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以來,全球豬肉產量與消費水平一直在穩步提高。市場對豬肉的需求為美國以及其它國家的豬肉生產者開展國際業務創造了機會。各個國家對豬肉的需求取決于市場規模、其它肉類的供應與價格、人均收入,以及貨幣與經濟波動情況。
在那些以出口為主,并且經濟情況變化很大的國家里,豬肉生產的利潤會更低,并且不穩定。目前由于美元貶值,再加上巴西因口蹄疫的緣故無法向亞洲的主要市場出口豬肉,美國的豬肉出口水平得到了提高。美國養豬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動物福利、糧食提煉乙醇對飼料價格的影響、人工短缺、環境/政治問題以及食品安全 /可追溯程序。
盡管各個國家,既包括傳統的也包括新興的豬肉生產國,- 對出口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但隨著全球經濟成長,豬肉需求提高,亞洲各國表現尤為突出。這些都會給美國的豬肉生產與出口帶來更多的機會。
1997至2005年間,世界豬肉消費量提高了27%,2005年的豬肉消費量超過9300萬噸。在世界范圍內,豬肉是首選肉類,豬肉消費的提高為美國以及其它國家的豬肉生產者帶來了拓展國際業務的機會。美國2005年的豬肉出口額是22.8億美元,在美國平均每屠宰一頭豬,就創造22.01美元的出口額。
豬肉產量最高的國家
表1列出了2005年前12名的國家及其豬肉產量。中國的豬肉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排在第一位,之后是歐盟25國、美國、巴西和加拿大(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06)。2000至2005年間,世界豬肉產量提高了15.1%。在上述產量前12名的國家當中,這五年里豬肉產量增長百分率最大的國家依次為巴西(39.3%)、越南(27.8%)、中國(23.2%)、俄羅斯(17.0%)和加拿大(16.8%)。在這五年期間,美國豬肉產量增加了9.3%,歐盟25國的豬肉產量僅增加了2.3%(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06)。
因為世界范圍內貿易自由化的帶動,豬肉國際貿易量顯著增加。各國養豬業的國際競爭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國際貿易可以顯著提高出口國養豬生產的利潤(Young, 2005)。要想在出口市場擁有競爭力,必須做到:
生產成本低(但僅靠這一點并不能保證擁有競爭優勢) 生產效率高 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可靠的供應 世界生豬貿易
表2列出了2004年世界生豬貿易的情況,包括生長豬和出欄肥豬(聯合國糧農組織,2005年)。2004年生豬出口量最大的是加拿大,850萬頭,而美國2004年的進口量最大,頭數差不多相當于加拿大出口的頭數。豬肉和生豬算在一起,加拿大的養豬業70%的產品都是出口到美國。
豬肉和生豬的這種國際貿易模式反應了北美養豬業不同的競爭優勢(Young,2005)。加拿大的豬群繁殖效率比美國高,而美國在生長豬肥育方面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再加上美元相對堅挺,購買生豬的價格更加合算。
荷蘭和丹麥的生豬出口規模都比較大,許多生豬出口到德國或東歐進行肥育、屠宰。中國則是香港活豬市場的主要供應國。
豬肉進口、出口量最大的國家$Page_Split$
1、豬肉口量最大的國家
如表3所示,環太平洋國家、俄羅斯和墨西哥是主要的豬肉進口國。其中,日本是最大的豬肉進口國。2005年,日本進口豬肉133.9萬噸,突破歷史記錄。其中超過120萬噸為普通豬肉(冰鮮與深凍),9萬噸為熟制或深加工豬肉。從美國、智利、加拿大、墨西哥、愛爾蘭和澳大利亞的進口量增加,從丹麥的進口量減少。之所以這樣,部分原因是由于 2004年牛肉的供應緊缺(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06)。
日本的進口標準以及對標簽的要求最為嚴格。日本新的食品進口標準可能要求美國進行更多的檢測,并要求美國的生產者更換某些飼料添加劑。新的標準針對799種添加劑、獸藥和農藥規定了最高殘留標準,而老的標準只涉及283種(Bratton,2006)。生產者必須在生豬出欄前停藥很長時間才能滿足新的標準。
正如Liddell和Bailey(2001)所強調的,總的來說,在可跟蹤性、透明性和品質保障程序的建設方面,美國比其主要競爭對手歐盟要落后。如果歐盟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建設,美國可能會喪失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尤其是在日本,因為日本對食品標簽的要求非??量?。
墨西哥是美國豬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墨西哥的養豬業發展速度跟不上國內需求的增長,因此墨西哥的豬肉生產存在赤字,必須依靠進口。由于墨西哥消費者所喜歡的豬肉部位和產品種類與美國消費者不一樣,所以這又進一步擴大了美國對墨西哥豬肉出口的領域,包括冰鮮和深凍豬肉、雜碎、豬肉制品和特殊分割肉,用于加工、餐飲服務和零售。墨西哥的生豬市場也很大,盡管生豬進口不象豬肉和豬雜碎進口那么穩定。俄羅斯是歐盟和巴西豬肉的主要出口市場。2004年至2005年巴西豬肉在俄羅斯進口市場所占的份額從57.8%上升到66.6%。
2、豬肉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如表3所示,歐盟和加拿大的豬肉出口量比美國要高。然而,由于美國的競爭,歐盟對日本的出口量有所下降,而歐盟對俄羅斯的出口則獲得了提高。盡管在歐盟,尤其是西歐國家,養豬生產的成本很高,但這些國家的豬肉質量好,并且為消費者考慮得更多。歐盟的養豬生產已經實現了從面向生產到面向市場的轉變,更多地強調產品的可跟蹤性和安全性。
在豬肉出口方面,歐盟可能將會繼續成為美國強勁的競爭對手。巴西是另一個主要的豬肉出口國。2005年巴西豬肉出口量增加了22.4%。在2005年,巴西增加了分割肉的出口量,分割肉現在占豬肉出口總量的比例超過 75%。分割肉出口比例的提高,反映了巴西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來增加出口利潤的經營策略。$Page_Split$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在豬肉出口方面也擁有重要地位。然而,中國僅僅是對香港出口活豬?,F在中國也出口一些豬肉或豬肉制品到相鄰的國家,如俄羅斯和南韓。
智利在豬肉出口方面排第六(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06),而且智利是西半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養豬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過去十年當中,智利的豬肉出口量迅猛增加,從1995年的2755噸提高到2005年的12.9萬噸,預計2006年將達到17.4萬噸,平均每年增長40%。智利的豬肉主要出口到日本、南韓、墨西哥和歐盟成員國。
美國的豬肉生產
美國豬肉生產主要靠內需推動,2005年產量為939.2萬噸,比2000年提高了9.3%(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06)。估計美國每天的屠宰能力為42.35萬頭,其中90%由大型屠宰企業完成。十家領先屠宰企業每家每天屠宰1萬頭以上,其中 Smithfield食品公司在美國每天的屠宰能力將近11萬頭。
在出口貿易的不斷帶動下,美國在2005年出口了120萬噸豬肉,比2000年提高了100%。日本一直都是美國豬肉最大的出口對象(占美國豬肉出口總量的45%),接下來依次是墨西哥和加拿大。當下的美元貶值對美國的出口有利,再加上巴西由于口蹄疫的原因無法向亞洲的主要市場出口豬肉,這些都促進了美國豬肉的出口。美國生豬屠宰量的增加也帶動了加拿大對美國的生豬出口。
Greenwood的經濟分析(2006)顯示,2012年養豬生產盈虧平衡成本將會和現在差不多。然而,糧食生產乙醇會造成飼料價格上漲,老舊豬舍的更新也會需要新的資本投入。這樣的話,養豬生產管理必須進一步提高才能維持現在的生產成本。美國養豬業的機會包括占據全球蛋白質市場。到2012年,中國有可能成為主要的出口市場,美國有潛力將出口比例提高到25%(Greenwood,2006)。
美國養豬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動物福利(由食品公司向下推行,直到基層養豬生產者)、糧食生產乙醇造成飼料漲價、人工短缺,以及環境/政治問題。最緊迫的是食品安全和可追溯項目,尤其是涉及豬肉出口方面(Greenwood,2006)。需要開發信息系統來實現產品的可追溯性,還需要新的技術來降低人工成本。 PIC,一家跨國種豬公司,2005年針對世界養豬成本、飼料成本和生豬價格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每公斤活豬生產成本低于1美元的主要豬肉生產國,按照生產成本從低到高排列,依次為巴西、美國、中國、加拿大、智利和泰國(PIC,2006)。
加拿大的豬肉生產$Page_Split$
加拿大的情況與美國不同。因為政策的轉變,加上人口增長緩慢,加拿大的養豬生產是以出口為導向的(Haley,2005)。加拿大希望少出口谷物,多出口豬肉。自從1996年以來,加拿大已經瞄準國際出口市場,發展起自己的養豬業。產量已從1980 年的100萬噸左右提高到現在的大約200萬噸。2005年加拿大養豬業突破了出口記錄,達到102.9萬噸,價值28.4億加元。目前,加拿大養豬生產 50%以上用于出口,相比之下,美國的出口比例僅為12.9%(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06)。
加拿大的養豬業正好與美國的養豬業互補。事實上,加拿大近年來每年出口的850萬頭生豬(約70%為生長豬)當中,大部分都是銷往美國,占據了美國進口生豬的主要份額。與十年前相比,出口量提高了至少八倍。有一項競爭性研究顯示,加拿大在繁育方面有優勢,而美國則在肥育和屠宰加工方面有優勢(Haley,2005)。
過去幾年對美國的出口量下降,加拿大成功地開辟了新的出口市場,實現了豬肉出口多樣化?,F在,對美國的出口只占加拿大豬肉出口總量的40%(Haley,2005)。排在美國之后,加拿大的第二大豬肉出口國是日本。2005年,加拿大對日本的豬肉出口量達26.6萬噸,價值10.1億加元。加拿大是日本的第三大普通豬肉(冰鮮豬肉和深凍豬肉)進口國(占22%市場份額,第一大是美國,30%,第二大是丹麥,29%)。在深加工豬肉與豬肉制品方面,加拿大是日本的第二大進口國(占27%市場份額),僅次于占48%的美國。從這個角度來看,加拿大顯然也是美國養豬業的一個競爭對手。
拉丁美洲的豬肉生產
要想了解拉美豬肉生產,可以看看巴西、智利和墨西哥這三個主要的豬肉生產國。過去15年當中,這三個拉美國家的國內需求不穩定。巴西和墨西哥的豬肉需求趨勢圖顯示,在這些國家當中,豬肉需求主要由兩個因素推動。一個是人均收入,另一個是貨幣與經濟的波動情況(Canfield,2006)。
巴西的人均豬肉消費量(12.4kg)只占肉類消費總量的14%,而在智利,人均豬肉消費量幾乎比巴西高一倍。墨西哥是豬肉凈進口國,主要從美國進口。墨西哥是美國火腿肉的主要出口對象,是典型的內產豬肉不足的國家。巴西和智利每年屠宰的豬只20%用于出口,出口模式與加拿大類似。
巴西最大的兩家豬肉加工商,Sadia和Perdigao,最近著手推動家禽與豬肉的聯合出口經營?,F在,智利已經有能力奪取油水豐厚的日本和南韓出口市場,而巴西由于口蹄疫的緣故,只能向利潤微薄的俄羅斯和其它前蘇聯國家出口(Canfield,2006)。近期內,鐵路和公路基礎設施也對巴西的豬肉出口造成了限制。$Page_Split$
歐洲的豬肉生產
西歐市場有四個特點(Hartog,2005):
實現了從面向生產到面向市場(消費者)的轉變。 消費者十分挑剔,要求養豬業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進行生產。 高收入消費者的市場很大,這些消費者要求食品產品安全、可追溯。 與其它地區相比,豬肉生產成本高。 丹麥是世界最大的豬肉出口國,豬肉產量只占世界總量的2%,出口量卻占世界出口總量的17%。丹麥養豬生產總量的 85%用于出口。丹麥豬肉出口取得成功的基礎有三條:產品附加值、靈活因應國際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以及優良的質量。丹麥的人工成本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因此丹麥科王集團(Danish Crown Company)都是在終端市場完成產品加工,包括英國、德國、波蘭和美國。丹麥養豬業所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通過革新、自動化以及進入外國的食品加工市場,如波蘭和西歐的市場,來降低生產成本(Johannesen,2005)。
波蘭目前向南韓出口豬肉,并且會很快開始向日本市場出口豬肉。波蘭養豬業馬上就要采用新的歐盟標準,波蘭的大型肉品公司(Sokolow, Animex and Duda)將會從中受益。波蘭谷物資源豐富,人工成本低廉,而且地理位置非常好,很方便進入德國和俄羅斯的市場(Luckman,2006)。
目前制約波蘭豬肉生產的因素包括管理水平低、政府政策陳舊死板,以及資本來源受限制。Animex公司,Smithfield食品公司在波蘭的分公司,通過采用良種豬、建立人工授精公豬站、鼓勵優質飼料生產,以及更加及時地給養豬生產戶付款,已經取得了經營的成功。丹麥科王集團也在波蘭投資建設了生豬屠宰場。
中國的豬肉生產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然而,中國的豬肉生產完全是面向國內的。2005年中國生產了4970萬噸豬肉,略高于世界總產量的50%(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06)。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在世界屬于最高的(33.8kg),僅略低于香港、歐盟和臺灣,而這些國家或地區的人均收入都是非常高的。
盡管中國的人口非常多,但中國在豬肉方面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進口量不到總產量的百分之一。深凍無骨肉在中國的豬肉進口當中占很大的比例,面向高端消費者。2005年頭11個月當中,美國占中國進口市場總量(22.67萬噸)37%的份額,是中國最大的豬雜碎進口來源。
美元貶值有利于美國向中國出口豬肉(Gain報告,2006)。2006年中國的豬肉出口預計會增加16%,達到200萬頭。中國的生豬出口市場不會有什么變動,主要市場還是香港、日本、北韓和俄羅斯。自從2004年以來,日本將第一次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豬肉出口市場(Gain報告,2006)。
1996至2005年間,中國的綜合豬肉生產增長率為每年5.1%(Boal等人,2005)。盡管中國養豬業的主流(70%)仍然是小規模生產或庭院養殖,大型商業化豬場已經越來越多,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2004年屠宰的生豬當中,商業化豬場所占的比例比前一年上升了26%。這造成了2005-2006年間中國豬肉產量提高,價格下降。$Page_Split$
限制中國養豬生產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產成本增加、缺乏資金投入,以及市場信息不足。官方統計信息通常都是一至兩年之后才會發布。沒有關于未來的生產規模的官方預測。不僅如此,疾病和藥殘控制也是一項嚴重挑戰。中國廣泛分布的小規模畜場使得動物疾?。ɡ纾嚎谔阋撸┖茈y監控(Gain報告,2006)。中國必須采用一致的、遺傳品質高的豬種,可以由現代化的屠宰場來加工,這樣才能提供優質、均勻一致的豬肉。中國的肉仔雞行業已經做到了這一點,而中國的養豬業由于缺乏現代化的屠宰加工場,仍然很難提供高品質的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