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耳法:又稱剪耳法。用特制的耳號鉗,在家畜(牛、豬)的左、右兩耳邊緣打上缺口,每剪一個耳缺代表一個數字,把兩個耳朵上所有的數字相加,即得出所要的編號。這里以豬編號為例:在育種場或純繁場,為了選留后備母豬和育種、科研的需要,必須在仔豬出生時給其編號。常用的編號方法是剪耳法,即在仔豬的耳朵上,用耳號鉗剪出幾個缺刻,每一缺刻代表一定數字,各缺刻之和即為該豬的號碼。缺刻代表的數字,目前中國雖無統一標準,但大致有兩種方法。
在種豬場用大排法和窩排法兩種剪耳法。大排法為左大右小,上1下3,公單母雙,即右耳上部一個缺口代表1,下部一個缺口代表3,耳尖缺口代表100,耳中圓孔代表400。左耳上部一個缺口代表10,下部一個缺口代表30,耳尖缺口代表200,耳中圓孔代表800。此外,也有采取左大右小,上3下1的打法。窩排法為左耳窩,右耳號,上大下小,公單母雙。
(2)育肥豬場育肥豬場的特點一般是母豬自繁自養,留種擴群,而公豬多外購。因此,中小型育肥豬場仔豬耳號可以簡單地采用標親法標識親緣關系。中小型育肥豬場種公豬量較少,豬場的種公豬及頭數不可能常變更,可以給公豬按著年齡大小進行第一次編號;以后在沒有淘汰之前它的號數不變,淘汰后此號給新增的公豬。具體為左耳父,右耳母,上1下3(或上3下1),即左耳打父號,右耳打母號。例如,公豬8號、母豬10號。如母豬要編號的較多,右耳尖可打缺為10,耳內打小洞為20,這樣,本豬場的后代留種的母豬就不會和其父公豬及父公豬親緣近的公豬交配。避免出現近交現象。母豬號對于窩選留種有幫助(初選、復選)。這種豬的編號,再配合豬場生產中的各項養殖檔案的記錄,包括配種記錄、母豬產仔哺育記錄、種豬生長發育記錄、種公(母)豬系譜卡、豬群變動表等,是家畜育種場或規模化豬場生產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內容。(2)刺墨法:此法在犢牛生后就可進行。在犢牛耳朵內部用針刺上號碼,作為標記。先將犢牛右耳里邊用熱水洗凈擦干,取適當的數字號碼(由針組成),嵌入特制的耳標鉗內,在右耳內部進行穿刺,在穿刺處涂以黑色的墨汁,或煤煙酒精溶液。傷口長好后即可顯出明顯的號碼。中國也使用墨汁用紋身方法將標志紋入馬口腔內黏膜皮下,具有隱蔽、美觀、終生不變的特點。
(3)角部烙字法:用特制的烙印燒紅后,在角上烙號。牛在2~2.5月時,就可在角上烙號。如果烙得均勻平坦,而牛角又不脫皮,則角上號碼可永不磨滅。
(4)火燙烙號法:將金屬制作的標志投入火中加熱,按放在馬皮毛上數秒鐘后取下,受火燙傷的皮膚結痂康復后再生長出來的被毛變為白色,且永久不變。火烙法會損傷真皮部,影響皮革質量,而且燙傷結疤往往感染化膿,造成創痕一片,字跡模糊,難以識別,同時,火烙對畜體痛感亦大。
(5)筆錄法:用蘸有硝酸銀溶液的筆在牛身顯要部位(白色毛區)寫上號碼,留下的字為紅色或褐色。此法應在晴天進行,寫的號碼一般僅維持1~2個月。
(6)冷凍烙號法:冷凍烙號是給牛作永久標記的一項新技術。它是利用液態氮在牛皮膚上進行超低溫烙號,能破壞皮膚中生產色素的色素細胞,而不致損傷毛囊。以后烙號部位長出來的新毛是白色的。該法的優點是清晰明顯,極易識別,永不消失;操作簡便,對皮膚損傷少,牛體無痛感;缺點是烙鐵字號在牛體皮膚上貼按的時間比火烙法要長(特別是干冰加醇冷烙法),因此不小心時易使烙鐵字號錯位,影響烙號效果。給白毛的牛體冷烙時,要比深毛色的牛體延長10~15s的烙號時間,以破壞真皮和毛囊,抑制被毛生長,使其光禿。因此烙號不如深毛色的牛清晰。
(7)顏料法:在生產過程中,有時需要作臨時標記。如產羔時需在產羔母羊和羔羊身上用相同顏色的涂料打母仔號等,可選用毛紡廠生產的專用標記涂料,或用易洗掉的色料作標記。基層生產單位出于方便,經常用油漆或瀝青等在羊只被毛上作標記,造成疵點毛,給毛紡織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8)金屬耳標法:用特制的鋼字把號碼打在金屬耳標上,再用耳標鉗把耳標夾在牛耳上緣適當地方。夾耳標時應注意不要使耳標壓住牛耳朵的邊緣,以免被壓部分發生壞死,而使耳標脫落。給小牛戴耳標時,應留適當的空隙,以備生長。
(9)塑料(橡膠)耳標法:用不退色的色筆將牛號寫在塑料或橡膠制成的耳標上,用專用耳標鉗固定在耳朵中央,標記清晰,站在2~3米遠處也能看清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