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金融危機提醒我們發展“本土期貨”很重要。
大連商品交易所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農產品期貨市場,參與期貨交易的現貨企業達到上萬家。2008年,它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占到全國期貨市場的46%和38%。其主要交易品種大豆的“大連價格”,對國際市場影響日益增加,與國際市場融合。而玉米期貨交易雖然與國際市場相對封閉,但交易的活躍程度與價格影響力,已經成為主導大連期貨市場和國內玉米種植的關鍵因素。
然而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開放的大豆期貨市場受到明顯左右,而玉米期貨市場則相對平穩,對穩定國內生產和消費產生積極影響。劉興強就此感到,發展中國期貨市場,不能一味強調國際性和開放性,忽視本土性特征。
劉興強認為,現在國內期貨市場的平臺太小,品種少、人才少、定價話語權小,不能有效參與國際定價,原因之一,是對期市認知障礙導致上市品種的短缺和困難,其中也包括上市品種盲目跟著國外走,過分重視品種國際化。事實上,國外期貨有沒有某個品種、品種對國際市場是否開放并非那么重要。“我們上市品種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它在我們本土是否有市場、有需求。比如牛在美國交易量大,豬在中國交易量大,我們就應先將生豬上市而不是牛。”他表示,玉米上市幾年的實踐表明,僅僅依靠本土巨大的市場,就能給玉米生產、消費乃至整個農產品帶來重要影響。由此判斷,四川等地的生豬、陜西的蘋果汁等品種一旦上市,就可以覆蓋一個地區、帶動一個產業。
劉興強說,美國金融危機告誡我們要走自己期貨市場發展的道路。這就是要結合中國實際,上我們本土有市場、有需求、有特色、服務國民經濟的品種。要擴大中國期貨市場這個平臺,首先要考慮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本土期貨品種。他表示,經受了美國金融危機的考驗,依賴13億人的內需,走“本土期貨”發展道路,即使在適度開放的市場條件下,也完全可以把中國期貨市場搞活、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