬肉和豬雜碎兩類,在豬肉產品進口結構中,鮮冷凍豬肉進口量從2007年的8.57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121.68萬噸,年平均增長率34.28%,鮮冷凍豬肉品在豬肉產品進口量占總體生豬產品進口量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從2007年的19.65%上升到2017年的48.68%,在2016年豬肉產品進口量最大時其占比達到了52.08%,說明了鮮冷凍豬肉進口的增長是我國豬肉產品進口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不論是在2016年國內生豬行業上行周期還是2017年下行周期中,鮮冷凍豬肉的對于生豬產品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都在60%左右。
四、生豬產品進口國家分布
2012年以來德國、西班牙、美國、丹麥、加拿大一直是我國豬肉產品主要進口國,其總進口量占比從2012年的88.9%下降到2017年的75.12%,2017年我國自歐盟進口豬肉產品128.04萬噸,與2012年相比,年平均增長率36.62%,占同期我國進口總量的51.4%,同年自美國進口58.4萬噸,與2012年相比年平均增長率25.58%,占同期我國進口總量35.7%。此外自加拿大進口29.98萬噸,與2012年相比年平均增長率41.42%,在此期間,隨著國內豬肉市場進一步的開放,巴西、智利、愛爾蘭等國家也逐漸進入到中國豬肉市場。
在歐盟進口國中,自德國進口的豬肉產品占進口總量的增長速度較快,其占比從2012年的11.5%增長到2017年的13.8%,在2016年曾最高達到過21.3%,2017年自德國進口豬肉產品量為36.26萬噸,自西班牙進口豬肉產品量為37.3萬噸,排名靠后的丹麥、荷蘭、法國則分別為23.85萬噸、19.12萬噸、11.51萬噸。
分種類來看,2017年我國鮮冷凍豬肉的5大進口國為西班牙、德國、加拿大、美國和丹麥,這五國鮮冷凍豬肉進口量共占71.5%,為87萬噸,我國豬雜碎的五大進口國為美國、德國、丹麥、西班牙和加拿大,這五國進口量共占77.1%,為98.9萬噸,其中自德國進口的鮮冷凍豬肉和豬雜碎增長速度較快,從2011-2017年德國進口鮮冷凍豬肉和豬雜碎分別占比5.3%和3%上升到17.4%和11.8%,在2015年最高達到26.4%和19.8%。
整體上來說,德國、西班牙、丹麥、荷蘭和法國都屬于歐盟,隨著我國生豬行業豬周期的影響,我國豬肉產品進口中歐盟已經成為我國豬肉產品的主要進口地區,并且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越來越激烈,從歐盟進口豬肉產品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四、豬肉產品進口邏輯與展望
(一)、中國豬肉產品進口邏輯。我國從國外進口的鮮冷凍豬肉和豬雜碎并不直接與市面上的生鮮豬肉形成競爭,基本上以供應食品加工業為主,此類豬肉產品的進口直接推動原因是價格相對國內同類產品更低,而根本原因是國內豬肉及凍肉產品在供給上的波動性給出的市場缺口。(1)國內外生豬產品價格差是豬肉產品進口的直接原因。發達國家飼料價格風險控制較好、育種養殖技術有優勢,豬肉的價格波動較為平穩。2008-2017年進口豬肉價格一直保持在10-15元/公斤的范圍,而國內受豬周期影響豬肉價格的波動較大,從2008年到2017年期間最高達到30元/公斤,最低僅為15元/公斤。國內外近一倍的豬肉價差讓國內豬肉深加工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利潤以及更為穩定的成本,以2018年1月份豬肉價格為例,國內豬肉價格為25.35元/公斤,進口豬肉價格為12.69元/公斤,對進口貿易商而言,進口豬肉進入中國的成本一直大致是固定的,大約是6%的關稅、13%的增值稅以及不到5%的運費,折算成最終的銷售價格為15.96元/公斤。與國內豬肉價格相比,近10元/公斤的價差讓豬肉深加工企業心動不已,雙匯發展(000895,股吧)就在2015年進口了近21億的美國豬肉來降低企業成本。
(2)國內產需缺口是生豬產品進口的根本原因。我國豬肉產品進口貿易中,一般貿易方式一直占主導地位,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豬肉31.3萬噸,占同期我國豬肉進口總量的96.6%,這表明我國生豬進口主要是用來滿足國內的需求。在我國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生豬產品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國生豬行業并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散戶養殖仍占較大的比重,生豬行業供給受到“豬周期”的影響,供給的持續性與穩定性不佳,外來凍肉在食品加工行業中體現出其價格相對穩定,供應較為充足的優勢。據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397萬頭,同比下降5%,生豬存欄量為3.3億頭,同比下降4.7%。從存欄量上看,本輪豬周期觸底之后,市場整體供應又有趨向偏緊的可能,供給的周期性缺口需要更多的進口豬肉來進行彌補。
(3)、國內外貿易政策是生豬產品進口的推動力。隨著我國向荷蘭、巴西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放了肉類市場,到目前為止開放了大概60處進口肉類檢驗場,進口豬肉進入中國市場的手續也越來越便捷,這些因素促進豬肉產品進口量的增長與進口來源國的多元化。另一方面2014年俄羅斯開始對歐盟農產品(000061,股吧)實施禁令,給歐盟農產品市場帶來了壓力,為了開拓新市場,歐盟加大了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這也是為什么自2015年之后歐盟在我國生豬產品進口量上的占比越來越大原因之一。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之下,我國本身進口豬肉來源已經實現多元化,關稅提高之后,美國豬肉在進口占比中可能面臨較大幅度的下滑。
(二)、中國豬肉產品進口未來態勢
自2017年10月份以來,我國豬肉月度進口量呈逐月回升走勢,2018年2月份環比明顯回落,3月份再次回升,當月進口豬肉13.6萬噸,同比增加9.6%,環比增加89.6%。與此同時,豬肉進口均價在2017年四季度小幅上揚后,今年以來再現逐月下滑態勢,3月當月進口均價為每千克11.9元,同比下跌5%,環比下跌0.3%,當前市場處于豬周期底部附近,國內豬價偏低而供應充足,進口需求疲軟。短期來看國內豬肉供應充足,進口需求減弱,近年來隨著我國生豬生產能力的提升,生豬出欄量逐漸增加,2017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增長0.5%,豬肉產量增長0.8%;2018年1月至2月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同比增長20.5%,其中2月同比增幅升至37.2%。與此同時,豬肉消費卻呈現低迷態勢,2017年國內商超豬肉消費同比降幅達10%,豬肉供應能力提升而消費下降,進口需求減弱。
2018年以來在供應充足的壓力下,我國生豬市場價格大幅下滑:2018年1季度我國生豬出欄價每公斤較年初下跌了4.5元,跌幅為30.5%;白條肉每公斤較年初下跌了6.6元,跌幅為31.5%。與此同時,我國豬肉進口主要市場的價格則相對跌幅較淺,進口豬肉的價格優勢減弱,但隨著市場逐漸從豬周期中恢復過來,未來伴隨豬肉價格上漲,進口生豬產品的數量也會有趨勢性的抬升。此外,隨著貿易摩擦中豆粕價格的抬升、臨儲處理后玉米價格的提振,未來國內生豬養殖的飼料成本端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抬升,盡管當前進口生豬產品少且不與鮮肉產生直接競爭,但在未來成本抬升的情況下,生豬產品進口量或將成為豬價上漲的重要指標與平抑價格的重要變量。(農產品期貨網特約撰稿人魏鑫 楊林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