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生豬養殖區域特征明顯
我國的生豬養殖主要集中在四川、河 南和湖南等省份,以豬肉產量計,三省占全國的比重超過25%,其中四川數量一直位居第1位,近幾年來,比重均在10%以上,前10位的省份合計占全國的比重在65.60%左右。
據機構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全國生豬出欄6.81億頭,比2005年同期增長3%;全國生豬存欄50877萬頭,豬肉產量5197.2萬噸,增長3.7%。2007年12月份我國生豬存欄同比增長6.5%;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長9.4%,能繁母豬比重在10%左右,規模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20.6%;規模養殖穩定發展,生豬養殖規模世界第一。
二、我國豬肉產業鏈價值向上游集中
目前,由于我國豬肉產業鏈下游的生豬屠宰加工業和豬肉加工行業的集中度較低,使得行業利潤主要集中在養殖業。
2006年,行業前三強雙匯發展、雨潤食品和大眾食品(金鑼)的屠宰總量不到我國生豬屠宰總量的5%,而美國前3家屠宰企業總體市場份額已超過65%。同時,我國豬肉加工的行業集中度也非常低,2006年,行業前四強的加工總量占比僅為10%。而發達國家這一比重都很高,主要的豬肉生產國都在50%以上。另外,我們從肉類的深加工率上看,2006年該比例為11.80%,發達市場一般在50%以上。
因此,2007年5月以來,我國生豬價格一直處在高價位運行,產業鏈的利潤集中在上游養殖行業,而且自產自養型養殖產業鏈條延展得更廣。
三、生豬養殖產業擁有較高的回報率
經過調查統計分析,雖然2007年5月以來生豬養殖受到飼料等成本上漲的影響,但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使利潤增幅大于成本增幅。
以出售一頭90kg 肥豬為例,其中,仔豬按10kg計算,不計人工成本和設備折舊。目前10kg的仔豬國內均價大約是245元/頭。飼料方面,按照全群料重比3.5計算,(90-10)*3.5=280kg,飼料按均價2.3元/kg計算,那么飼料成本總共約280kg*2.3元/kg=644元。一般一頭豬全程疫苗(15)+獸藥(20)=35元,水電約10元/頭。一頭豬的成本大約:245+644+35+10=934元。目前國內生豬價格均價是15.1元/kg左右,那么一頭90k重的生豬的出售價格約1359元,一頭生豬的養殖利潤:1359-934=425元/頭。
四、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趨勢
1、生豬養殖規模化
盡管我國目前的生豬養殖仍然是以散養方式為主,然而實施規模化養殖是生豬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人們對畜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已經難以適應,而規模化養殖既可增加經濟效益和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還是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的必要基礎。
首先,生豬采用規模化養殖,可以降低購進的飼料原料價格,降低養殖成本,此外模養殖中實行自繁 自育,可保證仔豬品質,又可大大減輕補欄資金壓力;從安全衛生上看,規模化養殖有利于控制動物疫病,建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有利于實行嚴格的養殖、衛生防疫和環境控制標準,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
其次,生豬采用規模化養殖,有利于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養殖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有利于促進養殖、加工、經營、銷售各環節聯結,進一步緩解 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畜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2、屠宰加工行業集中度提高
隨著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和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力度的加大,大中型屠宰加工企業也進一步發展。2006年肉類行業中銷售額40000萬元以上的50強企業,數量僅為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3%,但資產總額占到71%,銷售總額占到69%,創造的利潤占90%。如河南雙匯集團,總資產60多億元,在全國建有20多家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廠,有現代化的生豬屠宰及冷分割生產線,年屠宰生豬能力1500萬頭,2006年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強勢企業規模化突出,有力地推進了行業集約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3、未來肉制品消費保持增長
豬肉能提供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素。尤其構成肉類蛋白質的氨基酸中,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應有盡有。因此居民收入的增長也促進了居民消費肉制品增加。在2007年年中,中國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4.2%,農村收入則增長了13.3%。隨著居民收收入提高, 飲食結構中肉制品將不斷上升。盡管仍有大量的農村居民不能大量消費肉食品,但是,農村居民的肉食消費量將能夠趕超城鎮居民。
我國農村居民 每人每年平均豬肉消費量為20公斤左右,而城鎮居民每人每年平均豬肉消費量則超過40公斤,但是,這一水平與中國臺灣每人每年70公斤的消費量相比仍有差距。在近20年中,城市居民的肉食品消費量翻了一番,而農村居民的肉食品消費量則翻了三番。未來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對豬肉制品的需求還將保持增長。
4、豬肉制品出口增加
未來,我國生豬存欄略降,出欄增加,養豬效益開始好轉,豬肉及其制品衛生標準提高。 豬產品將成為肉類貿易順差的主要組成部分。2007年我國1-11月生豬產品出口9.0億美元,同比增長4.2%;進口1.4億美元,同比下降12.2%。其中,鮮冷凍豬肉進口減少;加工豬肉出口、進口均增加;豬 雜碎出口量。
5、政策將加大對生豬養殖業扶持
2007年底,財政部出臺的十項扶持政策以生豬養殖業,具體包括,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疫病防疫補助、生豬良種補貼、高致病性豬藍 耳病強制撲殺補償、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完善生豬生產消費監測預警體系、增加豬肉儲備規模、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等。
除財政部外,農業部下一步將繼續支持生豬原種場和 擴繁場建設,增加供種能力。制定并實施全國生豬品種改良計劃,總結推廣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取得的成功經驗,加快生豬品種改良步伐。積極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規范和技術規范的實施,鼓勵和引導散養農戶向適度規模養殖過渡。
我國的生豬養殖主要集中在四川、河 南和湖南等省份,以豬肉產量計,三省占全國的比重超過25%,其中四川數量一直位居第1位,近幾年來,比重均在10%以上,前10位的省份合計占全國的比重在65.60%左右。
據機構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全國生豬出欄6.81億頭,比2005年同期增長3%;全國生豬存欄50877萬頭,豬肉產量5197.2萬噸,增長3.7%。2007年12月份我國生豬存欄同比增長6.5%;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增長9.4%,能繁母豬比重在10%左右,規模戶生豬存欄同比增長20.6%;規模養殖穩定發展,生豬養殖規模世界第一。
二、我國豬肉產業鏈價值向上游集中
目前,由于我國豬肉產業鏈下游的生豬屠宰加工業和豬肉加工行業的集中度較低,使得行業利潤主要集中在養殖業。
2006年,行業前三強雙匯發展、雨潤食品和大眾食品(金鑼)的屠宰總量不到我國生豬屠宰總量的5%,而美國前3家屠宰企業總體市場份額已超過65%。同時,我國豬肉加工的行業集中度也非常低,2006年,行業前四強的加工總量占比僅為10%。而發達國家這一比重都很高,主要的豬肉生產國都在50%以上。另外,我們從肉類的深加工率上看,2006年該比例為11.80%,發達市場一般在50%以上。
因此,2007年5月以來,我國生豬價格一直處在高價位運行,產業鏈的利潤集中在上游養殖行業,而且自產自養型養殖產業鏈條延展得更廣。
三、生豬養殖產業擁有較高的回報率
經過調查統計分析,雖然2007年5月以來生豬養殖受到飼料等成本上漲的影響,但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使利潤增幅大于成本增幅。
以出售一頭90kg 肥豬為例,其中,仔豬按10kg計算,不計人工成本和設備折舊。目前10kg的仔豬國內均價大約是245元/頭。飼料方面,按照全群料重比3.5計算,(90-10)*3.5=280kg,飼料按均價2.3元/kg計算,那么飼料成本總共約280kg*2.3元/kg=644元。一般一頭豬全程疫苗(15)+獸藥(20)=35元,水電約10元/頭。一頭豬的成本大約:245+644+35+10=934元。目前國內生豬價格均價是15.1元/kg左右,那么一頭90k重的生豬的出售價格約1359元,一頭生豬的養殖利潤:1359-934=425元/頭。
四、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趨勢
1、生豬養殖規模化
盡管我國目前的生豬養殖仍然是以散養方式為主,然而實施規模化養殖是生豬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人們對畜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已經難以適應,而規模化養殖既可增加經濟效益和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還是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的必要基礎。
首先,生豬采用規模化養殖,可以降低購進的飼料原料價格,降低養殖成本,此外模養殖中實行自繁 自育,可保證仔豬品質,又可大大減輕補欄資金壓力;從安全衛生上看,規模化養殖有利于控制動物疫病,建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有利于實行嚴格的養殖、衛生防疫和環境控制標準,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
其次,生豬采用規模化養殖,有利于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養殖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有利于促進養殖、加工、經營、銷售各環節聯結,進一步緩解 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畜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2、屠宰加工行業集中度提高
隨著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和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力度的加大,大中型屠宰加工企業也進一步發展。2006年肉類行業中銷售額40000萬元以上的50強企業,數量僅為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3%,但資產總額占到71%,銷售總額占到69%,創造的利潤占90%。如河南雙匯集團,總資產60多億元,在全國建有20多家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廠,有現代化的生豬屠宰及冷分割生產線,年屠宰生豬能力1500萬頭,2006年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強勢企業規模化突出,有力地推進了行業集約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3、未來肉制品消費保持增長
豬肉能提供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素。尤其構成肉類蛋白質的氨基酸中,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應有盡有。因此居民收入的增長也促進了居民消費肉制品增加。在2007年年中,中國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4.2%,農村收入則增長了13.3%。隨著居民收收入提高, 飲食結構中肉制品將不斷上升。盡管仍有大量的農村居民不能大量消費肉食品,但是,農村居民的肉食消費量將能夠趕超城鎮居民。
我國農村居民 每人每年平均豬肉消費量為20公斤左右,而城鎮居民每人每年平均豬肉消費量則超過40公斤,但是,這一水平與中國臺灣每人每年70公斤的消費量相比仍有差距。在近20年中,城市居民的肉食品消費量翻了一番,而農村居民的肉食品消費量則翻了三番。未來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對豬肉制品的需求還將保持增長。
4、豬肉制品出口增加
未來,我國生豬存欄略降,出欄增加,養豬效益開始好轉,豬肉及其制品衛生標準提高。 豬產品將成為肉類貿易順差的主要組成部分。2007年我國1-11月生豬產品出口9.0億美元,同比增長4.2%;進口1.4億美元,同比下降12.2%。其中,鮮冷凍豬肉進口減少;加工豬肉出口、進口均增加;豬 雜碎出口量。
5、政策將加大對生豬養殖業扶持
2007年底,財政部出臺的十項扶持政策以生豬養殖業,具體包括,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疫病防疫補助、生豬良種補貼、高致病性豬藍 耳病強制撲殺補償、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助、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完善生豬生產消費監測預警體系、增加豬肉儲備規模、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等。
除財政部外,農業部下一步將繼續支持生豬原種場和 擴繁場建設,增加供種能力。制定并實施全國生豬品種改良計劃,總結推廣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取得的成功經驗,加快生豬品種改良步伐。積極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規范和技術規范的實施,鼓勵和引導散養農戶向適度規模養殖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