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的到來使多年來一直在低迷狀態中徘徊的美國經濟雪上加霜,歐洲大陸亦未能幸免,歐元區、非歐元區都陷入空前恐慌狀態中。與之相仿的則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還在持續增長的現狀,或能鼓舞頹唐的局面。
藥機出口:歡喜大于憂傷
很多國內制藥機械企業稱,原本和歐美客戶已經協商很久就要簽訂的合同,因為金融危機導致對方資金周轉不靈,或者對經濟現狀失去信心,取消之前的投資決定,也將出口企業的訂單隨之取消。由于歐美客戶購買能力的下降和觀望態度,使很多外貿以該區域為主的企業今年尤其是下半年的外貿額大幅下降,甚至拖累企業全部銷售額,以致無法完成既定的計劃和任務。
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出口以東南亞、拉美、俄羅斯、韓國等地區和國家為主的制藥機械企業,今年外貿生意一直火熱,甚至有不少企業的銷售額達到去年同期的3倍、4倍,提前完成全年任務,從而可以輕松利用年底的時間進行休整,備戰形式更加嚴峻的明年市場。而這部分完勝今年外貿市場的制藥機械企業在行業占據了較大的數量和比例。
制藥機械企業的銷售恰恰反映了制藥企業的投資動向和力度。他們的或弱或強的成績單足證了金融危機對歐美企業的影響,足證第三世界國家在這場危機中的堅強身影。
制藥巨頭:綢繆東游
既然東方制藥企業對機械的需求依然處于強勢,世界不禁將頭轉向東方,將目光投向東方。
亞洲東部和南部有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這些國家發展都十分迅速。在快速增長的經濟中,居民不僅生活水平提高了,醫療衛生水平更是要上一個檔次。巨大的需求催生出巨大的市場,早已被跨國企業瞄準,趁此危機時刻,紛紛從歐美基地向目標發射。一則,減低在本土和歐美生產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環境成本;二則,在東方生產,就地就可消化產品,運輸和管理費用大大降低。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西風弱東風強:收拾好行囊
為了在東方大陸另辟美好天地,需要對全部資產進行清點和整理,才能集中優勢火力、集中財富,使發射順利、使游冶暢快,所以西方的基地難免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萎縮。
以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為例,11月21日,葛蘭素史克與深圳海王英特龍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組建合資疫苗生產企業,合資企業注冊資本為7833萬美元,葛蘭素史克以現金出資3,133萬美元,占40%股權。海王英特龍是海王生物的控股子公司。在此前的11月13日,葛蘭素史克宣布準備于2013年關閉位于英國Dartford的生產基地。11月初,GSK宣布重組其在美國的業務,將兩個美國總部削減為一個,并裁員1000人。
這種姿態與同為制藥老大的拜耳在2006年的行為相似,不過當時拜耳是為了增加在中國的化工投入,建設化工一體化園區,而關閉了位于德國總部的幾個廠家。
另一制藥巨頭禮來則在早前就已西風東漸。10月15日,禮來全球研發中國總部在上海正式成立。據了解,禮來研發已在中國與不同合作伙伴進行從生物研發到臨床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以及設立禮來亞洲風險投資基金對有潛力的生命科學企業進行風險投資等。包括投入1800萬元用于支持中國糖尿病研究。
美麗東方:下一站天后?
之所有歐美制藥巨頭和其他如化工等行業的巨頭紛紛到東方淘金,并且把廠子建設到這相對蠻荒的區域,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環保問題。國人都知道,在改革開放之初鮮少有人想過環境的問題。當大自然開始告誡我們的時候,也只是部分人在“杞人憂天”。犧牲生態換取發展,雖然國家和科學家們已經三令五申的說“不”了,但現實卻是還有很多區域在繼續。而那些納入管轄的區域,因為其標準制定的關系,較之歐美仍然寬松,所以引來了歐美企業的駐足。這種現象在中國嚴重,在印度更加嚴重。
雖然,我們犧牲了生態換取了發展,而且貌似慢慢從“世界加工工廠”轉型為“世界制造工廠”,但,當我們的環境標準也達到苛刻的程度,大眾環保意識也增強到歐美的標準,那些巨頭們又會去哪里游冶呢?沒有永遠的天后,皇帝是要輪流做的。根本問題還是要在各方協調一致的前提下才能齊頭并進,共同發展。
值得稱幸的是,我們現在正在成長為天后,美麗的日子里,且讓我們快樂著,并把快樂傳播,帶動歐美經濟,帶動全球經濟,讓天后的光輝照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