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食用了含有喹乙醇殘留的動物食品,就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包括基因突變、致畸和致癌等等。”
“飼料添加劑并非一概都不能用,關鍵在于科學使用。我國使用的許多飼料添加劑從國外引進之后,在沒有經過任何科學評估的情況之下,就大肆推廣。”
鋪在地上的死魚,散發出陣陣惡心的腥臭味兒,而池塘里原本活蹦亂跳的鯉魚,也一條條漂浮在水面上,奄奄一息。眼前的這種場景,讓老李倍感心痛。
老李是江蘇省連云港市灌西鹽場二灣工區的養魚戶,有著二十多年養魚經驗的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魚突然莫名其妙大面積死亡的情況。老李撈了幾條死魚上岸,仔細觀察后驚訝地發現,與普通同年的鯉魚相比,這些死魚的個頭明顯要大得多,身上布滿了鮮紅的血斑,拿在手上,感覺黏黏糊糊的,而且非常粗糙,只要用手指輕輕一戳,魚鱗便紛紛掉落下來,鱗片下甚至還有黑紅色的血液流出。
老李發現,不僅僅是自家的魚塘出現異樣。3月中旬,周圍近6000多畝魚塘,大約三分之一的鯉魚都有類似的癥狀,一開始全身充血,然后掉鱗,最后大面積地死亡。當地的水質一直都比較良好,經過抽檢化驗,也沒有發現其它的傳染病毒,池塘里的鯉魚為什么會離奇中毒身亡呢?
連云港市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迅速對鯉魚中毒事件展開了調查。結果發現,當地養魚戶普遍使用的一種鯉魚飼料都是由江蘇省連云港市匯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經過農業部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江蘇省理化測試中心進行檢測后發現,飼料中含有違禁藥物“喹乙醇”,這就是造成當地的養殖鯉魚大面積死亡的“罪魁禍首”。
“喹乙醇”究竟是什么?水產養殖戶孫巖已經在北京郊區經營了多年,他養殖的魚不僅供人垂釣還銷售到附近多家水產市場。他告訴記者,對于水產養殖者來說,喹乙醇的名字并不陌生,通常養殖戶會把它叫做催肥劑,也有人把它稱之為“水產瘦肉精”。每次養殖戶去進飼料的時候,都會問供應商:“能催肥不?”只要供應商說:“能!”大家便會心知肚明。“這個東西一般都是直接添加在飼料當中的。”孫巖說。
“現在,水產品養殖幾乎沒有不投藥的。”孫巖說,要想給魚催肥,方法有很多。“只要往池塘里面加入一些維生素C或者是避孕藥,這樣就能對魚起到催肥的作用,或者干脆在一個袋子里面裝入二胺或者尿素,扎緊后在袋子上扎幾個小孔,直接沉入養殖的水塘中就可以了,這種方法,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能使整個水塘變成一池化肥水,一個冬天都可以不用喂魚了。”
孫巖說,這些方法只是最初級的,許多養殖戶除了在池塘里面加“東西”以外,甚至還特意到市場上,專門購買一些添加了藥物和激素的飼料,魚吃了這樣的飼料,不僅能迅速“增肥”,而且還大大增強了抗病能力,喹乙醇這種違禁藥品就屬于比較專業的。對于養殖戶而言,就是希望用最少的飼料,在最短的時間內使魚快速增肥。喹乙醇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每公斤的價格大概在45元左右,將它拌到飼料中喂給魚蝦吃,可以大大減少喂養的周期,養殖的飼料成本也就相應地降低了。有人用3300-3500元/噸添有喹乙醇的魚料算過一筆賬,在一個養殖周期內,每斤魚可以節省大約3毛錢的成本,對于養殖戶來非常可觀。
不過,如果使用的藥物太多了,也有可能造成魚大量死亡的后果。孫巖說,有一段時間,他每天都會從他承包的池塘里,檢出兩大桶死魚。“這些用了藥的魚,我們自己是從來都不吃的。至于那些死魚,如果拿到市場上賣不掉的話,就送給別人做魚粉。”孫巖說。
為了證實孫巖的說法,記者以水產養殖戶的身份,分別致電浙江、江蘇、湖南的幾家飼料企業,詢問飼料中是否添加了喹乙醇。比較大的飼料企業一般都顯得比較謹慎,均稱喹乙醇早已被國家列為禁藥,不允許添加在水產飼料中。不過,部分小型的飼料廠則告訴記者,如果客戶有要求,他們會往飼料里添加少量的喹乙醇。
“喹乙醇并非一開始就禁止使用,它曾一度在我國魚蝦配合飼料中成為較為常見的促生長劑之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何計國告訴《北京科技報》。何計國介紹說,最早研制開發喹乙醇的,是德國拜耳公司。該公司擁有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的藥品品牌,被人們稱為“世紀之藥”。1965年,以鄰硝基苯胺為原料,德國拜耳公司合成出喹乙醇,并且同時發現,作為一種飼料藥物添加劑,它對動物具有促生長作用。由于價格低廉,且具有多重作用,因此,美、英、日等國家相繼將喹乙醇擴大應用于雞、豬等畜禽品種。
1981年,北京營養源研究所和江蘇省南通醋酸化工廠聯合成功研制出喹乙醇。之后,在畜禽養殖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1990版)里也有記載。喹乙醇主要作為畜禽的預混劑應用,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逐步推廣成為一種魚蝦飼料添加劑,應用于水產養殖中。
“喹乙醇對魚蝦促生長增重,確實能起到提高10%~15%的效果。”何計國說,此外喹乙醇在促進魚蝦生長的同時,還能降低粗脂肪的含量,增加動物的瘦肉率。研究人員對食用含有喹乙醇的飼料生長一年的草魚進行研究后發現,喹乙醇對草魚的肥滿度指標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提高肌肉蛋白質含量和灰分含量、降低脂肪含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于喹乙醇為何能夠促進動物生長,何計國說,它的機理目前尚無定論。“大多數觀點認為,喹乙醇能影響機體的代謝,特別是影響內分泌系統,促進合成,促進氮的沉積,從而導致蛋白質、細胞形成和組成增多,進而達到增加動物體重促進生產的目的,但也有觀點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其發揮抗菌藥物的作用,抑制有害菌群,增強消化酶的活性,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何計國說。“不過,喹乙醇一旦用量過大,將會引起蓄積性毒性。”何計國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內各地許多淡水養殖商品魚在運輸過程中,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死亡情況,而且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科研人員經過研究發現,這是一種“魚類應激性出血腹水綜合征”,導致這種病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長期使用喹乙醇造成的魚中毒。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水產營養與飼料研究室主任周志剛告訴《北京科技報》,食用添加了喹乙醇飼料的魚蝦,往往不耐長時間的運輸,大部分會在運輸過程中死亡,即使未死亡者,也表現為呼吸垂危,全身變為桃紅色,魚體僵硬。“因為市場上賣的都是活魚,從養殖場到水產市場,有一段比較長的運輸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這些魚蝦通常就會死亡。這樣給許多養殖戶帶來嚴重的損失。此外,長期食用含有喹乙醇飼料的魚,魚的肚子顯得非常胖,肌肉也顯得比較圓潤,肉質比較松,不結實,容易出血,而腸道表面的細菌全部被喹乙醇殺掉之后,實際上失去了一個保護屏障,魚容易得病,因此還有很多養殖戶因為過量使用喹乙醇導致魚塘內的魚大面積死亡。
何計國說,喹乙醇對人體危害也較大。雖然喹乙醇本身的毒性小,但是在動物體內殘留時間越長,蓄積毒性就越大,如果人食用了含有喹乙醇殘留的動物食品,就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包括基因突變、致畸和致癌等等。周志剛還告訴記者,人一旦吃了含有喹乙醇殘留的魚蝦,最大的潛在危害就是誘導出耐藥菌株。比如肚子里面有腸炎,是某一種細菌引起的,而魚肉里面含有喹乙醇,可能一段時間對腸炎細菌形成殺滅作用。但是,人腸道內的細菌并不能全部殺死,一些有益細菌是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的。
正因為如此,喹乙醇的殘留問題,引起了國際組織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歐盟決定,從1999年1月1日起,禁止在動物飼料中使用喹乙醇等藥物,要求在動物性食品中喹乙醇不得檢出。日本等國家也禁止在家禽中使用喹乙醇等藥物。我國農業部于1997年新頒布的《允許作飼料藥物添加劑的獸藥品種及使用規定》中,也刪除了喹乙醇作雞飼料添加劑的內容,并在2001年公布了無公害食品的標準——《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要求喹乙醇在水產品中不得檢出。中國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副教授陳乃松告訴《北京科技報》,喹乙醇之所以在水產品中禁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很難像畜禽那樣集中管理,藥物進入水生生物體內,隨著水生生物的代謝排泄到水中,會對環境具有潛在的負面影響。
盡管如此,在水產養殖中,非法使用喹乙醇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孫巖告訴記者,他與飼料供應商交談時曾了解到,對飼料企業而言,由于喹乙醇的價格低廉,在飼料中添加喹乙醇,可以減少飼料本身的用量而降低成本,而養殖者也愿意購買“加料”的飼料,因此有些企業為了避免“喹乙醇”被檢測出來,添加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他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一種名為“喹烯酮”的飼料添加劑替代喹乙醇,一些企業甚至吹噓,這是喹乙醇最佳的替代品,高效、無殘留、基本無毒副作用,而事實上,喹烯酮無非就是對喹乙醇的結構進行了小小的改變。“喹乙醇有很復雜的化學結構式,當其中一個側鏈被改變后便成了喹烯酮,其實,主要的性質并沒有任何變化。不過,由于喹烯酮是我國批準的獸藥,因此一些企業堂而皇之地使用。” 周志剛說。“國家雖然規定不允許在水產養殖中使用喹乙醇,但是允許喹乙醇為幼豬飼料添加劑,因此喹乙醇并非禁售品,在一些獸藥店或飼料店就能購買得到,很方便。”周志剛說,一些水產養殖戶會買來喹乙醇,自行往飼料中添加,不過,因為飼料已經成形了,很難將其拌勻,而且操作起來很復雜、繁瑣,更多的養殖戶則是直接要求飼料廠添加喹乙醇。
2008年,農業部對全國30個省(區、市)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的飼料進行了監督抽檢,結果顯示,禽配合飼料中違規使用喹乙醇問題依然存在。近三年,喹乙醇的檢出率遠遠高于其它違禁藥物的檢出率,表明超范圍使用喹乙醇現象較為嚴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質標中心主任馬斌告訴《北京科技報》,農業部每年會組織兩次大的抽查,其做法是檢測中心進行異地抽查,如果是北京的檢測中心就要到外地進行檢查。農業部有一個養殖企業的數據庫,是由各個省農業局上報而來的,然后隨機去選擇養殖企業,最后到異地進行檢測。“目前市場上對喹乙醇監控比較密集的是像草魚和鯉魚這樣的大眾魚類,因為這些魚的養殖比較廣泛。不過,喹乙醇這類藥物很快會通過動物體代謝成其他物質,如果檢測部門單單只去檢驗原藥,也就是喹乙醇,根本檢驗不出來。” 馬斌說。“國外的飼料工業已經進入一個很發達的階段,生存下來的飼料企業很有限,這些企業為了維護好自己的市場地位,要監護兩方面的利益,一方面是政府,另一方面是養殖戶,添加之后口碑不好,將會導致市場上的份額大幅度壓縮。而我國飼料產業目前的競爭非常激烈,這也導致一些飼料廠處于經濟利潤的考慮,不惜頂風做浪。” 周志剛說。
但是,現在出現的問題并不能把責任都歸到養殖者或者飼料生產者身上。“飼料添加劑并不一概都不能用,關鍵在于科學使用。”陳乃松說,我國使用的許多飼料添加劑從國外引進國內之后,在沒有經過任何科學評估的情況之下,就大肆推廣。陳乃松說,國外是科學使用飼料添加劑,而我國誤用或者濫用飼料添加劑的情況普遍存在。據我所知,關于許多目前都在廣泛使用的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量、使用范圍,國家并沒有授權一個專門的科研單位去做,往往是等到濫用的事態比較嚴重的時候,才會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這時才會找專門的科研單位立項進行研究,三聚氰胺和喹乙醇事件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