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豬肉、糧油價格上漲而引發上一輪CPI上漲的情形讓人記憶猶新。現在豬肉價格已有進入下行通道的趨勢,就在沿海養豬戶大呼“難頂”和因為城市化發展頻頻被迫“搬家”的時候,德意志銀行、泰國正大畜禽有限公司近期均宣布斥資進入中國養殖業,這些追求最大利潤的資本為何進入別人都不看好的養豬業?外商頻頻在中國國計民生的生活資料市場出手,未來的數年后,話語權是否會落入他們的手中?
我以為,這樣的擔心不是“無中生有”。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莫棣華說:“作為養殖業的重要飼料來源,現在中國絕大多數的豆粕廠都已經有了外資背景,單從飼料入手就可以產生對中國豬肉價格的話語權。”不僅飼料,養豬業下游的一些產業也已轉賣給外企,雙匯在清遠的一個火腿廠就是例子,外資控制整條產業鏈的意圖已漸漸明晰。在未來的數年后,中國豬肉定價權旁落,恐怕不是杞人憂天,假如我們現在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也許有人要說,中國的養豬業不可能被外資控制,一是中國農民有自家養豬的習慣,二是中國不會有“13億人民為豬肉而瘋狂”。其實,隨著物價的上漲,養豬成本不斷增大,農民自家養豬的越來越少,即使是規模養豬也處在維持階段,因為養豬越來越“不合算”。再說,中國的養豬業幾乎沒有大資本進入,幾乎處在“無政府”狀態,沒有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沒有與外資抗衡的資格。“脆弱”是中國養豬業的最大特點,有錢掙就進入,無錢掙就退出,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豬肉價格是隨行就市的,或是最“市場化”的。
現在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養豬業,而且意在控制整條產業鏈。人常說,有同行無同例。生豬業不被地方看好,紛紛“轉業”,有被動“轉業”的,更有主動退出的,因為長期以來是小本生意,沒有形成大氣候,很難與市場抗爭。但外資進入就不同了,不僅要養豬,還要做飼料,做肉食品加工,形成一條龍生產線,而且是有備而來,可以規模運作,目的是做強做大。因為,只有把養豬業做強做大,才能與市場抗衡,甚至左右市場。在中國,國內養豬業是非常脆弱的,正給了外資大規模進入的機會,而且更容易做強做大。
有人說,外資進入中國養豬業是好事,可以降低豬肉價格。這種想法恐怕是夢想。在我看來,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養豬業,有利于整合養豬業,再加上控制整條產業鏈,那么養豬成本就會降低,甚至大幅度降低。但是不是豬肉價格也降低,那就很難說了。因為外資是來掙錢的,不是來無私幫助中國降低豬肉價格的。就像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產一樣,他們沒有幫我們降低房價的義務。而且,比起房地產,更容易獲得養豬業的話語權,也就是說更容易掙錢。試想,外資會放棄掙錢的大好機會嗎?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養豬業,政府應慎重看待,不可輕視,我們的教訓太多了。目前,大米市場國際四大糧食集團掌握了全球糧食貿易的80%份額,食用油方面,6.2%的外資企業控制著全國超過四成的產量。外商頻頻進入中國國計民生的生活資料市場,這不是好兆頭。我以為,我們應該像對待大豆那樣,對待中國養豬業,鼓勵支持本土養豬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要防患未然,不能讓外資壟斷養豬業市場話語權。當中國豬肉定價權旁落時,老百姓再吃豬肉,就得看外資的臉色了。現在看外資臉色的行業已經不是一個兩個行業了,我希望能少增加一個就少增加一個吧。
我以為,這樣的擔心不是“無中生有”。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莫棣華說:“作為養殖業的重要飼料來源,現在中國絕大多數的豆粕廠都已經有了外資背景,單從飼料入手就可以產生對中國豬肉價格的話語權。”不僅飼料,養豬業下游的一些產業也已轉賣給外企,雙匯在清遠的一個火腿廠就是例子,外資控制整條產業鏈的意圖已漸漸明晰。在未來的數年后,中國豬肉定價權旁落,恐怕不是杞人憂天,假如我們現在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也許有人要說,中國的養豬業不可能被外資控制,一是中國農民有自家養豬的習慣,二是中國不會有“13億人民為豬肉而瘋狂”。其實,隨著物價的上漲,養豬成本不斷增大,農民自家養豬的越來越少,即使是規模養豬也處在維持階段,因為養豬越來越“不合算”。再說,中國的養豬業幾乎沒有大資本進入,幾乎處在“無政府”狀態,沒有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沒有與外資抗衡的資格。“脆弱”是中國養豬業的最大特點,有錢掙就進入,無錢掙就退出,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豬肉價格是隨行就市的,或是最“市場化”的。
現在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養豬業,而且意在控制整條產業鏈。人常說,有同行無同例。生豬業不被地方看好,紛紛“轉業”,有被動“轉業”的,更有主動退出的,因為長期以來是小本生意,沒有形成大氣候,很難與市場抗爭。但外資進入就不同了,不僅要養豬,還要做飼料,做肉食品加工,形成一條龍生產線,而且是有備而來,可以規模運作,目的是做強做大。因為,只有把養豬業做強做大,才能與市場抗衡,甚至左右市場。在中國,國內養豬業是非常脆弱的,正給了外資大規模進入的機會,而且更容易做強做大。
有人說,外資進入中國養豬業是好事,可以降低豬肉價格。這種想法恐怕是夢想。在我看來,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養豬業,有利于整合養豬業,再加上控制整條產業鏈,那么養豬成本就會降低,甚至大幅度降低。但是不是豬肉價格也降低,那就很難說了。因為外資是來掙錢的,不是來無私幫助中國降低豬肉價格的。就像外資進入中國房地產一樣,他們沒有幫我們降低房價的義務。而且,比起房地產,更容易獲得養豬業的話語權,也就是說更容易掙錢。試想,外資會放棄掙錢的大好機會嗎?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養豬業,政府應慎重看待,不可輕視,我們的教訓太多了。目前,大米市場國際四大糧食集團掌握了全球糧食貿易的80%份額,食用油方面,6.2%的外資企業控制著全國超過四成的產量。外商頻頻進入中國國計民生的生活資料市場,這不是好兆頭。我以為,我們應該像對待大豆那樣,對待中國養豬業,鼓勵支持本土養豬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要防患未然,不能讓外資壟斷養豬業市場話語權。當中國豬肉定價權旁落時,老百姓再吃豬肉,就得看外資的臉色了。現在看外資臉色的行業已經不是一個兩個行業了,我希望能少增加一個就少增加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