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三聚氰胺事件沉重打擊了中國奶產業,奶農、企業遭受巨大損失。但是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主產區經營狀況開始改觀,奶價提高,產品積壓減少,殺牛現象消失,中國奶產業正在走出最困難時期。由于預期向好,奶農最近開始大量補欄。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奶農滿躍江本月初從內蒙古購進了150頭奶牛,使自家的存欄奶牛達到500頭。
當記者問起為何敢一次補欄這么多牛時,滿躍江自信地說,現在牛奶每公斤價格平均上漲了0.2元左右,優質奶價格恢復到去年最好水平,預計從9月份開始奶產業得到根本性改觀。政府鼓勵擴大規模,奶農補欄50頭以上的每頭補貼500元。
“現在正是補欄的好時候,不然就可能抓不住新一輪好機遇。”滿躍江說。
延續了10個月的虧損后,中國很多地區的散戶養奶牛已經沒有出路,像滿躍江一樣養殖水平高、規模大、實力雄厚的奶農紛紛出手補欄,奶牛開始從散戶手中向大戶集中。
在內蒙古自治區,目前存欄在1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場達到1500多個,在場養殖的奶牛達30多萬頭,實行了統一管理、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等規模化管理措施。
新近制定的《內蒙古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規劃》提出,4年內將使200頭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奶牛存欄比重達到存欄總量的60%以上。
中國奶產業擺脫危機,不僅是恢復生產和消費,最重要的要過質量關。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中國開展了生鮮乳專項整治行動,從根本上解決奶源安全問題,共取締了3871個流動收奶點,個體收購站比清理整頓前減少了1903個;機械化擠奶站比例達72.2%,比清理整頓前提高了21.2個百分點。
中國今年初還啟動了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以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為重點指標,以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輛為重點環節,加大抽檢頻次,不斷強化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力度。
吳忠市畜牧中心主任孫文華說,經受過危機的沉重打擊后,一些養牛大戶開始探索公司化經營模式,對現有的生產資源優化組合,統一生產標準以提高牛奶的質量。
吳忠市利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原來是一個松散的養牛園區,雖然集中了12個養牛大戶的1000頭奶牛,但是沒有統一的飼養標準和管理。今年園區改變了以前的經營模式,采取了奶牛入股分紅的模式,把奶牛交給公司統一合群喂養,單產從原來的25公斤增長到30公斤,由于品質優良,每公斤牛奶價格高于市價,每個月可以贏利近20萬元,而每頭牛一年返還給奶農1000元,奶農、公司實現了雙贏。
經過多方努力,中國奶產業正從危機中走出,生產、市場逐漸得到恢復,結束了整個行業負增長的局面。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目前中國奶制品市場消費量已由2008年10月的50%恢復到70%。預計到今年底可望恢復到90%。
通過奶產業的全方位整頓,守法經營的奶農提高了養殖信心。寧夏農牧廳副廳長張柱說:“寧夏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奶源基地,現在出現養牛大戶加快補欄、恢復生產的情況,這是一個好兆頭。寧夏奶牛存欄恢復到了32萬頭,比三個月前存欄增加了1萬頭。”
三聚氰胺事件對中國奶產業的發展影響是深遠的,由于現在牛奶加工企業要求鮮奶質量高,迫使生產條件較差的散戶退出,養牛業開始從一家一戶的作坊生產向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化生產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