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行業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1990年至2007年,醫藥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8.7%,該增長速度是GDP增長速度的2倍。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波及到了世界各個國家和各行各業,許多行業在此次危機中都受到重創。然而,對于醫藥行業而言,尤其是中國的醫藥行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在金融危機下,由于國內的經濟和政策大環境的影響,我國醫藥行業的競爭優勢可能更加明顯,這也是醫藥行業面臨的機會。
一、當前醫藥行業整體運行情況
1、醫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醫藥產業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為一身,被形容為“永遠的朝陽產業”。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資料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醫藥行業生產、銷售持續快速增長。醫藥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為5298.4億元,同比增長為28.5%,實現工業銷售產值為5019億元,同比增長為29.1%。醫藥行業經濟效益持續較大幅度增長,前三季度醫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49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38.8%。由此可見,金融危機對我國的醫藥工業帶來的影響并不明顯,當前醫藥工業整體經濟運行仍處于穩步持續發展態勢。
2、我國醫藥產品出口總體情況
據海關統計,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醫藥產品出口總額為241.7億美元,同比增長35.4%,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高出同期全國外貿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其中,西藥原料藥仍是出口主要品種,前三季度出口額為137.1億美元,同比增長37.7%,占醫藥產品出口總額的56.7%;出口價格同比增長39.7%,是增幅最高的品種。今年以來我國醫藥產品出口到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歐盟、美國、日本、印度依然是主要市場,除日本外,增幅均在30%以上。
二、金融危機對醫藥行業的挑戰
1、對藥品需求的影響
金融危機給藥品需求方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消費者收入減少和藥品市場價格的波動。前一種影響較為明顯,而后一種影響并不明顯。但是,由于藥品需求缺乏收入彈性,這種影響將不會明顯影響藥品的消費量。況且,隨著醫改的推進,我國從2003年和2007年分別開始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將原來大量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的人口覆蓋,這兩項重要的改革目前仍然在完善和擴展階段。而醫療保險對藥品消費的直接影響則是進一步降低藥品需求的彈性,因此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中,隨著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藥品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
2、對藥品供給的影響
目前的金融危機對醫藥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原材料價格、能源價格的上漲以及利率下調導致的銀行惜貸等方面。由于我國大量醫藥企業規模小、國有化程度低,在抵御金融危機的時候可能更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并且本身我國的藥品的生產能力就存在過剩,所以在金融危機中即使有一些企業受到沖擊,也不會影響整個藥品市場的產能和供給能力。另外,對于跨國制藥企業而言,金融危機下,需要更多考慮節約成本和投資風險的問題,而在我國投資的優點就是生產成本較低、經濟政治局勢穩定。所以,即使這些國際大型制藥公司要在金融危機下調整業務,也會保留甚至增加在中國的投資,而減少其他市場的投資。 $Page_Split$
3、對醫藥出口的影響
對于醫藥出口而言,金融危機可能直接影響企業的國外客戶的購買需求。但是,對于國際醫藥采購商而言,在金融危機中可能更需要考慮采購產品的價格問題。由于我國存在明顯的勞動力成本較低等優勢,與其他醫藥產品出口國相比,比較價格優勢更加明顯。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中,國際醫藥采購商可能更加關注貿易風險的問題。而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我國的經濟與政治形勢一直較為穩定,我國可能成為危機中國際貿易的避風港。由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金融危機對于我國的醫藥出口企業而言可能是一次機會,更多的國際采購商將集中于中國市場。
盡管金融危機可能影響到我國醫藥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原材料價格和匯率的波動也將給醫藥出口發展帶來不確定性,但總的來看,國際市場對我國醫藥產品的需求沒有大的變化,而且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的優勢產品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其它國家替代。
三、金融危機下我國醫藥行業的機會
1、國內政策環境的有利變化
醫藥產業是受政府規制最多、最嚴的產業之一,也是受政策影響最深的產業之一。最近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為金融危機下的醫藥行業帶來了絲絲暖意。
(1)擴大內需措施拉動醫藥消費需求
11月初,國務院公布了刺激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計劃到2010年總共投入4萬億進行投資,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其中第四條明確提到:要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11月24日,國家為了擴大內需促增長,計劃新增48億元支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國家計劃明后兩年啟動實施以縣醫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的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以及以精神衛生和監督機構為重點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2)新醫改時代帶來醫藥市場擴容
發改委2008年10月14日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新醫改的出臺被稱之為醫藥行業新時代來臨的號角,對醫藥行業來說是重大的利好。國家會加大對醫藥行業的財政投入,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和三大醫保體系建設,健全醫療衛生體系。隨著醫改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如果實現全民醫保覆蓋,醫藥行業未來增長是非常龐大的。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深入以及全球醫藥產業中心向亞洲的轉移,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醫藥產業仍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3)部分醫藥產品出口退稅率得到提高
繼11月1日提高部分出口商品退稅率(包括抗艾藥和胰島素等)之后,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近日再次聯合發布《關于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等商品增值稅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對423個稅號下的出口產品提高出口退稅,調整后的退稅率自2008年12月1日起執行。此次針對原料藥和藥品的提稅范圍較廣,涉及解熱鎮痛和心腦血管兩大類原料藥。
為了刺激經濟增加出口,退稅是最直接、最能迅速見效的方法之一,這能有效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在原料藥的出口上,價格是我國的主要優勢之一,提高出口退稅率能直接起到刺激我國醫藥產品出口的效果。 $Page_Split$
2、金融危機給醫藥行業帶來的機遇
正如《雙城記》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全球金融危機不僅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機會。對于醫藥行業來說,機會要大于風險。
(1)借機行業洗牌,促進產業升級
多年以來,我國醫藥企業的多、小、散、亂問題比較突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龍頭企業十分缺乏,所以難以與國外跨國制藥企業抗衡。許多企業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并且產品附加值較低、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大。受金融危機影響,競爭力不強的中小企業會被市場所淘汰。通過這種行業的重新洗牌,會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醫藥企業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我國醫藥行業的競爭力。
(2)金融危機為我國醫藥企業提供了并購海外企業的機會
國外很多技術先進的生物科技公司都是處于起步階段的小型企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它們已面臨資金短缺的風險。境外資本市場上生物科技公司價值目前也大幅縮水,由此可能吸引投資者展開并購行動,這也是中國藥企到海外并購的一個絕佳時機。
另外,趁著國外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時候,國內醫藥企業也可以較便宜的人力成本引進歐美、德國和日本藥企的高級管理人員,引進他們先進的管理技術,這也正是提升自身的好機會。
(3)金融危機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契機
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是中國政府日前出臺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十項措施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各項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具體政策的落實,目前各地企業正在加快轉型升級,以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自明年起,中國將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實際上免除了企業購買設備等的稅收負擔。這項措施釋放了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技術升級的積極信號。不重視研發創新的醫藥企業將很難抵御經濟危機的沖擊,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四、結論
盡管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來勢洶洶,我國醫藥行業機遇和挑戰并存,但是機遇大于挑戰。從醫藥行業內部情況來看,由于藥品消費本身具有消費需求剛性的特點,金融危機對消費者收入減少的影響并不會明顯影響消費量。而我國制藥企業的數量多、規模小、產品重復率高、產能過剩、市場集中度不高和國際化程度不高等特點,無形中也使得我國醫藥產業整體的抗風險能力較強。
從外部經濟和政策環境來看,金融危機下國家出臺的一些政策都有利于醫藥行業的持續發展,并且由于我國的經濟和政治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其他國家更小,無形中反而彰顯了我國的比較競爭優勢。
在所有這些環境和條件下,有理由認為,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醫藥行業帶來的機會大于風險。就像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其后的兩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仍然保持了11.9%、16.4%和21.2%的高速增長,我們相信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我國醫藥行業將仍然保持穩定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