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養(yǎng)豬大國,在世界養(yǎng)豬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們不是養(yǎng)豬強國。我國的現代化遺傳育種工作比較落后,迄今還沒有一個完全國際化的現代化商品瘦肉型種豬,核心種豬來源長期依賴進口,且長期處于“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不良循環(huán),導致整個繁育體系受制于其他養(yǎng)豬先進國家,在引種過程中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還會導致一些疾病的引入(圓環(huán)、藍耳),給我國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要改變現在這種狀況,必需轉變我們的思想,對我們引進的種豬進行不斷的選擇育種,使其保持優(yōu)秀的生產性能,并按照人們的需要進行選育,提高其產品性能。
豬育種就是從遺傳上來改良種豬和商品豬,形成新的品種(系),主要包括純種(系)的選育提高,新品種(系)的育成,雜種優(yōu)勢的利用等,從而提高養(yǎng)豬業(yè)的產量和質量。在過去的30多年來,豬育種的主要目標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體瘦肉率,提高生長速度。現在降低背膘厚這一目標已基本實現,二元雜交商品瘦肉型豬胴體瘦肉率為60%左右。遺傳育種的方向正在發(fā)生變化,除要求提高瘦肉生長率、飼料報酬外,更強調提高繁殖率和肌肉品質。隨著遺傳學理論的發(fā)展,豬的選種由表型選擇發(fā)展到育種值選擇,再到基因型選擇(即標記輔助選擇和基因診斷盒),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應用,使得性能測定的形式也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豬育種技術的進步直接導致了選種準確性和育種效率的提高。可以說,現代豬的育種已經不再是某一單項技術的應用,而是遺傳學理論、計算機技術、系統(tǒng)工程和育種學家實踐經驗的一個集合。目前眾豬場大都已經采用計算機管理種豬數據,但基本上停留在記錄日常數據的水平上,沒有利用已有的數據作進一步的統(tǒng)計分析,也沒有與選種選配的實際應用相結合,育種工作主要停留在制種、用種上面,還沒有真正的育種。因此在現代化的種豬場開展有計劃的育種工作顯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關鍵詞:豬育種;性能測定;基因診斷盒;生物技術;分子遺傳育種
1 豬育種技術的發(fā)展
動物育種有關的遺傳學理論大致經歷了孟德爾遺傳學→群體遺傳學→數量遺傳學→分子數量遺傳學的發(fā)展歷程,即四代遺傳學。伴隨著遺傳學理論的發(fā)展,豬的育種技術的發(fā)展也經歷了表型值選擇→育種值選擇→基因型選擇的過程。
1. 1表型值選擇 顧名思義,表型值選擇就是依據性狀表型值的高低進行選擇,這是畜禽育種早期的選種方法。雖然依據表型值進行選種也能獲得一定的進展,但其進展的速度是緩慢的,效果也是不穩(wěn)定的。
1. 2 育種值選擇 隨著數量遺傳學理論的發(fā)展,育種學家們可以借助一定的統(tǒng)計學方法將性狀的表型值進行剖分,并從中估計出可以真實遺傳的部分,即育種值,使畜禽育種由表型值選擇發(fā)展為育種值選擇,從而提高了選種的準確性和效率。尤其是動物模型BLUP方法的應用,使得有種值的估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親屬的信息,在對場、年度及其他環(huán)境效應進行估計的同時,預測出個體的育種值,從而指導科學、準確地選種。
1. 3 標記輔助選擇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對分子遺傳標記、QTL圖譜分析的研究正不斷深入。目前,畜禽遺傳圖譜的構建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使得利用一個或一群標記以區(qū)分不同個體QTL的有利基因型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標記輔助選擇就是用DNA水平的選擇來補充以表型值或育種值為基礎的選擇。由于它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且無性別的限制,因而允許進行早期選種,可縮短世代間隔,提高選擇強度,從而提高選種的效率和選種的準確性。盡管目前有關動物標記輔助選擇的工作總體上仍處于實驗研究階段,但還是有了一些初步的應用。隨著各項研究的不斷深入,標記輔助選擇必將在豬的育種改良中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1. 4 基因診斷盒 從廣義角度上講,基因診斷盒技術也是標記輔助選擇的一部分。基因診斷盒的應用可以說是當前豬標記輔助選擇最成功的例子。如利用高溫應激綜合癥(MHS)基因診斷盒檢測豬的高溫應激綜合癥,利用雌激素受體(ESR)基因診斷盒固定豬的高產仔數基因等。目前這些基因診斷盒都已逐步應用于豬的選育計劃中,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提高豬遺傳改良的效果。
2 豬主要經濟性狀的選擇
2. 1肉用性狀
2. 1. 1 生長與食欲:生長速度是豬育種中的重要性狀。由于日增重遺傳力高,且容易度量,因此個體選擇的效果較好。同時由于日增重與耗料比之間有較高的負遺傳相關,選擇日增重可使兩者都受益。一些研究表明,豬的食欲對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都有一定影響。食欲的下降可能會限制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的長期選擇進展,低食欲還會使哺乳母豬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而影響泌乳。因此在豬的育種實踐中,食欲也是一個應該予以考慮的性狀。
2. 1. 2 瘦肉:用瘦肉率或瘦肉量表示。雖然瘦肉率是一個高遺傳力性狀,但因其在活體無法直接度量,因此一般是通過選擇那些在活體易于度量而又與瘦肉率有較高遺傳相關的性狀(如活體背膘)來進行間接選擇,或者是根據同胞等親屬的成績來進行選擇。
2. 1. 3 脂肪:豬的脂肪包括皮下脂肪、腹內脂肪、肌間脂肪和肌內脂肪,不同部位的脂肪,其脂肪酸的類型有所不同。對脂肪的選擇目標是,降低皮下脂肪和腹內脂肪,保持適量的肌間和肌內脂肪以保持良好的肉質。
2. 1. 4 肉質與風味:豬的肉質包括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紋、肌內脂肪含量等多項指標,遺傳力一般為低到中等水平。肉的風味也是人們一直關心的問題,盡管國內外有不少報道認為風味與某些化學物質有關,但關于風味的物質基礎仍然沒有明確的定論。對肉質的評定可分為客觀評定和主觀評定兩類,前者如肉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學指標,后者如對肉的風味進行品嘗或評分。肉質性狀改進的難點是目前還沒有把評定的結果作為選種的依據。
2. 2 繁殖性狀
2. 2. 1 產仔數:豬的產仔數包括總產仔數和產活仔數兩個性狀,是一個受排卵數、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等多種因素影響的復合性狀。由于產仔數的遺傳力低,容易受母體效應及其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因而選擇提高的效果差。
2. 2. 2 母性:母豬的母性對于哺乳仔豬的成活是相當重要的,一般用哺育仔豬的育成率來表示,主要決定于母豬的泌乳力和母豬護仔性。在對母豬的繁殖性能進行選擇時,母性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性狀。
2. 3 外形
2. 3. 1 體長:體長對豬的胴體長度和產肉量都有一定的影響,產肉力高的豬往往具有較大的體長,豬體長的遺傳力較高,因此參考體長進行選種,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2. 3. 2 肢蹄:肢蹄結實度是體質的一部分,是指豬四個肢蹄的生長發(fā)育與整個機體相協(xié)調的程度。肢蹄缺陷或肢蹄病會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肢蹄病不僅會影響繁殖公、母豬的繁殖性能,也會影響商品豬的生長速度和產品等級。
2. 3. 3 腿臀:由于腿和臀是肢體中產瘦肉最多的部位,因此腿臀比例在評定胴體時具有重要的意義。對腿臀比例進行適當的選擇,對提高豬的產肉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2. 3. 4 毛色、頭形、耳形:豬的毛色、頭形和耳形是品種特征的重要標志,均具有很強的遺傳性,盡管其與經濟性狀的關系不大,但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關注。
3 豬生產性能的測定
3. 1 測定的記錄依據
3. 1. 1 不同親屬記錄:性能測定的記錄可以來源于后裔、同胞和本身。依據后裔記錄進行選種是最準確的,因為選種就是為了獲得更優(yōu)秀的后代,但由于后裔測定會使世代間隔延長,而且測定的能力有限,因而也就影響性狀的年遺傳改進量。豬的許多肉用性狀都是中、高遺傳力性狀,依據同胞或本身的成績選擇就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3. 1. 2 多種親屬記錄的結合:與利用單個親屬信息相比,同時利用多種親屬的記錄會提高育種值估計的準確性。BLUP育種值估計方法正是由于它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親屬的信息,能消除由于環(huán)境和選配等造成的偏差,能考慮不同群體不同世代的遺傳差異,因而可以提高選種的準確性。
3. 1. 3 多個性狀記錄的綜合:在豬的BLUP育種值估計模型中,可以包含多個性狀,這就是多性狀BLUP方法,但包含的性狀不宜太多,一般以2~3個性狀為宜。
3. 2 測定方式 早期的種豬測定方式大致可分為本場測定和測定站測定兩大類,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還產生了一種新的測定方式,即網上測定(on-net test)。本場測定完全是在本豬場進行的,而測定站測定則是將被測豬只集中在一個相對一致的環(huán)境(測定站)下進行的。由于各場的飼養(yǎng)管理和測定條件不同,本場測定的結果在不同場之間無法進行直接比較。測定站測定雖然克服了本場測定的上述缺點,但又容易造成疫病的傳播和擴散,使得測定結果性能優(yōu)秀的種豬無法返回本場使用。將本場測定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結合起來,既可發(fā)揮本場測定的優(yōu)點,又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使得種豬的測定在本場內就能完成。具體做法大致為:將各場測定的性能記錄及時地通過計算機網絡傳入中心數據庫,如果各場種豬間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遺傳聯(lián)系,借助相應的育種值估計軟件就能很快地對各場測定豬只的育種值進行估計,并進行不同場間的比較。由于網上測定方便快捷、準確性高,不會傳播和擴散疾病,因此對于開展種豬的統(tǒng)一遺傳評定以進行聯(lián)合育種具有重要的意義。
4 目前我國豬育種問題及原因分析
與中國作為世界豬肉第一生產大國嚴重失衡的是,我國的種豬質量卻一直沒有大的、實質性進展,其原因是非常復雜的,除了中國悠久文化歷史形成的獨特消費市場和長期計劃經濟等因素作用外,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4. 1 缺乏長遠的育種眼光和有效的組織 長期以來中國的豬育種工作大多以科研項目的形式進行于缺乏與市場直接聯(lián)系的經濟實體,未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只有直接從事養(yǎng)豬生產的企業(yè),甚至專業(yè)的育種公司才有可能組織結構合理的繁育體系,內部協(xié)調好各功能群體經營者的利益,建立有效的育種體系。
4. 2 缺乏系統(tǒng)、持久的育種規(guī)劃 豬育種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是眾所周知的,在缺乏長遠利益眼光和結構完善的繁育體系情況下是難以長期執(zhí)行有效的育種規(guī)劃的。
4. 3 缺乏牢固的基礎性育種工作 豬育種依賴于長期堅持不懈的性能測定,需要積累大量有效的育種數據記錄,這是制約我國豬育種工作的決定性因素。長期以來由于養(yǎng)豬生產的小農經濟模式,經營規(guī)模有限,難以開展具有商品生產價值的育種工作,缺乏有效的育種措施,基本育種資料記錄系統(tǒng)也不完善,基層種豬場技術力量不足、水平不高。
4. 4 育種核心群規(guī)模小 長期以來國內豬育種的主要形式是以科研項目進行,多數是以短期(如五年計劃)內進行若干世代的選育達到一定的技術指標為目的,小群體閉鎖繼代選育成為流行的方式,所能維持的育種群規(guī)模很小,難以獲得具有商業(yè)價值的育種進展。
4. 5 育種資金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中國在豬育種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而且實際上投入到豬育種改良方面的資金也大大低于引種投入資金。另一方面由于豬育種通常以科研項目方式進行,養(yǎng)豬企業(yè)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難以主動在育種方面進行投入,這也是缺乏與之相應的有效繁育體系的結果。
從技術水平應用上看,我國從種豬測定、人工授精等應用技術,到BLUP、REML等統(tǒng)計方法,以及DNA 標記輔助選擇、分子育種等技術均已掌握,但所有技術的應用都在局部的范圍、單一場內,未形成區(qū)域性乃至全國性的應用。導致至今未能形成強有力的種豬測定服務體系,沒有國內自行估算的遺傳參數、經濟加權系數。表面上看,各項技術已在養(yǎng)豬業(yè)上應用,實際每項技術均還遠未能發(fā)揮該項技術應有的效果,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潛力還非常大。可以認為,國內育種界對現代育種理論掌握上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并不大,所缺乏的是長期堅持的育種基礎性工作和遺傳評估體系,在這方面與發(fā)達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5 現代化種豬場發(fā)展策略
丹麥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優(yōu)良品種改良,始終擁有世界一流的豬種,這是丹麥成為一流養(yǎng)豬大國的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加拿大20多年前與我國目前的情況類似,也是一個引種大國,然而經過15年左右時間,培育出了已具有自身特色的優(yōu)良種豬,轉而成為種豬輸出國。現代化的種豬公司也要長期不停對現有種豬資源的不斷選育,使培育出來的種豬各項生產性能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水平,引領我國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
5. 1 繼續(xù)不停的對瘦肉率、日增重、料肉比的選育 養(yǎng)豬生產過程中瘦肉率、日增重、料肉比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生產指標,現代化的育種公司要始終對這些性狀進行不斷的選育,收集整理分析目前豬群的生產指標,包括不同品種、不同血緣、不同雜交組合豬的數據,由于瘦肉率和日增重具有較高的遺傳力,我們要在目前優(yōu)秀的種豬中進行不停的測定選育,使這些重要的經濟性狀不斷提高,始終走在同行業(yè)的前列。
5.2 加大對母豬繁殖性能的選育 我國是養(yǎng)豬大國,如果一頭母豬能夠多產一頭仔豬,就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母豬的繁殖性能遺傳力只有0.1左右,非常的低,選育進展十分緩慢。借助現代分子生物技術,標記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主效基因,如ESR(雌激素受體)、FSHR(促卵泡素受體)、IGF2(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促乳素受體(PRLR)、豬氟烷基因(RYR1)等,收集整理母豬的初產仔豬數、產活仔數、總產仔數和總產活仔數,21日齡斷奶總窩重,采集母豬的血液提取DNA,分析母豬的不同基因型,及各基因型之間的相互遺傳效應,分析不同基因型母豬的產仔數及與其它生產性狀的關系,標記高產母豬的基因型,組建高產母豬群,提高母豬繁殖性能,利用該技術可以在仔豬剛出生就預測其今后的繁殖性能,縮短繁殖年限,提高經濟效益。
在對產仔數進行選育的同時,還可同時對母豬的母性行為進行選則,現代引進豬在日增重、瘦肉率、料肉比上有很大優(yōu)勢,在集約化生產條件下由于人為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控制母豬的母性。但是在養(yǎng)殖戶買回種豬后,由于沒有產床等一些設施的時候,發(fā)現引進豬的母性行為有很大的退化,主要表現在乳汁少、不會哺乳仔豬、不會帶仔豬、對仔豬的尖叫反應遲鈍,往往造成大量的仔豬非疾病性死亡,在我們不斷提高養(yǎng)豬水平的同時,母豬的母性行為在退化。適當對母豬的母性行為進行選育,可以保證我們的種豬適應性更強,競爭優(yōu)勢更明顯。
5. 3 加強對體長、肢蹄、腿臀的選育 體長對豬的胴體長度和產肉量都有一定的影響,豬體長的遺傳力較高,因此參考體長進行選種,會取得較好的效果。隨著繁殖及生長性能的提高豬換肢蹄病的頻率增大,肢蹄缺陷或肢蹄病會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例如臺系杜洛克豬由于太注重對瘦肉率和生長速度的選育忽視對豬本身的肢蹄的選育,使其培育出來的豬換肢蹄病的比例非常的高,規(guī)模化豬場采用限位欄飼養(yǎng)的方式較多,種豬活動減少,易患肢蹄病,減少了種豬的使用年限。腿和臀是肢體中產瘦肉最多的部位,腿臀比例在評定胴體時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現代化的種豬場要對種豬的體長、肢蹄和腿臀比例進行適當的選擇,培育出產肉更高,外形更好,肢蹄更結實的種豬,適應規(guī)模化生產模式的需要。同時還可以對豬毛色、頭形、耳形進行選育,滿足人們的需要,使培育出來的種豬體質結實,肢蹄健壯,外形優(yōu)美,結構勻稱。例如PIC為適應中國市場對白色豬較偏愛的特點,專門培育出白色杜洛克豬。
5. 4 加強對豬抗病性的選育 隨著對豬料肉比、生長速度的提高,現代豬的抗病性能大幅下降,目前我國豬病種類繁多,且越來越復雜,迫切需要對豬的抗病性進行選育。豬的抗病性是由基因引起的,例如我國地方品種豬的抗病性明顯強于國外引進的品種,野豬的抗病性明顯高于家豬,杜洛克的抗病性也要高于大白和長白,目前對豬抗病性能的選擇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但是豬的抗病性十分復雜,影響因素眾多,但是也有遺傳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從豬整體的免疫力方面進行選育,使其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目前國外已經培育出了抗豬大腸桿菌病的品種,已經應用到生產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對豬抗病性的選育我們要密切關注國外的研究動態(tài)并在生產中實行,使我們抗病育種方面的工作始終處于國際先進,國內領先。
5.5 加大肉質性狀的選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現代化的育種公司要重視對肉質的選育,培育出適合廣大消費者需要的豬肉,迅速占領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的制高點,引領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肉質除了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外,還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是利用分子標記的方法剔除氟烷基因,降低應激導致的死亡率和PSE的發(fā)生率,提高豬肉質量。對肉質性狀的選育除了剔除氟烷基因外,還要在肉色、大理石紋、PH值、肌間脂肪(影響豬肉的風味口感)進行選育,可以利用我們對豬肉品質獨到的認識和見解,利用我們現有的大量檢測肉質性狀儀器設備,在我們的種豬場進行上述肉質性狀的選育,制定相關肉質性狀選擇的行業(yè)標準,引領未來行業(yè)的發(fā)展。
隨著我國養(yǎng)豬產業(yè)化的興起,對優(yōu)良豬種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應用現代育種技術(包括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系統(tǒng)工程技術等)進行種豬的遺傳改育,加快育種進展,提高選擇效率,以不斷滿足我們豬種產業(yè)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