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從發展方式和結構上預防和治理養殖污染。引入巨星、傲農、新希望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嚴格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模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五化”要求開展畜禽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2017年以來全市新建現代化養殖場178家,提升改造養殖場497家,創建部省級示范場58家。同時,根據環境容量調整區域養殖布局,優化畜禽養殖結構,引導規模養殖場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 二是指導三區(禁養區、限養區、宜養區)劃定和完善,有序推進禁養區關閉搬遷。2017年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部門指導各縣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工作,全面關閉禁養區內124家規模養殖場和2241家養殖專業戶。隨后組織開展了多次巡查和回頭看工作,確保已關閉養殖場不出現反彈復養問題。2020年初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環辦土壤〔2019〕55號)要求,進一步對我市原有的禁養區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取消了無法律法規依據的禁限養規定。 三是開展宣傳培訓,不斷提升養殖從業人員環保意識。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召開畜禽糞污整治工作會、養殖場座談會、培訓會等各種會議195次,發放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資料23萬余份,培訓養殖戶近3萬人次。 四是強化監督檢查,嚴打環境違法行為。全市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畜禽養殖污染監管責任體系并實行常態化監管,全面落實駐場監管制度,對大型規模養殖場派駐監管人員。農業農村部門會同生態環境部門每年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工作,2017年以來全市開展專項整治4次,整改養殖場7000多戶,查處畜禽養殖環境違法行為共26起,處罰金額43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