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畜牧業穩步發展,在整個農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正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我縣已形成生豬、蛋鴿、溫州水牛、長毛兔、懷溪番鴨、梅花鹿等多個特色生產基地。2007年,全縣畜牧業產值3.7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65%,位居各產業比重的第3位。
初期以散養為主
“改革開放前,我縣畜禽養殖主要有豬、牛、雞、鴨等,大部分以散養為主,一些農村地區甚至家家戶戶都有養豬的習慣。”曾在農業部門工作過,現為縣高級人才聯誼會理事的李可友告訴記者,當時的畜禽養殖方法較為傳統,以養豬為例,主要以米糠、麩皮、渣糟、番薯絲和水生青綠飼料為主,實行豬圈圈養,疫病防治也比較落后,如爆發傳染病,養禽專業戶往往經濟損失嚴重。
1978年后,畜禽養殖重點戶、專業大戶開始涌現,部分畜禽養殖戶組成聯戶、聯合體,畜牧業生產開始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方向發展,畜牧業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逐年提高。1985年,我縣存欄豬10頭以上的專業戶有425個,養豬7225頭,有一專業戶最多養了539頭。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平均每農業戶1.33頭,為建國后養豬最高年份。
由家庭副業向主導產業邁進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縣畜牧業從小打小鬧的家庭副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涌現出大批專業戶。縣畜牧獸醫局(前身為縣農業局畜牧中心)開展科學試驗研究,抓典型示范,推進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開發,有力地促進了我縣瘦肉型商品豬、溫州水牛、粗高長毛兔、蛋鴿、懷溪番鴨等特色產業發展,為平陽畜牧業打響品牌、推向全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縣畜牧獸醫局以縣科龍公司為基地,抓企業規模上等級上水平,引進國內先進的高床網面母豬產仔欄和仔豬育成欄,實行工廠化養豬,使該場很快成為溫州市養豬設備最優、水平最高的規模豬場,被市副食品辦確認為市級生豬基地示范場。”李可友說。同時縣畜牧獸醫局還在科龍公司豬場開展“三元瘦肉型雜交豬對比試驗”等10多項科技項目研究,使平陽豬種改良從60%提高到94%,列全省前列。
“溫州水牛綜合開發利用”項目是縣政府實施的省“九五”重大課題。畜牧技術人員認真開展溫州水牛乳肉用性能開發研究,成功開發了水牛乳,并取得多項成果。“2001年通過省級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項目情期受胎率、尼溫雜交水牛泌乳量等主要指標處國內領先水平。2006年溫州水牛還被列入全國138個畜禽品種“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為溫州水牛保種和改良開創了新的局面。” 縣畜牧獸醫局局長陳斌說。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縣把養豬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有力推動了養豬業向規模化、基地化方向發展。”陳斌說。
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跨入新世紀,我縣畜牧業發展再上一個臺階,畜牧業由自我滿足的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同時,畜牧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的重頭戲。
位于鳳巢鄉的縣凱勝生豬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姚必凱告訴記者,從2007年10月份開始,他先后投入280多萬元進行現代化、規模化、生態化養豬,目前合作社母豬存欄有220頭,預計今年豬仔可以生產,養豬效益明顯。由于他的養豬場排放標準達到“零排放”,被評為市最佳花園式現代化豬場。
蛋鴿業是我縣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目前,我縣已形成以縣星亮鴿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以縣峰山蛋鴿繁育場、縣興順畜禽場為骨干,以縣養鴿行業協會為載體的蛋鴿業發展格局。目前全縣發展飼養蛋鴿農戶2800多戶、存籠蛋鴿48.6萬對,年產鴿蛋3100萬枚,加上繁育種鴿和生產肉鴿,累計產值1.1億元。
粗高長毛兔新品種育成,是我縣畜牧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縣畜牧獸醫局主要業務骨干與全盛兔業有限公司協作,參與9個世代品系、品種選育,于2005年育成我縣第一個新品種,并通過省級審定,定名為平陽粗高長毛兔。2004年,粗高長毛兔被評為浙江名牌產品。在縣畜牧獸醫局幫助下,全盛公司粗高長毛兔新品種產業化開發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星火項目。
隨著規模化養殖擴大、生態養殖小區建設、種養業立體開發,以及良種推廣,我縣畜牧業加快從傳統養殖方式向現代養殖方式邁進,畜牧養殖也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初期以散養為主
“改革開放前,我縣畜禽養殖主要有豬、牛、雞、鴨等,大部分以散養為主,一些農村地區甚至家家戶戶都有養豬的習慣。”曾在農業部門工作過,現為縣高級人才聯誼會理事的李可友告訴記者,當時的畜禽養殖方法較為傳統,以養豬為例,主要以米糠、麩皮、渣糟、番薯絲和水生青綠飼料為主,實行豬圈圈養,疫病防治也比較落后,如爆發傳染病,養禽專業戶往往經濟損失嚴重。
1978年后,畜禽養殖重點戶、專業大戶開始涌現,部分畜禽養殖戶組成聯戶、聯合體,畜牧業生產開始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方向發展,畜牧業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逐年提高。1985年,我縣存欄豬10頭以上的專業戶有425個,養豬7225頭,有一專業戶最多養了539頭。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平均每農業戶1.33頭,為建國后養豬最高年份。
由家庭副業向主導產業邁進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縣畜牧業從小打小鬧的家庭副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涌現出大批專業戶。縣畜牧獸醫局(前身為縣農業局畜牧中心)開展科學試驗研究,抓典型示范,推進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開發,有力地促進了我縣瘦肉型商品豬、溫州水牛、粗高長毛兔、蛋鴿、懷溪番鴨等特色產業發展,為平陽畜牧業打響品牌、推向全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縣畜牧獸醫局以縣科龍公司為基地,抓企業規模上等級上水平,引進國內先進的高床網面母豬產仔欄和仔豬育成欄,實行工廠化養豬,使該場很快成為溫州市養豬設備最優、水平最高的規模豬場,被市副食品辦確認為市級生豬基地示范場。”李可友說。同時縣畜牧獸醫局還在科龍公司豬場開展“三元瘦肉型雜交豬對比試驗”等10多項科技項目研究,使平陽豬種改良從60%提高到94%,列全省前列。
“溫州水牛綜合開發利用”項目是縣政府實施的省“九五”重大課題。畜牧技術人員認真開展溫州水牛乳肉用性能開發研究,成功開發了水牛乳,并取得多項成果。“2001年通過省級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項目情期受胎率、尼溫雜交水牛泌乳量等主要指標處國內領先水平。2006年溫州水牛還被列入全國138個畜禽品種“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為溫州水牛保種和改良開創了新的局面。” 縣畜牧獸醫局局長陳斌說。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縣把養豬業作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有力推動了養豬業向規模化、基地化方向發展。”陳斌說。
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跨入新世紀,我縣畜牧業發展再上一個臺階,畜牧業由自我滿足的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同時,畜牧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的重頭戲。
位于鳳巢鄉的縣凱勝生豬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姚必凱告訴記者,從2007年10月份開始,他先后投入280多萬元進行現代化、規模化、生態化養豬,目前合作社母豬存欄有220頭,預計今年豬仔可以生產,養豬效益明顯。由于他的養豬場排放標準達到“零排放”,被評為市最佳花園式現代化豬場。
蛋鴿業是我縣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目前,我縣已形成以縣星亮鴿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以縣峰山蛋鴿繁育場、縣興順畜禽場為骨干,以縣養鴿行業協會為載體的蛋鴿業發展格局。目前全縣發展飼養蛋鴿農戶2800多戶、存籠蛋鴿48.6萬對,年產鴿蛋3100萬枚,加上繁育種鴿和生產肉鴿,累計產值1.1億元。
粗高長毛兔新品種育成,是我縣畜牧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縣畜牧獸醫局主要業務骨干與全盛兔業有限公司協作,參與9個世代品系、品種選育,于2005年育成我縣第一個新品種,并通過省級審定,定名為平陽粗高長毛兔。2004年,粗高長毛兔被評為浙江名牌產品。在縣畜牧獸醫局幫助下,全盛公司粗高長毛兔新品種產業化開發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星火項目。
隨著規模化養殖擴大、生態養殖小區建設、種養業立體開發,以及良種推廣,我縣畜牧業加快從傳統養殖方式向現代養殖方式邁進,畜牧養殖也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