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時42分報道,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生豬、大豆、油菜等農產品[11.52 -0.17%]面臨市場困境:價格下行壓力增大;國家托市收購引發進口增加,保護價遭遇企業質疑,農業產業鏈條上中下游主體的利益搏弈激烈。隨著入夏,各種農產品大量上市,價格跌多漲少,人們擔心再次出現農產品難賣。有關情況中國之聲連線中央臺記者白中華。
中國之聲:入夏以來,各種農產品大量上市,價格跌多漲少,人們擔心再次出現農產品賣難的現象,你采訪當中了解的情況是怎樣的?
記者:剛才你說的情況現在還存在,而且是業內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但是以前還是有企業對保護價質疑,現在各方的看法趨于一致,尤其是在保護農民利益上,覺得這些政策出臺沒有什么問題,也沒有什么分歧。事實上保護價政策,包括托市收購政策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上,保護國家糧食安全上,促進消費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農村消費增速是高于城市的,包括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也比較順利。另外一個方面,這些業內人士說完保護農民利益的一致以外,馬上就轉到企業上來,企業尤其是加工企業,還是有一個加工企業救一個行業的想法,因為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地頭,一頭連著市場,一邊連著生產,一邊連著消費,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議國家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金融財政和稅收方面的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中國之聲:現在大綜農產品面臨一個市場的困境,銷售遇到瓶頸,有沒有人提出一些好的建議,怎么樣來解決這些問題?
記者:遇到的瓶頸最突出的是咱們自己國家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尤其是大宗農產品是賣給國家,加大庫存的,國外生產的農產品賣給我們的加工企業,國家收儲增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國家的財政補貼給了國外的農民,讓國外的農民享受了,這種現象業內很著急,能不能按照國際通行的,由市場來形成價格,政府調節收入,實行價格補貼。不管是補企業還是補給農民,也不能實行這種特別引起進口大量增加的狀況,尤其是對生豬建議調低調控預案的基本標準,根據實際的情況,不一定非得等到豬糧比低于5.5:1之后才開始啟動輸出政策或者是補貼政策。尤其是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玉米大豆的價格保持在高位,農民養豬的肉價一直在跌,兩頭一碰,農民虧損很大,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執行宏觀調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