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豬價下跌”在坊間不再是“跌眼鏡”的新聞。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春節過后,國內生豬價格“跌跌不休”,至今尚未見底。作為民生關節中的重要一環,養豬業的興衰,一直緊繃著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神經。養豬業現在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真的就無利可圖了呢?
“中國豬苗之鄉”廣東陽春及廣東陽江其他地區,就養豬業的發展前景這一話題采訪了部分養豬大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養豬業正在步入合理調整期。
廣東陽江一家大型養豬企業的老板蘇先生稱,目前當地的生豬出欄價在每市斤五元五角之間浮動,飼料和人工的成本自今年開春以來沒有較大的波動。因此,就規模養豬企業(指年出欄五千到一萬頭豬的大型養豬場)而言,現在的養豬利潤尚能維持在百分之八左右。按實際成本計算,目前的養豬散戶至少也有百分之五的利潤。
蘇先生分析稱,現在養豬并非無利可圖,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微利,關鍵是企業的成本是怎么算的。目前的養豬業能有百分之八左右的利潤值,說明養豬業的暴利時期已經過去,調整和洗牌的時期正在來臨。對蘇先生這種看法,廣東陽春幾大養豬大戶均表示贊同。
近三年來,中國養豬業經歷了二00六年底的“豬賤傷農”(不少養殖戶連產子的母豬都殺了),到二00七年八月全國三十六個大中城市集市豬肉零售均價接近每市斤十三點四元甚至二十元元,每頭豬的利潤在一千元左右(創歷史最高水平),再到二00八年下半年以后逐步出現的生豬出欄過剩這樣“跌宕起伏”的三部曲。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說,二00七年養豬行業的暴利態勢,使許多地區的民間資本高調地注入養豬業,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全民養豬”的現象,這種在暴利時期一哄而上、大舉進軍的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整個養豬業的“動蕩不安”。目前出現的調整階段,其實就是市場的調節功能正在起著應有的作用,優勝劣汰是必然的。
廣東陽江一位養豬大戶直言,目前民間的養豬戶大多被二00七年的暴利沖暈了頭。由于當時養豬賺的錢很多很快,養豬戶仿佛在一夜之間就“闊”了起來,因此,生產投入和個人消費都不加節制地大幅增加,由此形成的養殖成本,在暴利時期可謂小菜一碟,但拿到今天核算顯然欠妥。
蘇先生直言不韙地說,養豬跟炒股有很多異曲同工之處,投資和運營都需要冷靜地動腦子。至于現在很多養殖戶大呼養豬虧本,我認為很多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市場的“錯”。
據悉,中國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于今年一月就聯合公布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快下跌調控預案(暫行)》。截止到四月中旬,中國國內三十六個大中城市豬肉價格連續九周下跌。業內人士認為,生豬價格下跌之勢在短期內難以反轉。與此同時,在調整期間的養豬行業也即將面臨著一次合理“洗牌”的機遇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