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新華社昨日報道,世衛組織宣布該組織不再使用“豬流感”一詞指代當前疫情,而開始使用“甲型H1N1流感”一詞來指代這種新的流感病毒。
應該看到,世界衛生組織將“豬流感”改稱為“甲型H1N1流感”,并非一個簡單的病毒名稱更換,此舉體現出的是一種科學、嚴謹的應對態度,是個正本清源,提振預防新型流感病毒信心的利好消息。
首先,有利于改變談“豬”色變的現狀。事實上,雖說這種新型病毒是由豬流感病毒演變而來,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證據顯示豬流感病毒是由豬傳播開來的。這可能是一種人傳人的病毒。
因此,將“豬流感”改稱為“甲型H1N1流感”,不但符合病理學的基本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公眾迅速擺脫前者所造成的心理恐慌。
其次,有利于做好疫情預防工作。將這種肆虐全球的新型流感病毒稱做“豬流感”,很容易使公眾望文生義,以為遠離生豬或豬肉制品,就能有效抵御病毒的侵蝕,因而對學習預防知識不以為然。
及時為“豬流感”更名,無疑為公眾敲響了警鐘:唯有掌握科學的預防手段,才有可能確保健康與生命不受新型流感病毒的威脅。
再次,有利于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據相關部門監測,因近來不少消費者問罪于豬,全國數十大中城市生豬價格驟跌,有的地方由于市場低迷,部分養殖戶甚至面臨虧本之虞。為此,在國新辦4月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大聲疾呼,為豬鳴“冤”。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公開為豬“平反昭雪”,對我們這個豬肉生產與消費大國來說,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筆者擔心的是,部分公眾可能固執地認為,為“豬流感”更名僅僅是一種醫學符號的變動,仍然像前一陣子那樣,望豬生畏,乃至拒吃豬肉。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多做些釋疑解惑的科普工作,讓與“甲型H1N1流感”有關的信息更加公開、更加透明。
在信息對稱的語境中,相信目前公眾中存在的“恐豬癥”是不難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