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雞蛋,健康能長壽。無論在哪國,雞蛋都是公認的營養食品。但近些年,問題雞蛋、假雞蛋時有出現,雞蛋安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國外是如何保障雞蛋安全的呢?本期,就讓我們的駐外記者帶大家學習下國外的經驗和方法吧!
產蛋雞一年就淘汰
日本人飲食離不開雞蛋。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平均每個日本人每年消費11.11公斤雞蛋,約300多個。
日本人吃雞蛋,除了煎、炒、煮,還會生吃。一碗熱騰騰的米飯,打上一個生雞蛋,澆點醬油,拌一拌,就是一頓簡單的便飯了。雖然這是一種飲食文化,但也說明,日本的雞蛋的確比較安全。為了保障雞蛋的安全性,日本從雞的育雛起,就開始進行嚴格管理了。
“要想讓雞產出高質量的蛋,必須先培育出最適合產蛋的雞。”日本雞蛋生產協會的若林大翔先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一般來說,高產蛋雞采取育雛和育成一體化的方式。何時育雛、何時補光刺激雞成長、何時讓雞生蛋都有一套嚴格規定,不論散養或者喂養,都要按照這個標準進行。“一般來說,小雞長到150天左右,體重達到1700克左右,就開始下蛋了,這時生蛋率是50%;到210天時,體重約1750克,生蛋率達94%,迎來下蛋的高峰期,此時的雞蛋質量最好;而到了近600天左右,生蛋率降到80%時,這些雞就要被淘汰了。
記者在日本愛知縣看到,這里的雞都采用一體化籠養,室內的溫度、光線、衛生都由電腦系統控制。這樣嚴格的飼養標準,就從源頭保障了雞蛋的安全。
放養最科學,飼料純天然
英國人將養雞場排籠里面的雞稱為“受虐雞”,這產出的蛋,被稱為“受虐蛋”,常被認為是不健康的。幾年前,英國從國外進口的雞蛋被查出沙門氏菌污染,這讓英國人開始抵制“受虐蛋”,推崇放養雞產的“生態蛋”。
英國蛋類質量標準局負責監督蛋類生產,安全的產品都會打上統一的“獅子”標志。如果沒有這種標志,就是不合格產品。蛋類質量標準局提倡放養,并對此給出了詳細的操作指南。在倫敦遠郊一家生態農場,記者看到,幾千只雞正在草地、果園、灌木叢林里等處嬉戲、覓食。養雞場主人彼特斯對記者說,這些雞白天在野外至少活動8小時,晚上則進入雞棚。為盡早使母雞們養成到外面或上山覓食的習慣,雞長到130天后,就要根據天氣情況,每天定時進行放養訓練了。“這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在前面吹哨開道,并拋灑飼料,讓母雞跟隨,另一個人在后面用竹竿驅趕,直到雞進入所要進行的放養區域。”在這里,雞可以吃到天然的草、蟲或樹葉等,“苜蓿、黑麥草、龍爪稷等都是它們的美味。”
當然,也要適時喂養一些飼料。飼料都是經過檢驗合格的生物飼料,以玉米、米糠、麥麩、油菜籽、飼用酵母等為原料,不許含激素等添加劑。這樣喂養出來的雞,產出的蛋都是很營養的。
全國都有驗蛋員
“如果雞蛋不安全,我們還能吃什么?”對加拿大人來說,雞蛋安全是最基礎的食品安全,他們對雞蛋安全的監管力度可謂世界之最。
加拿大所有的養雞場都是加拿大養雞場主組織(CFC)的成員,并由該組織負責協調配額數量和其他相關問題。養雞場不能直接與超市、菜市場打交道,而是通過加拿大市場營銷代理組織配合各省雞蛋市場營銷委員會,對雞蛋進行統一銷售與管理。
雞蛋的安全質量管理由加拿大食品檢驗署(CFIA)負責,屬于該署“十四大領域”中的“蛋制品”一類管理。CFIA采用分級管理、相互合作、廣泛參與的協調方式,在全國范圍內有22個實驗室,擁有檢測人員900多名,每年抽檢60萬個樣本,構成了完整、嚴密的安全監督抽查網絡。可以說,蛋制品檢驗員覆蓋了加拿大整個國家。
由于實行嚴格的配額制,因此加拿大幾乎不存在商業性的小型蛋雞產業,即使放養的“走地雞”,也同樣實行規模化經營、生產,并嚴格納入CFC蛋類管理的產—供—銷體系,并接受CFIA的安全監督和定期抽檢。在這一體系內,雞舍規格標準和衛生條件、甚至雞的數量,都由行會嚴格規定并定期檢查,飼料由行會指定,預防針和相關藥物也由行會統一組織,養雞場無權自行其是。
不許有裂縫,必須先清洗
一枚小小的雞蛋,在美國卻有上百部法律有所涉及,檢驗機構更是多如牛毛。雞蛋從雞身體中出來,到進入消費者口中,可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雞和雞蛋的安全由美國農業部進行監督,雞在上架前必須停用一切抗生素,并由檢查機構隨時進行抽查。雞蛋一出來,先要送到自動照射機器上進行光檢,查看蛋殼上有無裂縫,主要是防止雞在下蛋過程中,胃腸道中的沙門氏菌透過裂縫進入到雞蛋內。然后進行雞蛋清洗,清洗劑是特制的,目的是洗掉雞蛋表面的臟東西,同時還不能破壞雞蛋殼本身所產生的一層保護膜。
清洗后的合格雞蛋,會在上面印上編號,這些編號就像是雞蛋的“身份證”。通常,編碼由三部分字符組成,分別代表母雞的飼養方式、出產國和飼養場地。這些數字是用專門的油墨印刷的,既不會輕易掉色,又不會滲入雞蛋內部,影響安全。雞蛋在上市之前,蛋場環境、包裝及運輸,必須保證溫度不得超過7攝氏度。
美國的雞蛋有嚴格的分級,按照包裝分A、B兩級,A級為塑盒裝,每盒12只,B級為托盤裝,每托盤5打(60只);并按照個頭大小,分為特大、大、中、小四級;價格各有不同,但無論哪種,都必須進行檢測和清洗才能上市。
雙黃蛋嚴查激素
德國人三餐離不開雞蛋,早餐里有煮雞蛋,午餐有煎雞蛋,下午茶有蛋糕點心,晚餐還吃雞蛋沙拉。因此德國對雞蛋安全十分重視。
柏林一家農場的工作人員告訴《生命時報》的記者,他們大部分雞都是放養的,平時工作人員不多,但在雞產蛋前后卻會雇用很多專業人員來幫助管理。首先,在雞10—13周大時,要進行修喙,以減少雞群在產蛋期散養時啄羽、啄肛等;其次,雞一般不會四處亂產蛋,而是會尋找固定的產蛋窩,這就需要對雞進行引蛋。一般會在雞棚附近放一些產蛋窩,里面放置1—2枚雞蛋,引導雞在固定的地點產蛋。同時要掌握雞每日產蛋的規律,通過引導將產蛋時間固定在上午8—11點。
德國聯邦農業部的生物遺傳專家穆蘇爾博士還向記者講述了一些雞蛋的知識。她說,德國人并不認為雙黃雞蛋就是好的,雙黃率高一是遺傳基因形成,二是受驚嚇或激素影響。如果是后者,營養價值反而降低。所以人們并不會特意購買雙黃蛋。對于大批量的雙黃蛋,管理部門還要進一步檢查其激素含量。
對于中國人常區分的紅白皮,穆蘇爾說,紅皮蛋蛋黃中的類胡蘿卜素等物質可能比白皮雞蛋多一些,但兩種雞蛋營養價值大體相當,不必刻意區分。在雞飼料里加入一些天然著色物質或將雞舍的燈換成紅燈,也可能使蛋皮變紅,所以蛋皮顏色不是判斷雞蛋是否營養的主要標準。
產蛋雞一年就淘汰
日本人飲食離不開雞蛋。日本政府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平均每個日本人每年消費11.11公斤雞蛋,約300多個。
日本人吃雞蛋,除了煎、炒、煮,還會生吃。一碗熱騰騰的米飯,打上一個生雞蛋,澆點醬油,拌一拌,就是一頓簡單的便飯了。雖然這是一種飲食文化,但也說明,日本的雞蛋的確比較安全。為了保障雞蛋的安全性,日本從雞的育雛起,就開始進行嚴格管理了。
“要想讓雞產出高質量的蛋,必須先培育出最適合產蛋的雞。”日本雞蛋生產協會的若林大翔先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一般來說,高產蛋雞采取育雛和育成一體化的方式。何時育雛、何時補光刺激雞成長、何時讓雞生蛋都有一套嚴格規定,不論散養或者喂養,都要按照這個標準進行。“一般來說,小雞長到150天左右,體重達到1700克左右,就開始下蛋了,這時生蛋率是50%;到210天時,體重約1750克,生蛋率達94%,迎來下蛋的高峰期,此時的雞蛋質量最好;而到了近600天左右,生蛋率降到80%時,這些雞就要被淘汰了。
記者在日本愛知縣看到,這里的雞都采用一體化籠養,室內的溫度、光線、衛生都由電腦系統控制。這樣嚴格的飼養標準,就從源頭保障了雞蛋的安全。
放養最科學,飼料純天然
英國人將養雞場排籠里面的雞稱為“受虐雞”,這產出的蛋,被稱為“受虐蛋”,常被認為是不健康的。幾年前,英國從國外進口的雞蛋被查出沙門氏菌污染,這讓英國人開始抵制“受虐蛋”,推崇放養雞產的“生態蛋”。
英國蛋類質量標準局負責監督蛋類生產,安全的產品都會打上統一的“獅子”標志。如果沒有這種標志,就是不合格產品。蛋類質量標準局提倡放養,并對此給出了詳細的操作指南。在倫敦遠郊一家生態農場,記者看到,幾千只雞正在草地、果園、灌木叢林里等處嬉戲、覓食。養雞場主人彼特斯對記者說,這些雞白天在野外至少活動8小時,晚上則進入雞棚。為盡早使母雞們養成到外面或上山覓食的習慣,雞長到130天后,就要根據天氣情況,每天定時進行放養訓練了。“這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在前面吹哨開道,并拋灑飼料,讓母雞跟隨,另一個人在后面用竹竿驅趕,直到雞進入所要進行的放養區域。”在這里,雞可以吃到天然的草、蟲或樹葉等,“苜蓿、黑麥草、龍爪稷等都是它們的美味。”
當然,也要適時喂養一些飼料。飼料都是經過檢驗合格的生物飼料,以玉米、米糠、麥麩、油菜籽、飼用酵母等為原料,不許含激素等添加劑。這樣喂養出來的雞,產出的蛋都是很營養的。
全國都有驗蛋員
“如果雞蛋不安全,我們還能吃什么?”對加拿大人來說,雞蛋安全是最基礎的食品安全,他們對雞蛋安全的監管力度可謂世界之最。
加拿大所有的養雞場都是加拿大養雞場主組織(CFC)的成員,并由該組織負責協調配額數量和其他相關問題。養雞場不能直接與超市、菜市場打交道,而是通過加拿大市場營銷代理組織配合各省雞蛋市場營銷委員會,對雞蛋進行統一銷售與管理。
雞蛋的安全質量管理由加拿大食品檢驗署(CFIA)負責,屬于該署“十四大領域”中的“蛋制品”一類管理。CFIA采用分級管理、相互合作、廣泛參與的協調方式,在全國范圍內有22個實驗室,擁有檢測人員900多名,每年抽檢60萬個樣本,構成了完整、嚴密的安全監督抽查網絡。可以說,蛋制品檢驗員覆蓋了加拿大整個國家。
由于實行嚴格的配額制,因此加拿大幾乎不存在商業性的小型蛋雞產業,即使放養的“走地雞”,也同樣實行規模化經營、生產,并嚴格納入CFC蛋類管理的產—供—銷體系,并接受CFIA的安全監督和定期抽檢。在這一體系內,雞舍規格標準和衛生條件、甚至雞的數量,都由行會嚴格規定并定期檢查,飼料由行會指定,預防針和相關藥物也由行會統一組織,養雞場無權自行其是。
不許有裂縫,必須先清洗
一枚小小的雞蛋,在美國卻有上百部法律有所涉及,檢驗機構更是多如牛毛。雞蛋從雞身體中出來,到進入消費者口中,可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雞和雞蛋的安全由美國農業部進行監督,雞在上架前必須停用一切抗生素,并由檢查機構隨時進行抽查。雞蛋一出來,先要送到自動照射機器上進行光檢,查看蛋殼上有無裂縫,主要是防止雞在下蛋過程中,胃腸道中的沙門氏菌透過裂縫進入到雞蛋內。然后進行雞蛋清洗,清洗劑是特制的,目的是洗掉雞蛋表面的臟東西,同時還不能破壞雞蛋殼本身所產生的一層保護膜。
清洗后的合格雞蛋,會在上面印上編號,這些編號就像是雞蛋的“身份證”。通常,編碼由三部分字符組成,分別代表母雞的飼養方式、出產國和飼養場地。這些數字是用專門的油墨印刷的,既不會輕易掉色,又不會滲入雞蛋內部,影響安全。雞蛋在上市之前,蛋場環境、包裝及運輸,必須保證溫度不得超過7攝氏度。
美國的雞蛋有嚴格的分級,按照包裝分A、B兩級,A級為塑盒裝,每盒12只,B級為托盤裝,每托盤5打(60只);并按照個頭大小,分為特大、大、中、小四級;價格各有不同,但無論哪種,都必須進行檢測和清洗才能上市。
雙黃蛋嚴查激素
德國人三餐離不開雞蛋,早餐里有煮雞蛋,午餐有煎雞蛋,下午茶有蛋糕點心,晚餐還吃雞蛋沙拉。因此德國對雞蛋安全十分重視。
柏林一家農場的工作人員告訴《生命時報》的記者,他們大部分雞都是放養的,平時工作人員不多,但在雞產蛋前后卻會雇用很多專業人員來幫助管理。首先,在雞10—13周大時,要進行修喙,以減少雞群在產蛋期散養時啄羽、啄肛等;其次,雞一般不會四處亂產蛋,而是會尋找固定的產蛋窩,這就需要對雞進行引蛋。一般會在雞棚附近放一些產蛋窩,里面放置1—2枚雞蛋,引導雞在固定的地點產蛋。同時要掌握雞每日產蛋的規律,通過引導將產蛋時間固定在上午8—11點。
德國聯邦農業部的生物遺傳專家穆蘇爾博士還向記者講述了一些雞蛋的知識。她說,德國人并不認為雙黃雞蛋就是好的,雙黃率高一是遺傳基因形成,二是受驚嚇或激素影響。如果是后者,營養價值反而降低。所以人們并不會特意購買雙黃蛋。對于大批量的雙黃蛋,管理部門還要進一步檢查其激素含量。
對于中國人常區分的紅白皮,穆蘇爾說,紅皮蛋蛋黃中的類胡蘿卜素等物質可能比白皮雞蛋多一些,但兩種雞蛋營養價值大體相當,不必刻意區分。在雞飼料里加入一些天然著色物質或將雞舍的燈換成紅燈,也可能使蛋皮變紅,所以蛋皮顏色不是判斷雞蛋是否營養的主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