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生豬養殖車間前,工作人員要游過專用的消殺游泳池,防控細致到不放過頭發絲;運送進口優質種豬時,企業不惜動用封路等手段來確保安全…… 近日,上證報記者在調研時發現,接連經受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生豬養殖業使出了史上最嚴生物防控手段,全力護航豬養殖產業。 在養殖技術方面,高層豬舍、無人送料車、智能巡欄機器人等層出不窮的養豬黑科技,也在不斷顛覆著人們對這一傳統行業的認知。此外,不少頭部養殖企業通過向上進入飼料業,向下進入屠宰、零售、物流行業等方式,快速延伸著生態圈的觸角。 企業都在發揮最大能動性熨平周期波動,養豬也已成為重資金、重技術、重人才、重規模的科技密集型產業。采訪中,有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產能和需求逐步恢復,后續行情將趨穩,行業規模化或加速,在部分中小養殖戶退出的同時,養殖結構和產業鏈面臨重塑。 養在金鐘罩下的豬 記者走訪多家養豬企業后發現,受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頭部養豬企業對養殖環境的管控可謂一個比一個嚴。 因疫情防控的要求,坐落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年產13000頭的正大育肥場,已經實行封閉式管理,記者想入場調研參觀被婉拒了。 別說是參觀,就是養殖人員,也不是想進就能進的。正大集團河南區食品安全總監吳紅梅介紹,要想進入養殖生產區,工作人員要在場內的生活區隔離72小時。這還不算完,要想踏入養殖車間,還要經過噴霧消毒等多個程序。新建的現代化養殖場內,我們還配有專用的消殺游泳池,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前要從頭到腳浸沒,連頭發絲都不會放過。 外面的人想進去不易,里面的人想出來更難。 吳紅梅介紹,養殖場內設有工人生活區,員工進入養殖場后,一般5至6個月,即在一個完整的養殖周期內都不能出場。 即便結束了育肥階段,豬出欄時也有著嚴格的要求,運送它們的專用車必須經過6個小時多輪清洗、高溫烘干和化驗檢測等一系列消殺措施。臨行前,工人還要給它們進行一次消殺淋浴以作告別。 在南陽市內鄉縣,牧原股份構建了一個現代化的養殖基地。每個豬舍都配置了價值不菲的新風系統,形式各異的機器人隨處可見。 所謂新風系統,是一套空氣過濾設備,據稱可有效過濾空氣中PED(豬流行性腹瀉)、藍耳等分子較小的病毒,有效提高豬舍內的空氣質量。 同時,養殖過程中的供水、供料、通風、降溫全程自動化,場內設置的無人送料車、智能巡欄機器人,都是伺候這些生豬的。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減少人員與豬的接觸,最大程度保證安全。 記者走訪多家養豬企業后發現,受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頭部養豬企業對養殖環境的管控可謂一個比一個嚴。一家頭部企業的負責人透露,在運輸進口優質種豬時,公司甚至還動用了封路、申請運輸路線等措施,以確保這些肩負傳宗接代重任的豬的安全。 從飼料到養殖,再到出欄運輸和屠宰,整個產業鏈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已經做到了史上最嚴。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 豬周期進入下行通道 養在金鐘罩下的豬,不僅讓企業扛住了疫情影響,也為企業迅速復工復產、提高市場供應創造了條件。 在生豬養殖行業中,有一個指標十分關鍵:能繁母豬。這一指標的數量,從側面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能夠投放至市場的豬肉供應量。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3950萬頭,連續13個月增長,同比增長32%;生豬存欄3.87億頭,連續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7%。目前,生豬產能已經恢復到2017年末的88%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按此趨勢發展,2021年二季度,全國生豬存欄將基本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此外,今年以來新建規模豬場投產累計已達1.3萬個,另有1.5萬個去年空欄的規模豬場開始復養。母豬供種能力明顯增強,今年前三季度種豬企業的二元母豬銷量同比增長102.6%。 市場供應的持續增加,令豬價下降明顯。在調研走訪中,記者發現,一些省份仔豬價格已從最高峰的每頭2000元左右降至1000元以下。今年10月,豬肉價格出現了自2019年3月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 興業證券農業行業分析師毛一凡認為,豬價目前完全遵循市場規律,漲跌的依據就是市場供給。從今年產能的數據看,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先后實現同比增長,供應跟上后,目前豬價已降到去年三季度的水平。目前豬價已經到了頂部區域,隨著能繁母豬存欄數量穩定增長,豬價整體趨勢將向下。 與之觀點類似,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的豬價仍是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前的2至3倍。雖近近期價格有所走低,但仍然高過正常年景。毛豬價格下降的趨勢已經顯現。 記者采訪發現,雖然隨著年末豬肉銷售旺季的到來,肉價又出現了小幅上漲,但在行業內,豬周期進入下行通道,豬肉價格見頂回落已成為共識。不少生豬養殖企業預測,春節過后,豬價重新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明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會回落至正常水平。 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外部環境的變化,催生養豬高科技化,這無形中提高了生豬養殖的門檻,從而促使行業集中度迅速提升。 曾經以公司+農戶模式實現快速發展的頭部企業,正逐漸向集中化、現代化高效養殖轉變。 作為行業內最早試水養殖小區的企業之一,正邦科技建設的養殖小區由公司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原有的合作農戶入區入園。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和公司+農戶模式相比,養殖小區實現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高效化現代養殖,且農戶相對集中,合作農戶單批飼養規模有很大的提高,不僅有利于公司高效管理,年養殖效率和經濟效益也相應提高。 正邦科技預計本月底能繁母豬可達140萬頭以上,2021年能繁母豬存欄350萬頭,未來3年將形成1億頭生豬產業布局。此外,到2021年公司自繁自養模式和公司+農戶模式的配比將從現有的4:6調整為6:4。 溫氏股份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介紹,公司已確立將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升級為公司+養殖小區,新上馬的養殖項目均采用這一模式。相較以往的養殖模式,這一模式的養殖效率有大幅提升,原來單個管理人員每年管理3萬至5萬頭,現在平均每人每年可以管理15萬頭。 在牧原股份位于內鄉縣的肉食產業綜合體項目內,豬除了享受到新風系統外,還住上了恒溫的高層住宅樓。據介紹,這一樓房式養豬綜合體項目將以往生豬單層養殖變為六層養殖車間。園區5G全覆蓋也將讓養豬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喂料、豬群監測、糞污清理等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都將應用到養殖上。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養豬已經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低端產業,而是重資金、重技術、重人才、重規模的科技密集型產業。天風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吳立表示,高技術、高投入下,生豬養殖行業的門檻再度提升,那些無法適應現代半封閉式工業化養殖模式的傳統養殖戶,將首先被市場淘汰。即使是規模化養殖場,如果無法將細致的防控措施長時間執行下去,也會面臨持續生存壓力。 有企業認為,在規模化、工業化養豬模式下,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未來可能產生數家千億級特大型企業,數十家百億級區域龍頭企業,中小型企業與散戶、農戶更多將通過與大企業合作的方式進入生態圈。 生豬產業迎來轉型升級 某深耕養殖行業數十年的企業負責人表示,養豬企業要用技術升級、精細化管理等手段,對抗豬周期波動,在行業變革的風口再次起飛 2019年豬肉價格持續攀升,豬身上所蘊藏著的高利潤吸引了不少資金的注意,包括阿里、萬科、恒大在內的企業也紛紛跨界養豬。在此背景下,行業格局將產生什么變化?頭部企業該做何應對? 日前,溫氏股份董秘梅錦方在券商電話會議上透露,公司目前生豬屠宰產能約150萬頭/年,公司后續將加大力度推進屠宰加工轉型升級戰略,成立南方食品公司和北方食品公司,下一步將按照80%為毛豬、20%為屠宰產品來布局。在銷售模式上,將逐步向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轉變,不僅做大批發商,還要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 牧原股份大手筆投資的牧原肉食產業綜合體項目,旨在打造集飼料生產、規模養殖、生豬屠宰和肉食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按照進來的是飼料,出場的是肉制品這一目標,公司或從單一的生豬養殖向大消費板塊邁進。 已擁有飼料、生豬養殖、獸藥、農藥四大業務板塊的正邦科技,今年也加速了引種、競購土地資源的步伐。據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以來公司打破封鎖,從法國、丹麥等歐洲國家引進優質種豬,計劃到明年上半年共引種1萬頭,優化種豬繁育體系,增加企業源頭供種能力。此外,公司今年已在南方為養殖業務儲備4萬畝土地,目前公司合計儲存24萬畝土地資源,為實現快速擴張打下堅實基礎。 某深耕養殖行業數十年的企業負責人告訴上證報記者,無論市場走向何方,作為養豬企業,唯一不變的就是逼迫自己一直改變,用技術升級、精細化管理等手段,對抗豬周期波動,在行業變革的風口再次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