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權威認證監管 喂出來賣不起價
“綠色豬”銷售難過信任關
香港入黔廣收“綠色豬”引發新話題。需要買“綠色豬”的市民無處買肉,而養殖“綠色豬”的企業卻也無處賣肉,供需矛盾的背后,是“綠色豬”的身份認證和監管出現缺位。
需求旺盛市場空白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在廣東等發達省份,細分后的豬肉市場,綠色豬肉售價是普通豬肉的兩倍,如現在每斤綠色豬肉的售價是20多元一斤。
記者深入嘉旺等屠宰公司和銷售市場調查發現,目前我省市場上銷售的就只有一種肉:商品豬。
“不管什么豬,都是統一的價格。”豬販張林告訴記者。實際上,在張林收購的豬源中,不乏從農民手里購買的“綠色豬”。“在威寧和水城等一些縣的邊遠農村,很多老百姓沒有錢買飼料,豬都是糧食加野菜養大的,絕對是無公害的‘綠色豬’。”張林說,盡管這些農民喂養的“綠色豬”更加耗時費力,成本高,但是收購價格是一樣的,經過屠宰場宰殺后,摻雜在大批商品豬中到市場上出賣,價格也一樣。如果這些豬肉經過權威認證后,細分出來,肯定能夠賣到好價錢。
張林說的豬源缺乏細分,說的就是我省在“綠色豬”市場上的一片空白。
與空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的旺盛的需求。如果市場上有權威機構認證的“綠色豬肉”,“就算貴兩倍,我也愿意吃‘綠色豬’。”記者做了一個小范圍的調查,受訪的30人中,和陳慧女士持同樣觀點的有19人之多。
豬商:“綠色豬”缺乏信任
“綠色豬”的市場空白,不是缺少豬,而是缺少信任。
據多家從事商品豬養殖和銷售的企業、個體養殖戶介紹,早在兩年前,我省就有了“綠色豬”養殖和銷售實踐,但是由于缺乏認證和監管,難以取得市民的信任,最終沒有成功。
家住小河金竹鎮的養豬戶王大明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就曾計劃養殖“綠色豬”,但是在和屠宰場和銷售戶談判時,沒有人出價,他只好養起了普通的商品豬。
而開過公司的劉榮榮曾親自試驗過“綠色豬”的養殖。“三年前,我就意識到了這個商機。隨著人們對食品健康的重視,‘綠色豬’肯定會受到市場歡迎。”2005年,劉榮榮開始籌劃并開始“綠色豬”養殖,2006年,劉榮榮注冊公司,在六盤水康樂菜場等設立“綠色豬”銷售點。“喂養上比一般的商品豬講究多了,不能用工業飼料喂養,全部是玉米、小麥等和蔬菜自己加工的熟飼料,我敢保證絕對是真正健康的‘綠色豬’。”但是遺憾的是,到劉榮榮攤點買肉的市民很多,但就是不肯多出價。
“他們問,這個豬是誰認證的‘綠色豬’?認證了又由誰來監管?誰知道你是不是用一般的商品豬充當‘綠色豬’?”劉榮榮說,市民質疑有理,由于養殖“綠色豬”成本高又賣不起價,他的實踐無疾而終。
在搞“綠色豬”產業上,和劉榮榮一樣遭遇信任困局的還有貴州同茂農業生態開發有限公司。近年來該公司一直進行“綠色豬”的養殖實踐,可總是得不到市場承認,目前售價和用工業飼料喂養的商品豬一樣,難以取得突破。
認證苛刻監管困難
采訪中記者發現,“綠色豬”是對絕對健康的豬肉的一種統稱,實際上,目前在我國對健康無污染的豬有三個認證等級,分別是“無公害”認證、“綠色”認證和“有機”認證,其中“有機”是最高層次的,是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無污染純天然產品,領證的難度最高;“無公害”是起碼標準,是指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能在國家規定的系數以內;而綠色標準介于這兩者之間。
在我國,健康豬的三個認證等級均由國家農業部認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定合格后,頒發“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才能在產品或產品包裝上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盡管無公害產品的認證標準很苛刻,程序也很復雜,但認證后的監管問題,才是大問題。
“我們肉眼看不出啥是普通豬肉,啥是‘無公害’和‘綠色’啊,光有個證書就能說明它不會有問題?”市民張阿姨的擔心,也是大多數市民的擔心。
記者了解到,在其他省份,上級單位頒發認證書后,監管工作都由省或者市的畜牧部門負責,具體由畜牧部門的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管理。在對相關產品監管中,只有建議權利,沒有處罰或直接取消其資格的權利。其中最困難的一點,如果取得認證的企業用一般豬肉冒充認證豬時,即使檢測出來程序也特別麻煩。
有關專家分析說,香港方面加上本地市場的需要,我省“綠色豬”產業獲得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但是,發展綠色豬產業靠散戶是不現實的,只能由企業上規模地進行養殖。這還期待著有實力的有識之士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