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的魚兒病了,以前常用的是抗生素類藥物,不但治療成本高,還能導致魚兒體內有藥物殘留。如今,這一問題有了解決良方。記者5月6日從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了解到,由該所副所長王勇強帶頭研制出的針對治療海洋魚病害的中草藥制劑,已在山東完成鑒定并逐漸實現產業化生產,服用中草藥的魚兒,不但能祛病健身,還解決了藥物殘留問題,而且治療成本還能節約一半。
■研制原因 魚吃抗生素副作用大
“從魚苗到長大,沒有不生病的。”王勇強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海水環境的惡化,魚病的種類越來越多,發病率也大幅上升。經研究發現,細菌類病原體感染造成的疾病是引發海水魚類大量死亡的病種之一。對這類疾病的防治,除了使用部分疫苗防病外,大多采取使用消毒劑和各種抗菌藥物的辦法。
據介紹,魚服用抗生素久了,副作用就會越來越明顯。抗生素的過量和長期反復使用,引發耐藥性的產生,形成藥效下降、治療困難;同時,大量抗生素殘留在魚體和海水中,對環境也會造成污染。“和治療病人一樣,服用哪種藥毒副作用最小是醫生關注的。”王勇強說,尤其是2001年發生的“對蝦氯霉素風波”更激發了他們尋找抗生素替代品的決心。
如何想到用中草藥替代抗生素給魚治病的?王勇強告訴記者,他上學時學的是醫藥,畢業后做過藥物,在尋找抗生素的替代品時自然而然想到了純天然的中草藥。
■對癥下藥 研制出三種中草藥制劑
中草藥講究“對癥下藥”。王勇強告訴記者,在對海水魚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發病原因等問題進行研究后,發現大部分魚類的疾病與消化系統的障礙有關,腹水、腹脹及出血性疾病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統癥狀,于是決定有針對性地研究治療消化道疾病的中草藥制劑。剛開始研究時,他們也不知道用哪種藥好,經過多次篩選、試驗,現在已經研制出了“魚腹康”、“魚腸安”和“魚健散”三種中草藥制劑。
“這三種中草藥看上去都是深褐色的粉末,但成分不同,各有各的療效和適用的魚類。”王勇強說,“魚腹康”以保肝、理氣、助消化為主要功效,對海水魚的消化不良、腸炎等疾病有效率接近100%。針對海水魚的消化不良、腸炎、腹水病和腹脹病的病因、病理特點,研究出以健脾益氣和消食導滯功能為主的“魚腸安”配方,屬于“魚腹康”二代產品。“魚健散”則具有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和抗病毒雙重功效,對海水魚的消化系統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同時還具有抗病毒效果。試驗證明,這三種中草藥配方都可以替代抗生素藥物而作為常規藥物使用。
■降低成本 中藥治魚病費用降一半
“用中草藥喂魚來防病害,所需成本至少比用抗生素少一半。”王勇強說,試驗表明,從魚苗開始飼養一條魚所用的抗生素至少需要一元錢,而改用中草藥制劑,成本頂多3角錢,經過產業化加上中間商利潤,最多不過5角錢。可見,在費用方面,中草藥制劑的優勢也很明顯。
6日上午,記者在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海水養殖病害防治重點實驗室里,見到了王勇強等人研制出的“秘密武器”。實驗室副主任葉海斌告訴記者,魚類一旦出現病癥,可以把這種深褐色粉末狀的中草藥與飼料配比起來使用。
據了解 ,“魚腹康”、“魚腸安”兩種中草藥制劑已在30多家養殖單位和養殖戶進行了擴大試驗,據跟蹤回訪了解的情況來看,對消化不良、腸炎、腹水等魚病的治療有效率近100%。在山東省海水養殖病害防治重點實驗室龍口基地,第一批試驗養殖出大菱鲆 12285尾,成活率為98.26%,每平方米養殖面積產量為18.4千克;在重復試驗中,第二批養殖大菱鲆近5萬尾,第三批養殖大菱鲆近6萬尾,成活率達95%~98%,每平方米養殖面積產量為18千克~21千克。文/圖 記者 葛楠
●繼續研究 正為海參病研制中藥方
“目前研制出的三種中草藥主要用于魚類的病害防治,考慮到島城郊區養殖海參的漁民較多,我們現在正在研究針對海參病害的中草藥。”王勇強說,黃芪多糖APS是中藥黃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含有黃酮、膽堿、氨基酸、葡萄糖醛酸、蔗糖、微量葉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對海參等的病害有一定的療效。據介紹,2008年12月,山東海水養殖研究所已經與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簽訂了協議,雙方合作進行無公害漁藥產業化開發研究,主要開發各種適用于海洋生物的無公害中草藥制劑,計劃在一年的時間內開發10個以上的產品。
●名詞解釋 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
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位于市南區貴州路,其下屬的海水養殖病害防治重點實驗室位于即墨。研究所建立于1950年,是全國最早從事水產養殖專業技術研究的研究所,主要從事海洋經濟動植物增養殖技術研究和開發,包括經濟魚類、蝦類、貝類、藻類和海珍品的苗種培育、增養殖技術、病害防治、新品種引種繁育等應用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