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肉牛牛源經濟的潛力
長治市作為山西省產糧大區,采取西雜改良形成的“太行類群”為全市牛源基地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種群基礎。
市場潛力 長治市總人口321萬,人均消費牛肉0.7千克,比全國平均水平2.5千克低1.89千克,與世界人均消費10千克相比則差距更大,發展牛肉市場潛力很大。
資源潛力 長治市年產180萬噸秸稈,但秸稈科學利用率卻不到20%。若能科學處理秸稈,使之利用率達到50%,可增加30萬頭牛的飼養量,達到50萬頭;全市目前存欄25萬頭“西雜太行類群”肉牛,為今后肉牛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類群。
科技潛力 近年來,長治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技強市的戰略,出臺多項政策,投入農業科技研發資金8600多萬元,鼓勵畜牧科技人員投身生產實踐第一線,創新發明,加大農業集團技術承包工作力度,為全市肉牛牛源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科技氛圍。
構建和諧肉牛牛源經濟模式
我國的牛肉生產將向高檔和大眾化兩級發展,并逐漸形成兩種市場,即供應高檔優質分級牛肉的高檔市場和普通大眾消費的初級市場。為此,長治市提出了以下發展肉牛牛源經濟模式。
實行種養結合,走循環生態農業生產模式 在一個家庭農場式規模養殖場中,既生產糧食,又生產肉牛;用一部分耕地種植玉米谷物,一部分耕地種植永久性牧草(如紫花苜蓿)或一年生牧草;所生產的玉米谷物一部分出售,一部分喂養肉牛;所生產的作物秸稈及牧草用于喂肉牛,肉牛的糞便直接用做肥料,這樣廉價的飼草飼料資源,降低了肉牛養殖成本,同時大量有機肥的投入降低了種植業的生產成本。因此,實行種養結合比單純種植業或單純養殖業可提高收入30%~60%。
實行“一條龍”飼養模式 即在一個牧場中應用科學的飼養技術飼養“母牛+牛犢+架子牛+育肥牛”,從牧場的能繁母牛開始,選用優良品種,應用優質優種凍精生產犢牛,科學飼養育肥牛,直至生產出高檔牛肉的一條龍飼喂模式。這樣可減少交易環節,降低養牛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實現肉牛業可持續發展。
實行肉乳兼用牛綜合生產模式 肉乳兩用牛的德系西門塔爾牛(弗萊維赫)產奶量不低于荷斯坦牛,耐粗飼、抗病力強,綜合效益好。發展肉乳兼用牛是奶牛業擺脫困境的突破,也是肉牛業振興發展的出路。“肉乳模式”將牛肉和奶結合在一頭牛身上,當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時,通過延長或縮短母牛飼養周期等來調節肉與奶的產量,調節市場肉和奶的供求,增加農民的養殖效益。
目前全市存欄肉牛25萬頭,其中90%是西門塔爾太行類群,是發展肉乳兩用牛的寶貴資源。引入德系西門塔爾(弗萊維赫)凍精進行一代至三代的級進雜交,實現肉乳兩用牛的戰略轉型,可帶動肉牛業低成本的迅速發展,有效推動牛源基地建設。
利用EM生物技術,實現肉牛綠色環保安全模式 推廣利用EM生物技術,提高現有玉米秸稈的營養水平,增加秸稈的營養成分,使之轉化為質優、價廉、量大的飼草資源,提高肉牛對秸稈的利用率,抑制肉牛疾病,實現綠色、環保、安全的肉牛養殖模式。
構建和諧肉牛牛源經濟措施
解決肉牛產業面臨的母犢數量急劇下降,扼制肉牛業危機,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和諧肉牛牛源基地建設,重點推廣肉牛規模經營和產業化肉牛育肥場。長治市提出“建立一個中心,實施良繁體系建設,加強母牛質量管理,注入科技活力,走種養加結合循環經濟之路,發展肉乳兼用牛,提高肉牛比較效益”的策略,以全面提升肉牛單產和養殖比較效益,提高肉牛的發展后勁。
組建長治市肉牛服務中心 該中心負責制定全市肉牛發展規劃和存欄目標,實施肉牛的選種選配工作,建立嚴格、系統、規范的肉牛測試制度,實施定期良種肉牛登記制度,形成高產肉牛核心群,全面提高全市肉牛單產水平,提高牛肉產品質量,實現全市肉牛業和諧可持續發展。
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牛源基地比較效益 大力發展肉牛業,提高草食畜的比率是長治市近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的主要舉措,也是應對金融危機、提高肉牛生產力的客觀要求。因此,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牛源基地的比較效益。
政府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投入,組建長治市肉牛服務中心,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加強良種補貼政策,健全肉牛保健體系、標準化飼養體系、信息與社會化服務體系、資源和生態保護體系,為“十一五”期間的肉牛業發展增強后勁。
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采取優惠政策,扶持規模肉牛養殖小區的發展,對小區占用土地優先給予支持,對入駐小區的農戶,貸款買牛的給予貼息,對實施EM青玉米秸稈的給予補貼,對使用優質凍精選配的農戶實行政府良種補貼,規避農戶養牛風險,為肉牛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提高牛源基地質量和管理水平 加強牛源基地建設,根據縣、市、區的實際,制定規劃,同時著眼于提升全市肉牛業整體水平,從提高牛源基地質量入手,按區域進行品種改良、三元雜交,建立良種肉牛登記檔案,形成高產肉牛核心群,推廣高產肉牛飼養技術,提高粗飼料品質,降低日糧成本,實現一頭牛全年增效2000元~3000元的目標。
西南部糧食主產區實施夏洛萊牛導入雜交 西南部的長治縣、長子縣等產糧大縣實施夏洛萊牛導入雜交,由目前的乳肉兼用牛向肉牛方向發展,實現肉牛集約化飼養。
東部干石山區實施利木贊牛三元雜交 平順、黎城等干石山區,引入利木贊肉牛進行三元雜交,有利放牧和役用。
近郊和西部及丘陵山區實施肉乳兩用牛改良 屯留、襄垣、壺關3縣引入德系西門塔爾牛進行改進雜交,有利于肉乳兩用牛發展,增強抵抗風險能力。
北部草地豐富區域實施夏洛萊牛、利木贊牛導入雜交 沁源、沁縣、武鄉3縣,引入夏洛萊牛、利木贊牛導入雜交,向肉乳役兼用方向發展,有利于草地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農牧業增效增值。
加大科技投入,推行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生產方式 推廣EM生物技術,提升肉牛品質,使長治市生產的牛肉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向無公害牛肉產品轉變。
推行種養結合,實現農業生態循環 近年來,長治市涌現出100多個“農場+養殖場”,他們實行農場的肥料由規模肉牛場免費提供和肉牛場的飼草由農場免費提供,在一個區域內實現農牧業的有機結合,實現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提高了養牛業的比較效益。
加強綠色認證工作,提升牛源基地競爭力 加強肉牛市場準入制度,逐步對農戶實行綠色證書制度。做好規模養殖場、肉牛育肥小區的綠色認證和無公害認證工作,力爭“十一五”期間通過國家綠色認證和無公害認證的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加工企業達到100家,全面提高長治市肉牛質量和肉牛業的國際競爭力。
引導牛肉屠宰加工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和諧共存關系 作為賺取牛肉價值大部分利潤的加工企業,應樹立誠信意識,以保護價收購肉牛,尊重牛農利益,避免單方面降價,分擔牛農因飼料漲價造成的損失;建立牛肉加工企業與牛源基地的緊密利益體,以解除牛農的后顧之憂,實現肉牛業的和諧共榮。
肉牛養殖業前聯種植業,后接加工業,構建和諧肉牛牛源基地是做強做大肉牛產業的基礎,是實現肉牛業騰飛的必由之路,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最重要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