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飼料價格上漲,肉蛋價格下滑,各種疾病困擾,再加上人感染禽流感案例對人們消費心理的沖擊,家禽養殖業遭遇了極大困難。《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赴山東、河北實地采訪,探究家禽養殖業的現狀、成因及未來發展前景。
在素有“中國蛋雞之鄉”之稱的河北館陶縣,短短幾年之間,這里的養殖業歷經了高峰直向低谷的過程,當前正面臨窘境。
館陶縣政府網站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底,該縣建成飼料生產廠12家,獸藥飼料經營企業150余家,種雞孵化場13家,蛋托廠7家,蛋箱廠8家,蛋雞產業鏈年產值曾達8.5億元。整個蛋雞產業的稅收收入占到縣財政收入的60%。
但該縣西蘇村村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曾經的養雞大戶多數四散出門打工,整個村的養雞業下滑明顯。
養殖散戶越來越少
村民車建華曾經是這里的養雞大戶之一。2007年底,他養的雞患病,懷疑感染了禽流感,縣里派人來消毒并撲殺了2000只蛋雞。2008年,他又養殖過一批肉雞,但由于多種原因還是放棄。當記者來到這里時,原來的養雞場已無蹤影,車建華一家也已搬走,去他鄉謀生了。
“原先幾百萬的投入都沒有了。”接受采訪的村民談及此事,仍露出惋惜之情。
西蘇村是館陶縣一個有五六百戶人家的大村。在幾年以前,村里幾乎是家家養雞。但是從2005年以后,養殖戶越來越少,目前僅剩下幾十戶。
“這種情況很多。搞養殖業市場價格太不穩定了,而且禽流感、雞瘟等疾病太多。前幾年我這個大院子里搭的全是雞舍,現在都拆了。”西蘇村一位姓劉的村民告訴本報記者。
在記者走訪的一戶村民家里,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01年,她家建了兩個雞舍,養了2000多只雞。“從雞雛到能繁蛋,2000多只雞得投入四萬多。如果沒有任何疾病,產蛋率在90%左右,每年能凈賺一萬到兩萬元。”而年前,她家養的雞大批得了腹膜炎,雖然已經治愈,但產蛋率由90%下降到了現在的40%,已經處于賠本的邊緣。
“可是已經投入了這么多,不做這個又能做什么呢?種小麥的也遭旱災了,總不能都出去打工吧。”這位村民的無奈和困惑代表了不少養殖戶的心態。
市場萎縮、資金困難
從非典、禽流感直到去年的三聚氰胺,市場的不穩定已經使小農戶們都放棄了養殖計劃。剩下頗具實力已形成規模的企業,在等待行業的回暖。
館陶一家生態禽業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養雞飼料價格自去年開始高漲,而市場又受到禽流感和三聚氰胺的困擾,雞蛋成品價格下跌,使得企業難以獲利。自去年9月開始,養雞基本是虧本的買賣。
館陶的雞蛋原本在全國各地都有市場,自去年開始,上述公司的雞蛋只有廣州和上海等地還有訂貨需求。由于養雞主要飼料玉米價格的上升,東北某些地區也開始發展養雞業,稀釋了河北地區的銷量。
館陶縣政協委員,同時也是館陶蛋禽交易市場金鳳市場負責人之一的孟章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生存下來的企業來說,目前更大的困難在于企業擴張的貸款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為了和其他地區的養雞業競爭,館陶縣的企業需要提升企業產品的多元化,除生雞蛋之外,雞蛋粉、面包粉、熟雞蛋等加工產業亟待發展,但若沒有資金支持,產業鏈不繼續發展,源頭的養殖業只能萎縮。
“養雞戶走到了半山,需要推一把,而不是往下拉。”孟章富形象地說。
目前一般養雞農戶是很難得到貸款支持的,而銀行在農村的放貸標準與城市一致,需要各種抵押。
孟章富說,整體而言,當下的局面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飼料價格上漲、產品銷售環節多,生蛋價格提不起來等原因都使行業發展雪上加霜。
目前,館陶縣政府已推出一些措施來挽回市場的低迷,包括集中為農戶雞群進行檢疫,將農戶集中到一起,設立園區集約化養殖。設備、場地都由政府支持,但對于進園的農戶有門檻限制,擁有10000只雞以上的農戶才可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