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豬”竟然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話題。
這個話題起源于2006年下半年中國豬業的一場災難——“豬藍耳病”疫情的爆發。
不過,“豬藍耳病”對于中國來說是場災難,對于美國來說卻是商機。從那時起,美國生豬產品進軍中國的步伐一發不可收拾。現今,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生豬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
眾所周知,中國也是世界上的豬肉生產大國,因此,在生豬產品上,中國與美國形成了競爭關系。
怎樣進軍中國?怎樣爭取中國市場?這成為美國面對的問題。美國選擇的方式是以“正當”的手段,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封“問題單”引起的懸念
2008年9月5日,《大生》記者從人民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則報道:8月28日,一封來自美國政府的信件悄然登在了WTO的網站上。信件主要針對中國關于農產品(如豬肉、小麥)的關稅、補貼和出口規則問題向WTO提出質疑。
作為一個農業類財經記者,《大生》記者自然對此產生了興趣,第二天就撥通了中國商務部世貿司的電話。但《大生》記者得到的答案卻是:“根本沒有什么信件,純粹是媒體的炒作,美國發給WTO的,只是一個‘問題單’ 。”
什么“問題單”?《大生》記者向中國商務部世貿司表示希望看看這個“問題單”。如愿以償,果真如中國商務部世貿司所說,美國發給WTO的,是一個標題為《2008年9月WTO農業委員會對華過渡性審議美國問題單》的文件。
《大生》記者又和WTO聯系,幾天后,WTO也給《大生》記者發來了美國發給WTO的文件,和中國商務部出示的文件一樣,還是那個“問題單”。
看來,美國發給WTO的確實只是一個“問題單”,既然是問題單,就需要回答問題。那么中國是怎么樣回答的呢?
隨后,《大生》記者又撥通了中國商務部的電話?!洞笊酚浾攉@悉,原來,這個問題單是由美國商務部提出來的,中國政府有義務做出書面回答。
不過,中國商務部的相關人士也表示,美國可能是通過在中國的商會或相關駐華機構“搞”到的“問題單”中所問的情況,而這些情況并不能真實反映中國的現實情況。
他補充說,如果美國和中國之間發生貿易糾紛,這些回答將作為“呈堂證供”。
“生豬補貼符合WTO規則”
在“問題單”中,美國政府首先提出置疑的是:今年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但是同時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86條卻完全免除了中國包括生豬飼養在內的肉類生產商的所得稅。這樣一來,中國的豬肉加工企業就可以憑借這一條款免交所得稅。
對此,中國商務部的回答是:是這樣的。但是具體的規定并不一定是這樣的。
《大生》記者希望對此了解得更具體些,于是向中國稅務總局了解情況,獲得的信息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農產品初加工企業可以免交企業所得稅。而豬肉生產商和加工商到底加工到什么程度才屬于初加工企業,或精加工企業,中國的有關部門正在制定相關規定和范圍?,F在所有的企業都要交納25%的所得稅,規定出臺后,會把符合規定的企業的所得稅退給相關企業。
中國稅務總局的相關負責人員解釋說,我們之所以補貼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是因為初加工更貼近于農民,精加工主要貼近于企業。這個條款的主要目的是補貼農民。而且,他認為,這個補貼是符合WTO原則的,因為只要是在中國從事豬肉生產的生產商,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會給予補貼。如果只給中國人補貼,而不給外國人補貼,就會違反WTO的原則。
此外,美國政府還著重對中國的豬肉補貼提出了置疑?!皢栴}單”中提到,中國目前對飼養每頭母豬補貼100元人民幣,與過去的補貼相比增加了一倍。而此前中國對生豬飼養補貼已高達8.86億美元。對此,中國商務部的回答也是肯定的,“中國確實補貼了”。
再有,美國提出,中國通過對豬肉生產企業啟動的保險項目提供了約22億美元/年的補貼。對此,中國也表示認可。
另外,美方還要求中國政府公布豬肉生產商和加工商2007年和2008年的總收入,并提供新補貼方案的細節和補貼總額。對此,中國商務部明確回答,中國沒有這方面的統計,同時,中國也沒有補貼的細節和總額。中國商務部的理由是,美國并不了解中國的情況,這些數據是很難統計、甚至是無法統計的。
不過,對于中國所有的補貼項目,中國商務部都表示,中國對所有生豬的補貼,都是符合WTO規則的。
為了了解得更具體和詳細,《大生》記者再次和WTO聯系。《大生》記者從WTO獲悉,中國政府確實回答了美國的這些問題,但是,中國政府并沒有做出書面回答,只是做了口頭的回答。WTO也做了會議記錄,不過,這個記錄還在整理中,需要一段時間以后,才能發給《大生》記者。
雖然《大生》記者希望WTO的結果能早日整理出來,并發給《大生》雜志。但是,作為一個記者,想的更多的則是,美國為什么會向WTO發這個“問題單”?
中國的災難,美國的商機
據《大生》記者了解,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從2003年開始,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貿易國就和中國這個第四大貿易國之間摩擦不斷。有媒體這樣報道:中國的崛起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碰撞,中國經濟已經開始進入“國際經濟摩擦時代”。
中美之間發生貿易沖突并不新鮮,不過,據《大生》記者了解,現在的貿易摩擦,更多地發生在了農業領域,而此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則更多地發生在制造業和服務業。而且,更加令人生疑的是,為什么美國沒有對大宗產品像大米提出置疑,而恰恰是生豬產業呢?
“在豬肉市場,中國已經與美國形成了競爭關系?!敝袊鴮ν饨洕Q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藍慶新博士在電話中告訴《大生》記者。
談到中美生豬產品之間的競爭關系,還要從2006年下半年的“豬藍耳病”疫情說起。
或許任何一個生豬從業人員都不會忘記那次災難,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進出口業務的喬先生就是一個。他在電話中告訴《大生》記者,2006年6月,“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在中國的兩廣、江浙一帶爆發,隨后幾乎蔓延中國各地。由于疫情導致生豬死亡,母豬大多流產,農民對此“心有余悸”,不敢養豬。一些中小型豬場" style="font-size:14px">養豬場為規避風險也不再養豬,市場供應嚴重短缺,2006年10月以后,豬肉隨之大幅漲價。
喬先生告訴《大生》記者,這對于中國來說是場災難,然而,對于美國來說,卻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商機——
2006年7月,中國的生豬價格為4.8元/公斤,到了2007年7月,生豬的價格上升到了13.4元/公斤,升幅高達179.2%。
同一時間的美國呢?2006年7月3日,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瘦肉型豬當月交割的期貨價格是每0.331美元/公斤,而2007年7月2日,價格為0.317美元/公斤。一年時間,跌幅為3.6%。
如果我們算這樣一筆賬,2006年7月3日,中國的生豬價格是美國的1.817倍,但是,扣除屠宰、保存、運輸、保險等再加工與交易成本,換算成豬肉價格后中美兩國之間的價格差異不是很大。然而,到了2007年7月,情況就大大不同了。中國的生豬價格則是美國的5.543倍。這樣,即使剔除了再加工與交易成本上的差異,中美之間豬肉的價格差異依然很大。大的價差,中國的豬肉市場,對于美國來說無疑就是“極佳的商機”。
喬先生說:“2006年年底前,中國只從美國進口豬的副產品,例如豬條、豬耳等,但是從2006年底后,中國開始從美國進口包括鮮冷凍豬肉、加工豬肉、豬雜碎和活豬等所有的生豬產品?!?
“利用”還是“被利用”?
2007年8月,可謂美國向中國出口生豬產品的一個轉折點。那時,美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和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Smith-fieldFoodsInc.)宣布,和中國某大型貿易公司達成協議,將向該公司出售約2721萬公斤不含飼料添加劑的瘦豬肉,這些肉將于2007年年底前交貨。這是美國向中國出口豬肉規模最大的一次,此后美國的豬肉產品也開始大舉進軍中國。
據《大生》記者了解,此前,美國允許在飼料添加劑中使用化學物質培林(俗稱瘦肉精),因此,美國向一些國家出口生豬產品的時候就會含有這些成分。中國臺灣農民就曾經抗議臺灣當局允許美國向臺灣輸出含有瘦肉精的豬肉。但中國不允許將這種化學物質用于食品生產。因此,在這次交易中,密斯菲爾德表示,將向中國提供和其在美國銷售的同樣的、無飼料添加劑的瘦豬肉??磥恚诰薮蟮纳虣C面前,美國人選擇的也是“退一步”。
喬先生分析說,2007年7月,白條豬瘦肉每公斤報價曾達到21元,創下了歷史新高。當時中國生豬飼養業出現暫時問題,在青黃不接時期通過國際市場彌補國內的供應缺口,也就是利用國際市場“接短”,以防止國內豬肉價格大起大落。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進口美國生豬產品,用“利用”兩字形容頗為恰當。
既然存在商機,商家自然不會放過,更何況,是豬肉生產大國——美國。因此,現在中美的生豬產品貿易的關系可能就很難再用“利用”來形容了,或許用“被利用”會更加恰當。
“在中國養豬利潤高達90%”,知道這一點的不僅僅是中國的豬業從業人員,美國人也知道。因此,美國與中國在生豬產品之間也不再僅僅限于貿易,而是發展到了美國人到中國來養豬,美國艾格菲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到今年9月,艾格菲宣布,第900家飼料零售店開業,而6月9日,它的第800家門店剛剛開設。艾格菲的年報顯示,其養豬環節收益頗豐。在大規模進入生豬養殖之前,艾格菲下屬主要公司的角色是飼料生產企業。被艾格菲收購的中國養豬場老板均表示,在收購前,他們都是艾格菲底下的預混飼料的長達兩三年的用戶,艾格菲也表示,他們收購豬場的優勢是通過飼料供應,跟養豬場有長期接觸,為此介入收購也很容易。
美國人賺的是錢。因此,艾格菲的報告顯示,“我們在地理上的定位,是捕捉最有利的區域”,“生豬銷售主要選擇在中國最富有的上海、廣東等地”。 從歷史上看,這兩個目標市場的生豬價格高出中國生豬平均價格5.5%,這些地區也是每年占中國生豬生產總額較高的地區。
打壓“中豬”意在出口“美豬”
現在,似乎不難看出,美國為什么要指責中國農產品,特別是對生豬的補貼了。
藍慶新說:“美國也是生豬產品出口大國,現在市場份額很大,美國希望打壓中國生豬產品的競爭力,以達到多進口美國生豬產品的目的?!?
藍慶新說:“其實中國在糧食作物上與美國相比,已經沒有什么優勢。我們現在的優勢主要集中在畜類產品上。這些產品尚屬勞動密集型產品,因此使得中國在世界上還是有一些競爭力的?!?
對于中國政府給農產品,包括豬肉生產企業提供的補貼,藍慶新表示,這只是中國對其農產品實施的一種保護措施,并沒有造成不公平貿易。如果按照WTO公平貿易的原則,確實不應該有補貼。但是,WTO的相關規定也提出,對弱勢產業,可以有補貼。農業就是弱勢產業,因此,中國可以對農業進行補貼。
據《大生》記者了解,當年中國在入世時,曾同意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并將國內農產品補貼降至8.5%。
對此,藍慶新說,中國承諾的只是“補貼”降至8.5%。目前,今年,國家對大米、面粉的補貼每市斤比去年都提高了0.1元。去年大米、面粉的價格大概是0.8元/斤,現在是0.9元/斤。如果按照這個價格計算,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加在一起,中國最近確實達到了8.5%。美國就是將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加在一起計算的,而中國說的只是直接補貼。
他補充說,其實,現在世界各國都是這樣做,各國對其農產品都提供了補貼。例如,歐盟對牛奶企業也有補貼,雖然,最近歐盟也在逐漸減少補貼,但是還是有補貼。
藍慶新說:“其實,這也是通常的做法,在貿易中,按照自己的利益說話,給其他國家挑毛病,以增強自己國家產品的競爭力,達到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的目的?!逼鋵?,除了中國之外,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是肉類出口大國,但是,這些國家沒有豬肉方面的補貼。
難以預料的較量
據《大生》記者了解,目前影響中國后期生豬生產長期穩定發展的一些苗頭問題已經顯現,由于能繁母豬增長過快,明年上半年生豬出欄增加較多,但是在春節消費高峰過后,價格有可能明顯下降,將可能引發新一輪市場波動。近期,農業部有關人士也判斷,明年豬肉等產品的價格可能會大幅波動。
中國是一個生豬生產大國,同時也是一個消費大國,中國已成為美國豬肉出口重要的市場。豬肉價格下降,對于美國的豬肉出口商來說,自然意味著無限的商機。
當然中國的企業也看到了中國的商機,因此,中國的一些大企業也紛紛介入養豬行業。今年上半年,中糧集團斥資在97億元在湖北開始養豬。
“所有這些美國也看到了,因此,今后可能會集中力量來抵制這個行業。”藍慶新說,美方可能會通過反補貼政策、技術壁壘等刁難中國。
當《大生》記者采訪藍慶新的時候,正值美國大選剛剛結束之際,藍慶新說,從奧巴馬的演說中可知,對自由市場經濟、貿易自由化持保留態度,因此,未來美國會對自由貿易實行干預措施。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后,貿易保護主義就會抬頭,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更多。
看來,未來中美之間在生豬產品市場上,將有著一場難以預測的較量。
背景資料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又稱藍耳病(PRRS)。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該病以母豬流產、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豬呼吸困難、敗血癥、高死亡率等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傳染病。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是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