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段時間,環保領域混改有望再加速,更多混合所有制企業將涌現。《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9中國環境上市公司峰會”上獲悉,截至目前,95家央企中涉足生態環境產業的有53家。國企新力量加速進場,加劇整個行業競爭和整合的同時,也在重塑環保產業新格局。
與會人士認為,當前,環境產業發展面臨更多挑戰。與此同時,環保產業也正迎來新機遇。發揮國企民企各自優勢,積極開展合作,合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國企進場重塑產業新格局
截至目前,95家央企中涉足生態環境產業的央企有53家,涵蓋了環境產業的所有細分領域,其中參與水處理的企業最多,有28家央企開展了各類水處理業務,包括工業廢水處理、農村分布式水站處理和城市傳統水務。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在會上列出了如上數據。
在王凱軍看來,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基本完成,拉動經濟急需尋找新的投資方向。環境產業能夠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邱小平也在會上指出,巨大的環境治理需求已成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環境服務業公司應抓住產業變革、消費升級、政策落地和環境優化的有利時機,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堅守實業、做精主業,在細分領域加快轉型升級。實現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環保產業巨大,很多細分領域都有機會,這是國企進場的重要原因。”盈峰環境副總裁兼證券部總監劉開明說。
在環境產業的黃金十年里,成就了以北控水務、首創股份、中節能等為代表的頭部國企。近幾年,以實力雄厚的地方國資、中央級基建企業等代表的新國企勢力在產業中崛起,包括三峽集團、中國建筑、中交建、航天科工集團等都在加速入局。
在業內看來,新力量的進入,也將帶來整個行業競爭格局的重構,催生新的業態。
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指出,國有企業作為環境產業中頗為重要的一股力量,憑借著屬地、資本、政企關系等優勢,一直保持著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而作為一家國有控股的地方性上市公司,瀚藍環境總裁金鐸也表示,國有企業確實在環境治理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幾年,環境治理迎來集中整治期,需要有大資源配置能力包括資金調度和資源整合能力的央企國企來承擔這樣的任務。中電建華東院華南區域副總兼環境生態院副院長余浩也認為,國企或央企的優勢正在于規劃設計,并具備施工建造和投資運營的強大實力。
在大岳咨詢董事長金永祥看來,隨著國企的進場,環境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將提高,市場更加開放,蛋糕會越來越大,有助于全面提升環境產業的效率。這將給各類投資者帶來機會,同時也對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企進化形成行業新生態
國企進場的速度加快,民企何去何從?在業內看來,民企應找準定位、修煉內功,進化出更適應產業趨勢的發展模式。
“廣大民營企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成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邱小平在會上指出。
事實上,民企也在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積極主動與國資進行協同。“過去幾年去杠桿的過程中,民企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這也與民企自身的戰略定位以及多元化擴張有關。(環保)這樣一個大的市場和發展趨勢,一定是可以容納國企、民企乃至于外企共生共融,這個市場空間是有的,而且是可以分層次、分不同領域的。”金鐸說。
中廣核環保公司總經理雷霆認為,民企在此前發展中遇到一些實際困難,正好國有資本想進入環保行業,這樣相互間就有了共同發展的需求,最終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企業。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助貧認為,民營企業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找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行業也特別需要民營企業給予市場注入更大活力,民營企業天生具有創新意識,以及體制機制靈活等優勢。”金鐸說。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歷以資本為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之后,多數環保企業已經開始修煉內功、進化轉型以求破局。未來,民營環境企業的持續增長,將更加依托技術優勢、精細化管理以及資本加持。產業發展正在建立新秩序、新生態。
更多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涌現
“未來產業將形成國企央企主導投資、民企專注細分市場技術的新格局。”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在會上指出,無論所有制的類型、規模大小,都需要苦練內功、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保持自身的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坦誠對話與合作才是應變的良策,在經歷以資本為驅動的快速發展階段之后,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的運營管理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競爭力。
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建設美麗中國”,我國環境治理需求已經發生根本轉變。未來,技術創新、運營管理所帶來的紅利將逐步釋放。
長江環保集團規劃投資部負責人張田田認為,環保產業、企業要協同發展,差異化發展,優勢互補,打造共抓、共享、共擔的可能,共同履行社會責任、破解行業難題,以實現共同發展。
在趙笠鈞看來,在國有、民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格局下,應當落實企業平等競爭的理念,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至關重要。應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和束縛,健全企業家誠信經營的約束機制,讓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環保行業還會涌現更多混合所有制企業。
“未來環境產業最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混合所有制。”雷霆說。事實上,從去年開始,環保行業混改進程就在不斷提速。據環境商會統計,自2018年資本寒潮以來,已有包括神霧節能、盛運環保、東方園林等多起國資入股民營上市環境企業的案例發生。另有機構數據顯示,2018年迄今實際轉讓或者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的民營環保公司共計15家,其中有12家實控人授權方為央企國企,占比高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