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艷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8月30日開始,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17條政策措施,包括規范禁養區劃定和管理、縮短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發放時間,明確生豬及其產品綠色通道政策、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支持新建改擴建豬場等扶持生豬生產的措施,對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她認為,11月份豬肉價格回落是政策調控、供需矛盾有所緩解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但是從最新數據看,12月初的豬肉價格又有小幅上漲。年底將至,節日密集來臨,傳統消費旺季到來,豬肉價格仍有季節性上漲空間,或將保持高位震蕩調整態勢。
未來要穩定豬肉價格,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立剛認為,針對地方養豬產業特點,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效果才能更明顯。從2018年統計數據看出,我國養豬巨頭20強的出欄量只占全國總出欄量的10%左右,預計經過今年的調整,以后占比會快速增加,但同時不能忽視散戶養殖對于我國豬肉產量的重要作用。
王立剛提出,目前雖然對母豬和生豬存欄等數據有統計,但凍肉庫存等監測數據相對欠缺,希望國家今后加強這些數據的監測并公開,有利于幫助生產者分析市場需求。
對此,陳艷麗有相同看法。她認為,政府要加強對生豬生產和市場、飼料生產等情況的跟蹤監測,強化信息發布,通報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走勢,加強政策措施解讀,回應社會關切,更好地引導市場預期。
對于明年豬肉價格走勢,陳艷麗表示,以往每年豬肉產量大概是5400萬噸,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下降了1000萬噸左右,從整個供給來看,豬肉整體供需偏緊的局面仍然存在,缺口不小,恢復生豬生產仍迫在眉睫。
陳艷麗建議,一是隨著寒冬到來,消費旺季來臨,生豬調運增多,防疫是關鍵,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洲豬瘟疫情的防范防控和信息通報,穩定養殖端信心。二是加大政策性生豬保險推廣力度,生豬保險能夠幫助養殖戶應對突發災害、疫情等突發事件,從長遠看有利于生豬養殖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要重視小散戶,幫助中小養殖戶加快恢復生豬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