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大V”公開質疑、網友激辯和公司回應后,市場關于牧原股份是否財務造假的討論還在持續。豪華豬圈、存貸雙高、關聯交易等,成為質疑的核心
3月16日晚間,投資者們等來了牧原股份的回應。公司對“關聯交易輸送利益”、“豬舍建設成本過高”、“銷售毛利率遠高于同行”等問題均予以否認。
17日,牧原股份高開高走,盤中一度逼近漲停,收盤上漲7.92%,市值超4100億元。而在此前的兩個交易日,該股累計下跌5.76%,市值跌破4000億元。
財務屢遭質疑
事實上,針對牧原股份財務問題的質疑并非首次出現。
牧原股份成立于1992年,2014年1月上市,總部位于河南南陽,目前擁有養殖類子公司200余家,布局全國20余省。近幾年,牧原股份的股價和業績一路上漲,市值從2017年8月的400億到現在4000億,歸母凈利潤從2015年不到6億到2020年預期的270-290億。
而伴隨著牧原股份股價和業績的節節攀升,質疑聲從未間斷,主要圍繞存貸雙高、豪華豬圈、遠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激進擴張等。
農業股一直以來是造假的重災區,比如扇貝“一跑再跑”的獐子島(002069.SZ),“豬被餓死”的雛鷹農牧(已退市);養豬企業不用交稅,造假成本低;存貸雙高,賬上坐擁大額貨幣資金的同時還大力舉債;動輒上億元的豪華豬圈,是否離譜。
力挺派的反駁理由是:現代化豬舍早已不是“一個棚四面墻”,配有空調、新風系統、凈水系統、智能投喂、污水處理等,再加上安全防疫成本,造價并不低;至于存貸雙高,則是高豬價周期給了牧原股份快速的擴張機會,需要舉債投入。
“這兩年豬企賺翻了。”行業專家程凱(化名)表示,一方面是非洲豬瘟發生后,生豬減產豬價上升,另一方面是國家層面開始鼓勵養豬這兩年整個農牧行業都在擴張。但高盈利畢竟不能長遠,一旦豬價回歸正常,各家就得拼成本控制、拼管理水平、拼產業鏈,這個過程當中,不排除部分企業因負債率高、資金鏈斷裂而被淘汰。
超級“豬周期”結束?
牧原股份是一家主營種豬和商品豬養殖與銷售的龍頭企業,是中國最大的自育自繁自養的生豬養殖企業之一。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0.42億元、133.88億元、202.21億元和391.65億元,同比增長79.14%、33.32%、51.04%和233.7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66億元、5.20億元、61.14億元和209.88億元,同比增長1.88%、-78.01%、1075.37%和1413.28%。
可以看出,牧原股份凈利潤從2018年后開始大幅好轉,而豬肉價格也從這個階段開始持續攀升。
業內人士表示,本輪超級豬周期始于2018年年中,由于環保禁養及非洲豬瘟的疊加影響,本輪豬周期呈現漲幅大、速度快的特點,根據以往兩年左右的上升周期,現在已迎來價格向下拐點。
而據牧原股份近期披露的2021年1—2月份生豬銷售簡報顯示,其商品豬銷售均價在2020年7月創出35.23元/公斤的高點后,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從中國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也可以發現,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在形成三個價格波峰后,三點連線亦呈下降趨勢。
盡管種種跡象表明,牧原股份2020年業績繼續大增無疑,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大資金已經悄然撤退。
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6月末,牧原股份機構股東(合并同機構股東)還有111家,到了三季度末,該公司的機構股東變為55家,減少一半以上,而時至2020年末,機構股東變為40家。另從持倉情況來看,其機構持倉從中報時的10.55億股,下降至2020年年末的6396.45萬股,降幅達93.93%。
目前,牧原股份前五大持倉基金公司分別為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有11只基金合計持有牧原股份1033.09萬股股票,占其流通股的0.41%。
非洲豬瘟下的轉型之路
中國生豬養殖業長期以散戶散養為主,因此生豬價格的周期性波動特征明顯,一般3-4年為一個波動周期。最近一輪“豬周期”則是起始于2018年下半年,非洲豬瘟爆發,中國生豬產能下降,市場供應偏緊,豬價飛漲。
進入2020年,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2020年1-6月全國活豬均價為33.90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36.95%。
而豬肉漲價傳導至企業層面,是凈利潤的暴增,以及股價的上漲。
2019年,溫氏股份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252.94%,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5.44%。牧原股份的歸母凈利潤則是從2018年的5.2億元,暴漲至2019年的61.14億元,再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209.88億元。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增幅看,牧原股份已經超過了溫氏股份。
2020年以前,中國養豬領域第一大公司一直是溫氏股份,其成立于1983年。公司財報顯示,2020年,溫氏股份銷售肉豬954.55萬頭,同比下降48.45%。2018年時,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量達到2230萬頭,位居全球第一。當年,牧原股份的生豬出欄量剛超過1000萬頭。
2020年,牧原股份總銷量是1811.5萬頭,同比上升76.68%,沖到了中國養豬行業第一,幾乎是溫氏股份的兩倍。
自2018年起,非洲豬瘟的蔓延就成了養豬行業的共同難題。一位長期關注養豬行業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非洲豬瘟是千年一遇的災難,幾乎沒有豬企不被波及。
在此背景下,抵抗豬瘟的能力成為養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牧原股份的集中化管理模式,讓資本市場認為更能應對疫情。2019年,在出欄量、收入和凈利潤都低于溫氏時,牧原股份的市值就超過了溫氏股份。2020年以來,牧原股份便走出了一波凌厲的攻勢,2020年初至今股價幾乎翻了一倍,市值超過4000億。
過去幾年,養豬行業一直在進行數字化改造,但不同豬企改造的路徑不一樣。以溫氏股份為例,主要的方向是打造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便于管理大量分散的農戶。牧原股份則更注重豬場內的智能化轉型,包括智能設備等,更偏硬件。
數字化技術解決的是效率問題,但養豬的效率重心集中在育種體系和飼養環節,數字技術并不能直接帶來育種的效率提升,這需要長期的工藝積累。
牧原股份與溫氏股份都屬于“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優勢在于長期做同一件事,可以積累經驗、技術。一位關注牧原股份的券商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牧原股份被稱為養豬行業的“黃埔軍校”,招聘的人員中,多是重點大學畢業,開的薪資也比較高,“相比溫氏,牧原家族的野心更大一些。”
公開招聘信息顯示,牧原股份多個崗位的招聘薪資達到1.5萬元以上。2019年,南陽的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月工資是3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