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養牛是農業的一次驚人革命!傳統農業以谷物為主,耕地面積的 70%-80% 種糧食;現代農業耕地的 40%-60% 種草, 15% 左右種等同于草的飼料谷物。中國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對于農民來說,科學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非常重要。
• 種草的光合效率高,生物產量多,飼料成本低
傳統農業的目標是吃飽肚子,屬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或非商品經濟,沒有成本概念,耕地種糧為主,有點余量養豬;現代農業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低成本的耕地種草養牛成為必然選擇。
追求糧食、追求顆粒的傳統農業也叫做籽實農業。 耕地種谷物稱為大田耕作制。中國人均口糧消費是現代國家的 3-4 倍,豬、雞消耗的糧食也特別多,糧食總是緊張,越緊張越種糧,越種糧越緊張,簡直是惡性循環。中國人口占世界的 21% ,豬肉產量則占 56% ,人均豬肉 44kg ,超過美國一倍;我們喝的牛奶相當于發達國家的 1/15 ,吃的牛肉相當于發達國家的 1/5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中國人的聰明才干,但又使我們有保守傳統。幾千年糧食、糧食的單純糧食觀很難改變,不接受用種草養牛來減少糧食壓力的試驗。
種草養牛的現代農業被稱為草食農業,或叫做營養體農業。 耕地種草稱為混合飼養型耕作制。在同樣耕地上,草食農業給人類提供的生物量和蛋白質遠遠超過籽實農業。 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在人類所經營的農作物中,種草的光合效率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稱為 “ 綠色的黃金 ” ,是 “ 通往現代農業的橋梁 ” 。 以多年生紫花苜蓿草為例,干草粗蛋白含量高達 24%-26% ,按畝產 1500 公斤 干草計算,畝產粗蛋白近 400kg 。如果種谷物,年平均畝產按 700kg 計算,乘上 8% 的蛋白率,僅合 56kg ,加上秸稈也超不過 70kg 粗蛋白。種草獲取的生物量是種谷物的 5-8 倍,大大減少了糧食的壓力,降低了飼養業的飼料成本。
• 草的產業鏈長,谷物的產業鏈短
種草和飼料谷物形成的產業鏈長。 種糧食,直接被人吃掉,生物鏈和產業鏈都短:水稻變成大米,小麥變成面粉,然后就被消費掉,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極端浪費。種草,人不能吃,飼養牛、羊、兔、鵝等草食性動物,人也不能直接吃,就要擠奶、割肉、扒皮、拔毛、取血等等,再進行初加工、細加工,每增加一道工序就增加一道產業、一道就業和追加值,拉長了生物鏈和產業鏈,兩個鏈條相加是其他任何作物和動物所無法比擬的。種草和飼料谷物形成的產業鏈,也推動了食品工業的發展,引起了飲食結構的變化,保障了人類的健康長壽。
中小谷物生產者必然被現代農業所淘汰。 解決就業,增加收入,轉移農業勞動力是現代農業的本質表現。在西方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土地集中的速度非常快,首先被淘汰的是中小谷物生產者。因為土地回報率、資本收益率、科技貢獻率和勞動生產率制約發展,核心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西方農場的規模,平均 20 年左右增加一倍。法國上個世紀 50 年代平均規模 14 公頃 , 70 年代 30 公頃,現在 60 公頃 。我國一包 30 年不變,而人口增加,家庭解體,土地規模越來越小,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谷物農場的土地規模最大,是平均規模的 20 倍?,F代農業,谷物生產靠大規模和極高的勞動生產率賺錢。普通中小農戶,規模小,種谷物必然賠錢,谷物種植面積和產值也都退到了農業的次要地位。中國是均田制,基本都是中小農戶,如果把勞務(工資)加入成本,糧食生產者大都在賠錢!這就是中國糧食問題的尷尬狀況。
• 種草的生態效益好
西方國家把神態農業概括為兩個內涵:一個是追求農作物的多年生;另一個是追求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的平衡。這兩者都與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第二次大戰后,發達國家加大了對草的研究,培育出上千個草種,使草具備了生態農業必備的兩個內涵,具體表現為:
多年生,適應性強。 比如號稱 “ 牧草之王 ” 的紫花苜蓿,多年生由原來的 10 年左右,發展到現代的 25 年,適宜地點和條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我國從新疆到福建,從黑龍江到長江都適于種植。適于 -40 ℃ , PH 6-8 ,降雨量 300 -800 毫米 的品種 有 “ 馴鹿 ” 、 “ 8925” 、 “ 北方 ” 、 “ 皇后 ” 等;耐 -30 ℃ 的有 “ 三得利 ” 、 “ 賽特 ” 、 “ 德福 ” 、 “ 德寶 ” 等;適于華東亞熱帶如上海、安徽南部、湖北東部、湖南大部、福建北部、江西大部、浙江、江蘇南部的品種有 “ 游客 ” 、 “ 阿巴克斯 ” 等。僅僅是紫花苜蓿,世界上就有一百多個品種,多年生,冬季不死,其生態效益不亞于樹。
空氣固氮,改良土壤。 苜蓿草每畝每年固氮 30 公斤 。三葉草、百脈根、平托落花生、羅頓豆、大翼豆、合歡草等豆科牧草空氣固氮和改良土壤的作用非常大。草糧(田)輪作,效果極佳。
節水耐旱,維護生態。 節水、耐旱牧草品種很多,有的年降雨量 200 毫米 就可以高產。谷物少于 800 毫米 都不行,降雨量低的地方就得水澆。我國華北大平原降雨量 500 -600 毫米 ,抽水灌溉需水量非常大,結果地下水位下降,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拿出一些耕地種草就可以緩解這一矛盾。如果種 3 億畝地的紫花苜蓿,按最低產量計算,其生物產量起碼相當于 6 億畝的糧田。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缺少的不是耕地,而是現代科學思想和創新觀念。
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保持水土不流失,多年生牧草是最理想的作物。在美國進行的調查表明,在 5 度角的坡地上和什么都不種的白茬地,每公頃每年流失的土壤 7 噸,種谷物等一年生作物流失 3.5 噸,人工林流失 0.9 噸,而多年生牧草僅僅流失 0.02 噸,種草的生態效益最佳。我在號稱北大荒核心地帶佳木斯市所屬的樺南、湯原等地調查發現,那里 5 度角坡地黑鈣土種谷物,每年每公頃流失土壤 4.7 噸,很多已變成動沙壤土,問題十分嚴重;那里水土流失面積達 38. 1 萬公頃 ,年平均流失表土 0.5 -0.6 厘米 ,土壤侵蝕模數達到 6000 噸 / 平方公里,屬強度侵蝕;黑土層由墾初的 60 -80 厘米 ( 60 年代)降至 2003 年的 40 -60 厘米 ,即每生 產 1kg 糧食,要流失 26.7kg 表土。苜蓿草根部能長入地下 3 -6 米 深,土層厚能扎下 10 米 ,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佳 木斯領導已決定把流失嚴重的 200 萬畝耕地用來種草。
• 飼料谷物與草有著同樣的優勢
發達國家把谷物分為兩類:人吃的叫食用谷物,動物吃的稱飼料谷物。
飼料谷物的特點。 飼料谷物是在食用谷物基礎上培育出來的特殊品種,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再生能力強,一年可以割幾次;二是秸稈的蛋白質含量高。美國的飼料高粱 NUTRIFEED 秸稈蛋白質高達 16%-22% ,是高粱粒的 3 倍。
飼料谷物是現代營養體農業的主體之一。 飼料谷物比食用谷物的生物量和蛋白質高得多,適應性更強。發達國家已經育出和用于生產的有飼料水稻、飼料玉米、飼料小麥、飼料高粱、飼料油菜、飼料薯類等。我國直到今天,尚沒有飼料谷物的概念,不僅在這一領域的科研是空白,還用種種借口不準進口良種。飼料谷物等同于高蛋白的草,全株營養豐富,是現代營養體農業的主體之一,千萬不能忽視。
發達國家養牛業的飼喂方式優越于我國。 我國飼養牛,由于缺少高蛋白草和飼料谷物才加入糧食,形成了 “ 精飼料 ” 、 “ 粗飼料 ” 搭配的飼喂方式。種的草和飼料谷物含的營養量遠遠超過糧食,比精飼料還精。干苜蓿草粗蛋白為 24% ,而干玉米粒僅 8% 。我在德國考察,那里年擠 7 噸奶的奶牛不加任何精飼料,全部用草搭配飼喂,因為牛本身就是吃草的動物,這樣飼養的牛更強壯,成本更低廉。
種草和飼料谷物是食草農業的基本標志。發達國家種草和飼料谷物占耕地面積的比例極高,對于以谷物為主的中國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 種草和飼料谷物使養牛業成為現代農業的主體
以畜牧業為主是現代農業的標志之一。 發達國家食品工業原料的 80% 來自畜牧業, 15% 來自水果蔬菜,只有 5% 來自谷物,沒有畜牧業就沒有食品加工業,也就沒有農業的商品化和現代化。種草養牛就等于在農村建立起大量的生物加工廠,中國種糧不種草,養豬多養牛少,缺少生物加工廠,實在可惜!
種草養牛的經濟效益高。 發達國家牛奶占農業總產值的 20%-40% ,為第一大產業,牛肉是第二大產業,占 20% 左右。他們農業產值的一半是牛,農戶的一半是專業養牛戶。牛奶和牛肉占主導地位使其經濟效益空前提高,這是現代化過程中的規律,大國都不例外。 1997 年荷蘭種草養牛專業戶 60283 戶,占 107919 總農戶的 65% 。印度、巴西也在大力種草養牛。我在法國調查,同樣規模土地上種牧草養奶牛是種谷物收益的 10 倍。中國怎么辦 ?
種草養牛屬于相對勞動密集型產業。 在現代農業中,種草養牛屬于相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暫時容納大量勞動力。從 1950-1985 年,西方谷物勞動生產率提高 13.5 倍,肉雞 22 倍,豬 20 倍,而奶牛僅僅提高 2.5 倍,說明種草養牛對廣大中小農戶極為有利?,F代農業,土地規模大的農戶種谷物,科技力量雄厚的農戶搞工廠式養豬、養雞搞土地外經營,這些都屬于高度資本密集型產業。
世界正在大力發展乳肉兼用牛。 牛奶營養全面,被稱為是 “ 不可替代的食品 ” 。美國要求成年人日消費 1300 毫克鈣,其中 75% 來自牛奶?,F代化初、中期,奶牛也是牛肉的主要來源,上世紀 80 年代之前,英國牛肉的 70% 、法國的 40% 是來自奶牛。根據現代國家的核算,同樣投入,奶牛的效益是肉牛的 2 倍,是豬的 3 倍。世界正在大力發展乳肉兼用牛,德國人用 150 年培育出德系西門塔爾牛,母牛年均擠奶量超過 7 噸,公牛 530 日齡體重 700 -800 公斤 ,日增重 1400 克 ;奶量不少于奶牛,肉量不少于肉牛,奶質超過奶牛,肉質不亞于肉牛。這種牛的推廣速度很快,用不了多少年,其在全世界的數量就會超過荷斯坦奶牛。
六、 建議
我早在 1979 年 7 月 31 日 《人民日報》發表名為《改變傳統的農業觀念,走以畜牧業為主的發展道路》一文,預言中國通過 30-40 年的時間,畜牧業產值應占農業總產值的 50% 以上。當時畜牧業僅占 13% ,今天接近 35% ,再有十多年到達 50% 以上完全可能。 1989 年 3 月 23 日 我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糧食基礎說質疑》。上述文章都對 “以糧為綱、為基礎 ”的傳統思想提出質疑,提出種草養牛發展現代農業才能解決三農問題。應當看到,小規模種糧和農民增收之間是矛盾的;而小規模種草養牛卻能解決他們的增收問題。
如今,我再次建議:
• 確定國策。 糧和草是大國邁入現代農業的兩條腿,西方國家對于種草的補貼超過種糧食。我國應當改變傳統的農業觀念,放棄單純追求糧食的一條腿走路方針,扭轉單純 “以糧為綱 ”的思想,將 “草糧并舉 ”和 “草糧輪作 ”的現代農業經驗納入我們的基本國策。明確耕地種草為主,糧草并舉;農業養牛為主,農畜并舉,才是農民增收、減少糧食壓力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現代農業之路!
• 改變觀念 。首先改變對草的認識。中國人排斥草,什么 “ 草民 ” 、 “ 草包 ” 、 “ 斬草除根 ” ;我們在耕地上鏟草, “莊稼人怕草,讀書人怕考 ”的俗語沿襲了上千年。這同西方人把草當作 “綠色黃金 ”是完全不同的觀念。事實證明,把習慣和傳統當真理的我們才是錯誤的。其次克服 “四多四少 ”的弊病:中國人吃糧多,吃豬肉多,喝白酒多,吸煙多, “ 四多 ” 浪費了大量耕地;喝牛奶少,吃牛羊肉少,吃水果少,喝葡萄酒少, “ 四少 ” 又影響了耕地的高效利用。在西方,食品工業產值的一半是牛奶和牛肉,我國的一半則是不利于健康的尼古丁和酒精制品。中國應克服傳統的糧食觀,不能把習慣當真理,更不能用傳統代替科學;而要用于樹立科學的整體食物觀,大種其草,大養其牛,大踏步地走向現代農業。
• 學習借鑒。 學習借鑒西方國家種草養牛的經驗教訓,尤其要學習西方先進育種經驗,積極引進西方優質草種和飼料谷物品種,進行試驗推廣,積極從歐美國家引進優質種牛、種羊,進行試驗推廣,以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以瘋牛病為由,多年不許從歐美國家進口種牛、種羊,結果因噎廢食。如果認真檢疫把關,瘋牛是進不來的。好壞一刀切,一律不準進口,表面看是負責任,實際上是怕承擔責任的不作為和失職行為。
• 調整產業結構。 建議拿出 3 億畝水土嚴重流失和用于加工燃料乙醇的耕地種植紫花苜蓿(仍然比美國的種植量少),以緩解玉米飼料的壓力;再拿出 10 億畝退化的天然草地種草,逐步把種谷物養豬為主、大量消費糧食、不利于健康的傳統農業產業結構,改造為種草養牛為主、大量消費牛奶牛肉、有利于健康的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用種草養牛和 “草糧輪作 ”的混合飼養型現代耕作制的兩條腿走路方針來提高地力,發展生態農業;用種草養牛這種適于中國國情的相對勞動密集型產業來扭轉城市化加快造成的耕地減少趨勢。
種草養??梢哉f是我國農業的一次革命!這里,政策支持是關鍵。希望在我國廣闊的農業大地上把種草養牛作為政府緩解糧食壓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偉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