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豫縣養豬產業協會自2005年成立以來,不斷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力度,加快科技轉化進度,提高養豬業的科技含量,取得顯著效果,成為全區規模養豬業的“脊梁”。
協會引領逆勢發展。面對生豬市場發展變化與挑戰,幾年來,宿豫養豬產業協會在抓生豬產業發展中,推行大戶帶動戰略,改傳統分散飼養為適度規模養殖,培植規模化、規范化的大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有效提高了生豬的綜合生產能力和養殖效益。宿遷姝寧種豬場采取自繁自育的模式2008年出欄生豬1萬多頭,純收入500萬元,現已建成集良種繁育、生態養殖、飼料加工、販運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養殖場。場長鄭一寧頗有感慨的說“在幾年前行情差的時候我是咬著牙才挺過來的,實踐證明,只有養殖上規模,養豬才能出效益,現在我是狠賺了一筆,總算把前幾年的損失一次撈回來了,現在可以舒口氣了”,由于嘗到了甜頭,姝寧種豬場場長鄭一寧今年一口氣就擴建了12棟新豬舍計10000多平方米,在他的帶動下,周邊新增養豬大戶100多戶,運銷生豬6萬多頭。
宿遷新大豬場全年出欄生豬6000余頭,帶動周邊50戶農戶規模養殖;來龍鎮蘇滬生豬養殖合作社,是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生豬產業合作社組織。現有入社農戶100戶,帶動周邊養殖戶200余戶,從業人員近500人,年出欄良種三元商品豬兩萬多頭。
行業轉型促進發展。去年10月份,宿豫養豬產業協會專題調研了畜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及利益分配,按照當時價格行情,以一般規模的養殖水平(配合料飼喂、料重比3:1)為例,肉豬出欄體重按100公斤計,購買苗豬672元(苗豬價格24元/公斤、體重28公斤/頭),飼料成本575元(飼料價格2.5元/公斤、耗料230公斤左右),防疫和獸藥費用28元,人工、水電煤等費用35元,資產折舊及資金占用成本50元,養殖成本累計為1360元;出售肉豬收入1600元(肉豬收購價16.6元/公斤);最終飼養一頭生豬所得效益為300元。如果采取自繁自養方式,苗豬成本則減少250-300元,頭均盈利為550-600元。
由于生豬產業發展前景看好,利潤空間比較大,一些從事建筑、工程、運輸等行業的老板,把資金轉向投入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據統計,目前在建的萬頭規模養豬場10家以上,其中就有幾家是搞房地產該行的,如關廟的隆盛種豬場、丁嘴的可可畜禽養殖有限公司、蔡集的豐泰養殖公司、曙光種豬場、侍嶺的盛陸軍豬場等,這些萬頭豬場的建立將極大的推動我區養豬業的發展。
拓寬渠道擴大發展。在協會的努力下,目前,以加工企業、農民經紀人、營銷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為主的市場網絡體系已逐步形成。2008年,全區外銷生豬49.5萬頭,占全區出欄生豬總量的85.9%。據統計,全區有近30戶生豬販運大戶在浙江、上海等地建立了各自的銷售網絡。順河鎮生豬販運大戶韓家忠年販運生豬9.2萬頭。同時,隨著臨邊淮陰縣河南雙匯年加工1000萬頭生豬屠宰場的正式啟動,宿豫區生豬年飼養量將有大的突破。通過搞活市場流通,引進培育加工企業,到2010年,全區生豬飼養量將達到85萬頭。
構建體系保障發展。全區構建了動物防疫四大體系,即:村級防治員體系。通過公開招聘、擇優錄用,全區組建了176人的基層防疫隊伍,人員經費由省、市、區三級補貼。冷鏈體系。區、鄉畜牧獸醫站都建成了冷藏設施。信息網絡體系。全區所有鄉鎮站配備了電腦,養殖業生產及動物防疫工作全部實現電腦化管理;檢測體系。成立了區動物疫病檢測中心,并已相繼收到國家、省、市下發的監測設備。同時,加快標準化鄉鎮站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水平逐步提高,并逐步推行“三位一體”免疫管理模式,今年以來,全區生豬疫病免疫密度達100%。豬瘟、豬丹毒免疫率達100%,多年來該區無一例生豬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輿論宣傳引導發展。近年來,該區加大對添加飼料中的“瘦肉精”“三聚氰胺”為主的違禁藥物添加劑使用的打擊力度。利用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多媒體配合宣傳報道,達到教育養殖戶、威懾違法分子的目的,對全區生豬養殖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區有關部門定期對屠宰場、超市、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生豬產地開展抽樣監測,對外來生豬或產品抽樣,有效控制了肉制品的供應源頭,保證了人民群眾食肉安全。
幾年來,區養豬協會共引進新品種3個,推廣新技術7項,注冊“豫健”豬肉制品商標一個,直接帶動農戶12000多戶,協會會員收入自2006年的5189元上升到2008年的7055元,大大高于全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有力地促進了全區養豬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養豬戶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