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種類明顯增多且危害嚴重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近10年來新出現了30多種傳染病,其中禽病13種,豬病7種,有的在國外出現不久的疾病如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感染、禽的J-亞群禽白血病、番鴨細小病病毒病、某些血清型的禽流感等,也相繼在我國發現。由于飼養模式、環境條件不良和管理技術落后,也增加了許多新病,如豬和雞的咬(啄)癖、應激綜合征、雞的腹水病和呼吸道綜合征等。到目前為止,我國不少的養殖場、戶,死淘率為養殖業發達國家的1-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豬場的死淘率在15%以上,蛋雞及種雞的全程死淘率在20%以上。
二、多病原混合感染顯著增加
當前的許多畜禽疾病是由多種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們導致的復合性疾病危害極為嚴重且難以控制其中病原體感染的有多種細菌相加,或多種病毒相加,或多種細菌和多種病毒相加,往往是幾種不同病原體,有的為原發,有的繼發或并發,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如豬瘟與牛粘膜病,豬瘟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圓環病毒病與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細小病毒病,豬喘氣病與巴氏桿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新城疫與禽流感,新城疫與其它病毒及細菌混合感染等。
三、呼吸道綜合征的問題日益突出
從近幾年病、死豬的剖檢中可以看出,90%以上豬的肺部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變,哺乳豬和育成豬尤為嚴重。它們的生長發育和增重明顯受阻,治療效果不好,可常年不斷發病成批死亡,這種疾病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命名為豬呼吸道綜合征(PRDC)。該病發生給許多病原體的侵入打開了門戶,如豬偽狂犬病(PR)、非典型性豬瘟(CHS)、豬圓環病毒(PCV2)、尤其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極為嚴重。
禽的呼吸系統疾病有24種之多,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呼吸道綜合征的觀點,這些呼吸系統疾病在我國的養禽業中普遍存在,危害十分嚴重。
豬、禽的呼吸道綜合征普遍存在,已構成對豬、禽生產的嚴重威脅,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和防范。
四、影響繁殖的綜合征普遍存在
豬的繁殖障礙綜合征(SMEDI)在國內存在極為普遍,目前已證實與此綜合征有關的病原體有30多種,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目前在我國造成此綜合征的原因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細小病毒感染、偽狂犬病、乙型腦炎、衣原體感染和繁殖障礙性豬瘟等所占比例較高。
產蛋禽類的繁殖障礙以產蛋下降,不出現產蛋高峰,產薄殼蛋、畸形蛋等為主要表現,引起禽產蛋下降綜合征的主要疾病有低致病力禽流感、非典型性新城疫、減蛋綜合征(EDS-76)、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
五、病毒病成為傳染性疾病的主體
目前對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仍缺乏確切有效的藥物,而且大多還未研制出相應可靠的疫苗用于免疫,所以對病毒病的防治手段顯得無力,而近一二十年新增加的傳染病又大多是病毒性疾病,這就使病毒病危害更為突出。如近幾年發生的由圓環病毒Ⅱ型引起的斷奶后仔豬衰弱綜合征(PMWS)及一些相關病,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危害巨大。近幾年對我國一些雞群調查,證實了有J-亞群禽白血病的存在,這又使我國雞群增加了一種令人非常棘手且危害深遠的病毒病。
六、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造成免疫抑制,可使低致病性的病原體引起多種疾病綜合征發生,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還造成對疫苗接種反應增強、副作用加大,或使免疫失敗和對治療無應答。免疫抑制性病的危害對畜禽健康的威脅日益增加。當前最常發生并危害嚴重的豬免疫抑制性疾病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豬流感和圓環病毒Ⅱ型感染等;禽主要是傳染性法氏囊炎、雞傳染性貧血、馬立克氏病、白血病、禽網狀內皮增生病及禽呼腸孤病毒感染等。
七、非典型性疾病增多
這里說的增多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非典型性疾病的種類增多;一是非典型性疫病的病例的數量增多。如豬瘟、雞新城疫、雞白痢、大腸桿菌病、傳染性囊病、雞腹水綜合癥等都出現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廣泛,發病率也很高,這往往給診斷與防治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過程中,病原的毒力常發生變異,有些病原毒力出現減弱,加上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導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癥狀和病理等方面出現非典型變化,發生非典型感染和發病,使某些原有的舊病以新的面貌出現,如目前發生的非典型新城疫、溫和型豬瘟即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現增強,雖然經過免疫接種,仍常出現免疫失敗,如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強毒株的報道。對于控制超強毒株感染,除提高改進疫苗免疫質量外,應著重考慮減少病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加強衛生消毒措施,采用生產管理上的全進全出制等。
八、某些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加大
隨著規模化養殖場的增多和規模不斷擴大,環境污染越加嚴重,細菌性疫病和寄生蟲病明顯增多,如雞的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綠膿桿菌病、支原體病、小鴨傳染性漿膜炎、雞球蟲病和雞住白細胞蟲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廣泛存在于養殖環境中,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這些環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為養殖場的常在菌和常發病。另外,某些損害免疫系統的疾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園環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豬禽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細菌性疾病的發生。更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濫用抗菌藥物,使養殖場一些常見的細菌產生強的耐藥性,一旦發病后,諸多藥物都難以奏效。一些條件性傳染病已變為非條件性傳染病,這種情況,近年來日趨普遍,危害日趨嚴重。如大腸桿菌病,病原是大腸埃希氏菌,長期以來,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腸道內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種條件性致菌。現在發現,它也是一種原發性致病菌,此病傳染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是消化道,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很多情況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年來又發現“腦型”大腸桿菌病例。因此,科學的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和合理用藥對有效控制細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近10年來新出現了30多種傳染病,其中禽病13種,豬病7種,有的在國外出現不久的疾病如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感染、禽的J-亞群禽白血病、番鴨細小病病毒病、某些血清型的禽流感等,也相繼在我國發現。由于飼養模式、環境條件不良和管理技術落后,也增加了許多新病,如豬和雞的咬(啄)癖、應激綜合征、雞的腹水病和呼吸道綜合征等。到目前為止,我國不少的養殖場、戶,死淘率為養殖業發達國家的1-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豬場的死淘率在15%以上,蛋雞及種雞的全程死淘率在20%以上。
二、多病原混合感染顯著增加
當前的許多畜禽疾病是由多種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們導致的復合性疾病危害極為嚴重且難以控制其中病原體感染的有多種細菌相加,或多種病毒相加,或多種細菌和多種病毒相加,往往是幾種不同病原體,有的為原發,有的繼發或并發,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如豬瘟與牛粘膜病,豬瘟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圓環病毒病與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細小病毒病,豬喘氣病與巴氏桿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新城疫與禽流感,新城疫與其它病毒及細菌混合感染等。
三、呼吸道綜合征的問題日益突出
從近幾年病、死豬的剖檢中可以看出,90%以上豬的肺部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變,哺乳豬和育成豬尤為嚴重。它們的生長發育和增重明顯受阻,治療效果不好,可常年不斷發病成批死亡,這種疾病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命名為豬呼吸道綜合征(PRDC)。該病發生給許多病原體的侵入打開了門戶,如豬偽狂犬病(PR)、非典型性豬瘟(CHS)、豬圓環病毒(PCV2)、尤其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極為嚴重。
禽的呼吸系統疾病有24種之多,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呼吸道綜合征的觀點,這些呼吸系統疾病在我國的養禽業中普遍存在,危害十分嚴重。
豬、禽的呼吸道綜合征普遍存在,已構成對豬、禽生產的嚴重威脅,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和防范。
四、影響繁殖的綜合征普遍存在
豬的繁殖障礙綜合征(SMEDI)在國內存在極為普遍,目前已證實與此綜合征有關的病原體有30多種,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目前在我國造成此綜合征的原因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細小病毒感染、偽狂犬病、乙型腦炎、衣原體感染和繁殖障礙性豬瘟等所占比例較高。
產蛋禽類的繁殖障礙以產蛋下降,不出現產蛋高峰,產薄殼蛋、畸形蛋等為主要表現,引起禽產蛋下降綜合征的主要疾病有低致病力禽流感、非典型性新城疫、減蛋綜合征(EDS-76)、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
五、病毒病成為傳染性疾病的主體
目前對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仍缺乏確切有效的藥物,而且大多還未研制出相應可靠的疫苗用于免疫,所以對病毒病的防治手段顯得無力,而近一二十年新增加的傳染病又大多是病毒性疾病,這就使病毒病危害更為突出。如近幾年發生的由圓環病毒Ⅱ型引起的斷奶后仔豬衰弱綜合征(PMWS)及一些相關病,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危害巨大。近幾年對我國一些雞群調查,證實了有J-亞群禽白血病的存在,這又使我國雞群增加了一種令人非常棘手且危害深遠的病毒病。
六、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造成免疫抑制,可使低致病性的病原體引起多種疾病綜合征發生,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還造成對疫苗接種反應增強、副作用加大,或使免疫失敗和對治療無應答。免疫抑制性病的危害對畜禽健康的威脅日益增加。當前最常發生并危害嚴重的豬免疫抑制性疾病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豬流感和圓環病毒Ⅱ型感染等;禽主要是傳染性法氏囊炎、雞傳染性貧血、馬立克氏病、白血病、禽網狀內皮增生病及禽呼腸孤病毒感染等。
七、非典型性疾病增多
這里說的增多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非典型性疾病的種類增多;一是非典型性疫病的病例的數量增多。如豬瘟、雞新城疫、雞白痢、大腸桿菌病、傳染性囊病、雞腹水綜合癥等都出現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廣泛,發病率也很高,這往往給診斷與防治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過程中,病原的毒力常發生變異,有些病原毒力出現減弱,加上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導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癥狀和病理等方面出現非典型變化,發生非典型感染和發病,使某些原有的舊病以新的面貌出現,如目前發生的非典型新城疫、溫和型豬瘟即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現增強,雖然經過免疫接種,仍常出現免疫失敗,如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強毒株的報道。對于控制超強毒株感染,除提高改進疫苗免疫質量外,應著重考慮減少病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加強衛生消毒措施,采用生產管理上的全進全出制等。
八、某些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加大
隨著規模化養殖場的增多和規模不斷擴大,環境污染越加嚴重,細菌性疫病和寄生蟲病明顯增多,如雞的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綠膿桿菌病、支原體病、小鴨傳染性漿膜炎、雞球蟲病和雞住白細胞蟲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廣泛存在于養殖環境中,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這些環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為養殖場的常在菌和常發病。另外,某些損害免疫系統的疾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園環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豬禽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細菌性疾病的發生。更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濫用抗菌藥物,使養殖場一些常見的細菌產生強的耐藥性,一旦發病后,諸多藥物都難以奏效。一些條件性傳染病已變為非條件性傳染病,這種情況,近年來日趨普遍,危害日趨嚴重。如大腸桿菌病,病原是大腸埃希氏菌,長期以來,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腸道內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種條件性致菌。現在發現,它也是一種原發性致病菌,此病傳染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是消化道,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很多情況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年來又發現“腦型”大腸桿菌病例。因此,科學的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和合理用藥對有效控制細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