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7月中旬起,2021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陸續出爐。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起步之年,開好局、起好步,尤為關鍵。
作為“十四五”規劃第一次期中考,四川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從GDP增速到CPI漲幅,從群眾的收入支出到經濟增長的動能轉換,透過這份經濟“半年報”,我們試圖發現四川如何育先機、開新局。
【讀數】
全省生豬二季度末存欄4451.7萬頭,同比增長34%。上半年,生豬出欄2928.7萬頭,同比增長31.4%。夏糧方面,全省總播種面積1635.5萬畝;單產達到262.4公斤/畝,較上年增長1.1%;全省夏收糧食產量429.2萬噸,比上年增產2.9萬噸。
【解碼】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局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上半年,四川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豬糧生產“成績單”。
這個“成績單”是如何實現的?它對四川乃至全國,究竟意味著什么?記者走訪了省級業務主管部門、業內專家及相關企業。
穩產原因:黨政一把手“掛帥”,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
“要從源頭去說。”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看來,上半年的“成績單”,源自去年以來,四川對于生豬復產和糧食增產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這套拳法的“起手式”是層層壓實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連續兩年,四川在下達糧食擴種和增產任務、生豬存欄出欄任務的同時,明確將完成情況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目標考核。
措施還在加碼。今年起,四川省明確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穩產增產是核心指標。生豬領域,今年6月,四川又出新招:縣(市、區)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出任同級非洲豬瘟防控和恢復生豬生產指揮部指揮長。
這套“拳法”的另一面,是用政策和改革給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
“很多政策都是‘及時雨’。”四川鐵騎力士集團相關負責人統計,去年初至今,四川先后出臺《促進恢復生豬生產八條舉措》等40多個政策文件,從用地、資金等方面加大對生豬復產支持力度,迅速恢復了此前遭受非洲豬瘟重創的養殖企業信心。
作用有多大?自然資源廳統計,去年初至今年6月,全省新增生豬養殖設施農業用地19020宗,占全省設施農業用地上圖入庫量的近四成。
在糧食穩產增產方面,政策作用同樣明顯。去年至今,四川通過強化補貼等方式,鼓勵各地通過代耕代管和土地流轉等途徑復墾撂荒地,穩定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同時明確,通過補貼等方式,強化龍頭企業、專合社、大戶和駐村農技員等的科技示范作用。
“單產增加,有政策和技術的功勞。”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與農藥肥料處處長劉代銀說,“藏糧于技”也是實現穩產增產的重要抓手。
穩產影響:不僅穩住了四川物價,還保證了周邊及全國有效供給
“目前來看,我們這一套‘拳法’是有效果的。”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看來,夏糧和上半年生豬的“成績單”,堅定了四川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信心和決心。
四川花費大力氣穩定豬糧產量,背后有何邏輯?
豬糧安天下。“多年來實踐證明,豬價、糧價與CPI關聯度極高。川豬復產和川糧穩產,首先就是穩定了物價。”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副處長余聯合注意到一組數據:上半年,全省CPI同比上漲0.1%,受相關因素影響,整體漲幅處于歷史同期低位。豬價是重要原因。去年上半年,全省豬價在25元/斤上下浮動;今年上半年,豬價一路下滑到15元/斤。
川豬復產和川糧穩產,受益的不只是四川。
綜合上半年川豬出欄、存欄和能繁母豬數量研判,四川在二季度末生豬產能已恢復至常年水平。“這對市場來說,影響重大。”省畜科院養豬所所長呂學斌介紹,四川常年出欄生豬6000萬頭左右,是生豬第一大省。多年來,全省生豬出欄占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從這個角度而言,川豬產能恢復至常年,對于穩住全國“菜籃子”意義不言而喻。
四川糧食穩產的意義同樣非凡。“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麗萍看來,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區)之一、西南地區唯一的糧食主產省,四川的夏糧穩產,有利于穩定四川和西南地區的“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