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進入中國,養豬人損失慘重。在我們反思豬場如何加強生物安全的同時,也引爆了全價料和預混料的安全性之爭,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爭執,討論非瘟之下飼料需要承擔的角色。我們來看我們能夠找到的事實。
1、波蘭的經驗:
波蘭在2014年出現了第一起非洲豬瘟,波蘭國家實驗室豬疾病中心主任Dr.Wo?niakowski分享了波蘭分析的頭12起疾病的傳播途徑,如下圖,野豬,泔水,和非法倒賣運輸病豬為主要傳播途徑。
飼料沒有引起非洲豬瘟的傳播。
波蘭國家實驗室豬疾病中心主任Dr.Wo?niakowski做的實驗顯示,在人工故意感染飼料原料后,攝氏度22度放置7-8天后,人工感染了非洲豬瘟病毒的飼料原料已經不存在感染力。(Pejsak et al., 2018)。
德國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Dr.Sandra Blome與4月25日的一次學術交流中,也同時確認她實驗室的結果,室溫20度放置7-8天后,非洲豬瘟病毒在干燥的接種物質上已經失去感染活力。
2、愛沙尼亞的經驗:
愛沙尼亞的情況和我國現在的情況類似,大豬場感染非洲豬瘟比小豬場的情況更多。
污染的車輛和人員是主要傳播途徑。
跟外界環境接觸次數和強度更多,臨近別的豬場,使得大豬廠更易感染。
飼料沒有引起非洲豬瘟的傳播
3、歐盟現行的法規:
商業化購買的農作物,蔬菜,干草和秸稈感染并保留有活力的非洲豬瘟病毒的幾率極低。
如果認為疫區當地收獲的草和秸稈有一定的危險性,可以禁止飼喂鮮草或者新鮮收獲的谷物,并在處理滅活后可以飼喂,或者放置30天后可以飼喂。
簡單放置30天可以非常有效的殺死病毒,增加飼料的安全性。
4、中國經驗:
在已查明傳播途徑的68起非洲豬瘟病情中,無一起是由飼料引發的。
主要傳播途徑有三種,運豬車,人員和未煮熟的泔水飼喂。這跟歐盟的總結一致。
大型豬場設施很好,但是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等軟件不到位,是導致非洲豬瘟在中國大豬場傳播的重要原因。如下,一個4500頭母豬的豬場的現實例子,員工的生物安全意識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發病原因排查:
(1)周邊區域感染壓力較大;
(2)1號線2個工人回家,3月4日晚上回場沒有洗澡直接到生產線宿舍;
(3)3月6日售賣淘汰母豬的過程中,其中4個飼養員一起將一頭癱瘓的母豬抬上車,之后飼養員并未進行洗澡更衣等措施直接回宿舍。
結論:
飼料沒有導致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商業化飼料本身是安全的,全價顆粒料和預混自配料都是安全的。全價料可以高溫制粒增加安全性,也可以增加成品料放置時間增加安全性。預混料可以增加成品料放置時間增加安全性。豬場的重點應該放在養殖人員的生物安全執行上。
在非洲豬瘟的大環境下,我們到底需要要求飼料承擔什么?
安全。
前文已述,飼料是很安全的。全價料和預混料都可以通過一些措施增加安全性。
我認為我們應該回歸飼料的本質,那就是營養和健康。非瘟的恐慌之下,有些養殖戶都不談飼料的營養屬性了,認為生長性能不重要了,安全更重要,只要能夠保住豬,下半年就可以發財。德國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Dr.Sandra Blome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報道,豬群中最弱的或者發育遲緩的豬,更易感低劑量的非洲豬瘟病毒。這個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豬群要有好的營養支持生長和發育,生長和發育好的豬才有更好的抗病力,我們要回歸飼料的營養屬性,回歸對飼料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