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肉類生產百強縣中,正陽以13萬噸的肉類年產量位居全國第七十五位;2007年國家認定正陽為全國生豬調出第二大縣;2008年正陽生豬存、出欄總量達348萬頭,連續11年奪得河南優良生豬第一大縣桂冠。
以生豬飼養為主打的正陽畜牧業,在全國同行業中的分量可謂舉足輕重。縣長李新中多次作為全國生豬生產大縣的代表參加全國性的專題會議,正陽的經驗,正陽的聲音,曾引起國家高層的關注。
一個風險大于機遇的傳統產業,正陽緣何能堅守數年并做大做強?為探個中究竟,記者專程采訪了正陽縣縣長李新中。
“多年來,我們圍繞畜牧強縣這一目標,大力發展以生豬養殖為主的畜牧業,通過強化領導、政策激勵、項目促動、加工帶動、合作組織拉動等舉措,使畜牧業發展始終保持強勁勢頭。”李縣長的開場白簡明扼要。
記者了解到,從1998年至今的10年里,整個全國生豬市場價格呈現3年一個大起大落的馬鞍式發展周期。許多農民對豬價“低了疼、高了嚇、不高不低又害怕”,養起豬來總感覺到不踏實。對此,“你們是怎樣從改變不利因素做起,全面推進養殖小區建設的?”記者問。
李新中縣長介紹說,正陽按照“三退三進”的工作思路,將生豬飼養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規模養殖、進入養殖小區、進入市場循環。
在政策落實上該縣把養殖小區作為農業用地統一規劃和使用,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保證水、電、路、通信“四通”。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作為生豬發展扶持基金,對新建養殖小區,若達到3000頭和1萬頭以上規模,分別給予15萬元和80萬元獎勵補貼,如需貸款政府還貼息1年,近兩年僅獎補一項就發放資金3100多萬元。
在兌現獎懲上該縣把生豬生產納入鄉鎮目標管理體系,對完成任務者重獎并通報表彰,對完不成任務者取消一切評先資格,黨政一把手不得提拔重用。通過規劃、扶持、管理、服務等具體舉措,全縣養殖小區建設漸成氣候。
“你認為在推動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型中,正陽實現了哪些突破?”李新中縣長向記者列舉了該縣畜牧業已經形成的四大特點:一是規模群體大,二是生豬品質優,三是特色品牌多,四是支撐能力強。該縣畜牧業產值撐起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養豬業產值占畜牧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5%以上,2008年該縣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達1792元。
記者問及正陽今后在現代畜牧業發展上有哪些新走勢,李新中縣長說:“一是改變傳統模式,推進規模化;二是依托科技進步,推進標準化;三是拉長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化;四是培植優勢群體,推進特色化;五是完善防控體系,推進制度化。在認清現代畜牧業發展新形勢的同時,抓住目前難得的政策機遇,大膽向現代畜牧業邁進。到2010年,力爭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80%,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50%以上,畜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例在3∶1以上,使現代畜牧業真正成為支撐正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經濟快進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