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奧瓦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德莫特·海耶斯:我認為中國也很難在短期內根除非洲豬瘟,中國豬肉生產商必須接受高死亡率以及由此帶來的高生產成本。“最終,中國將意識到在這么小范圍內養這么多豬是不可能的,將越來越依賴國際市場,國際貿易是應對國內供應短缺的好方法。” 他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進口約400萬至600萬噸豬肉。
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擺脫非洲豬瘟,不同專家預測各有不同。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疫情穩定前全球豬肉供給市場將持續震蕩。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5月9日發布的《糧食展望》中指出,中國養殖的生豬數量占全球一半,非洲豬瘟在中國的出現和迅速蔓延將對全球肉類和動物飼料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FAO認為,雖然確切的影響仍有待確定,但非洲豬瘟可能導致中國生豬庫存下降。該組織認為,豬肉加工業以及豬飼料生產和銷售出現局部大幅收縮等間接證據支持了這一結論。
疫情對中國養豬行業沖擊巨大,今年6月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雙下降”,下降幅度和速度之快是近十年最大值。農業部預測,中國全年豬肉產量會下降,后期生豬供應會趨緊。
2019年2月12日,重慶大足縣區公路的非洲豬瘟臨時檢查站。隨著非洲豬瘟疫情不斷升溫,各國政府無不上緊發條進行防疫。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生豬生產和豬肉消費大國,不僅擁有超過世界一半以上生豬數量,消費量也占全球50%。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為3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艾奧瓦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德莫特·海耶斯(Dermot Hayes)對《財經》記者表示,“俄羅斯嘗試過(根除非洲豬瘟)但失敗了,我認為中國也很難在短期內根除非洲豬瘟,中國豬肉生產商必須接受高死亡率以及由此帶來的高生產成本。最終,中國將意識到在這么小范圍內養這么多豬是不可能的,將越來越依賴國際市場,國際貿易是應對國內供應短缺的好方法。” 他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進口約400萬至600萬噸豬肉。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分析師賈克拉(Oscar Tjakra)認為,中國市場今年豬肉產出約在5000萬到5100萬噸之間,比去年減少約300萬-500萬噸;美國農業部駐北京的隨員則預估產出為5140萬噸左右,約需進口200萬噸。
著名市場情報公司Global AgriTrends CEO 布雷特·斯圖亞特(Brett Stuart)在今年3月召開的美國豬獸醫協會(AASV)年度會議上指出,“這是全球豬肉業的黑天鵝事件。”
紐約商品交易和風險管理服務提供商福四通(INTL FCStone)首席商品經濟學家阿蘭·蘇德爾曼(Arlan Suderman)對《財經》記者進一步指出,從該公司的調研情況看來,中國境內疫情還未完全受到控制,豬飼料全國平均使用下降達40%,重要養豬省份則達50%。由于中國目前仍有豬肉庫存可以投放到市場,“最壞的情況還未到來”。
未受疫情影響的豬肉出口國都對中國市場的供給缺口感到興奮,但最后誰能從中獲益仍有待觀察。蘇德爾曼認為,受益者將會是那些大量出口豬肉且未感染非洲豬瘟的國家,美國、巴西、加拿大和歐洲將直接受益。
根據ITC 貿易地圖統計,2018年排在中國進口豬肉來源國前四位的分別為德國(22.8371萬噸)、西班牙(21.9626萬噸)、加拿大(16.0260萬噸)、巴西(15.0091萬噸),其余10萬噸以下為美國、荷蘭、丹麥、英國和法國。
法國農業部統計顯示,今年1月法國豬肉出口比去年增長51%;制定法國豬肉價格的布列塔尼豬肉市場則預估1月-2月間,歐盟對中國的豬肉出口比去年增加13%。
美國被認為是最符合填補中國供應缺口的豬肉供應商,但是由于中美貿易談判暫時遇阻,中方正避免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豬肉。5月9日當周,中國買家取消了3247噸美國豬肉訂單,加拿大兩家豬肉出口商的資格也被取消。
蘇德爾曼表示,非洲豬瘟可能已成為影響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從而增加肉類進口的因素之一。
不過,由于全球豬肉供需平衡被非洲豬瘟嚴重破壞,美國豬肉生產商即使不向中國直接出口豬肉也能間接獲益。海耶斯教授舉例說,豬肉貿易中有一種“回填現象”(backfilling),例如,加拿大出口很多豬肉到中國,美國豬肉生產商則向加拿大出口更多豬肉,通過這種方式獲益。
蘇德爾曼預期,外國豬肉商從今年四季度或9月能夠開始實質獲利,屆時全球豬價將可能大幅上漲,部分消費者可能需要被迫從別的肉類取得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