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生豬價格普遍下滑,養殖戶積極性嚴重受挫的情況,湖北省竹溪縣畜牧獸醫局組織20多名畜牧獸醫技術干部深入中峰、龍壩、水坪、桃源等鄉鎮,走訪了農戶、養殖專業戶和養殖企業,就全縣近幾年來畜牧業生產發展形勢進行了調研,并對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措施進行了探討。
竹溪縣畜牧業發展現狀
畜牧業取得的成效顯著
畜牧業經濟總量不斷增加 受政策和市場雙重影響,近年來,農戶、養殖場發展生豬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縣生豬生產規模穩中有升,生產方式已由過去傳統的家庭式飼養逐步向規?;⒓s化經營發展,生產品種由傳統的地方品種向二元雜交普通豬、三元雜交瘦肉型豬方向發展,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產量迅速增加。
產業化水平逐步提高 近3年來,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305省道沿線規?;⒓s化養豬迅速發展,僅2008年,全縣就新建生豬“150”飼養模式36個、“300”模式8個;建設“1235”養羊大戶5戶,開工建設肉牛養殖企業1家。今年全縣又興起土雞散養、牛羊養殖熱潮。
生產質量不斷提高 幾年來,全縣引進了優質肉豬良種1100多頭,主要品種父系有新臺系杜洛克、美系杜洛克、大約克夏、長白;母系有太湖、榮昌、雙肌臀、PIC和約榮二元雜等。通過選育和雜交改良,品種性能明顯提高。
政策性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據統計,近3年來共爭取各類政策性扶持資金1500多萬元。僅2008年就爭取到位產業發展資金345萬元,進行了2個萬頭豬場和一批規模養殖建設;爭取到位動物防疫檢疫建設資金87萬元,進行6個鄉鎮站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更新動物防疫檢疫設備儀器,提高技術水平;爭取到位能繁母豬財政補助和政策性保險補貼資金200余萬元;爭取以獎代補資金400余萬元。
發展的潛力仍然較大
可利用資源承載潛力大 據統計,竹溪縣全年糧食產量1.5億多千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膳食結構逐步變化,過去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現在60%以上都作為飼養畜禽的飼料,即每年有0.9億千克糧食用做了飼料,另外每年還有0.3億千克餅粕、糠麩等可用于飼料的農副產品,按照標準化的飼養方法和出欄重量計算,這些飼料可飼養出欄生豬80萬頭,而目前全縣年出欄生豬31萬頭,發展空間很大。
內需市場消費潛力大 從動態發展的觀點來看,在收入較低時,居民消費以糧食為主,當收入水平處于由低向高的發展階段時;糧食產品消費將逐步下降,畜產品消費則會急劇上升;當收入達到富裕水平時,糧食消費逐步穩定,畜產品需求就會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國居民消費正處于小康向富裕的發展階段,預計到2030年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按人均年占有肉類食品100千克計算,竹溪縣內需市場年可消費肉類食品3.6萬噸。由于竹溪縣畜牧業產業化起步較晚,畜禽存欄出欄(籠)基數依然較低,要達到內部市場的供需平衡,尚有巨大的消費空間,加上依托品牌優勢大量外調和畜產品加工企業的建立,畜牧業發展數量再翻一番才能滿足市場需求,開發潛力巨大。
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
市場發育不全 千家萬戶分散養殖仍是竹溪縣當前養殖模式的主體,廣大散養戶不是以銷定產,而是以市場價格為基準,使生產出現周期性反復波動。特別是生豬生產,如2007年底,全國性的豬肉市場短缺,市場價格一路上漲,毛豬價格最高達到了每千克18元,導致了“豬貴傷民”。為有效平抑價格,中央、省、市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相繼出臺了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規模養殖財政以獎代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地刺激了養殖業主的積極性,許多農戶認為市場行情不錯,因此集中投入擴大養豬規模,使全縣散養農戶生豬存欄大量增加。但今年元月份以來,生豬市場價格一路下跌,目前毛豬價格跌到每千克8元以下,按成本分析,當前每飼養出欄1頭豬要虧損300元~400元,出現了所謂的“蛛網現象”:生豬賣難-價格下跌-宰殺母豬-生豬減少-供應短缺-價格上漲-養殖增加-生豬賣難,對農戶養豬積極性挫傷嚴重,又導致“豬賤傷農”。
關聯產業發展滯后 畜牧業是一個承工啟農的大產業,畜牧業發展離不開關聯產業的推動,特別是飼料工業和畜禽產品加工業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左膀右臂。但目前,竹溪縣大型飼料生產企業還是空白,全價飼料的供應全靠外地購進,這種現狀不僅限制了畜牧業的發展,而且增加了飼料在運輸中的附加成本,間接提高了養殖成本。另外,竹溪縣畜產品加工業依然處在小作坊式的粗加工,精深加工企業還沒有,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效果不明顯。
疫病的威脅加大 當前竹溪縣畜牧業仍以家庭養殖為主,缺乏環境保護和養殖業所必需的生物安全意識,人畜混居、畜禽混養、糞尿橫流、蚊蠅成群、老鼠亂竄的現象依然存在,如此惡劣的環境已成為疫病發生和傳播的主要來源。規模養殖戶很大一部分不能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制度,而且引進品種時又不注重檢疫,引種后又直接混群飼養,一般養殖戶的自我防范意識更差。與此同時,藥物性飼料添加劑的隨意使用,疫病因子極易產生抗藥性,增加了防控難度,疫病防控設備設施落后,經費短缺。
今后畜牧業發展方向
因地制宜,做好產業發展規劃
發展思路 根據縣委提出的“發展分區域、區域分產業”的思路,按照“南邊牛和羊、北邊豬和禽”的產業區域布局,穩步發展生豬,突破發展牛羊,大力發展家禽,鼓勵發展特種養殖。圍繞區域和資源優勢,著力建設畜牧產業板塊。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規范生產行為,轉變飼養方式,培植一批生態示范養殖園區和標準化的專業養殖場,提升養殖效益,推動全縣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邁進。
規劃目標 近期目標,到2010年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70萬頭,出欄45萬頭;牛飼養量2萬頭,出欄0.5萬頭;山羊飼養量5萬只,出欄2.6萬只;家禽飼養量220萬只,出籠130萬只;實現畜牧業收入6億元。中期目標,到2015年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80萬頭,出欄50萬頭;牛飼養量2.5萬頭,出欄0.7萬頭;山羊飼養量8萬只,出欄3.5萬只;家禽飼養量300萬只,出籠180萬只; 實現畜牧業收入7.5億元。遠期目標,到2020年全縣生豬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出欄65萬頭;牛飼養量5萬頭,出欄1.5萬頭;山羊飼養量10萬只,出欄4.5萬只;家禽飼養量400萬只,出籠250萬只;實現畜牧業收入9.2億元。
發展產業板塊,實現特色突破
按照“南邊牛和羊、北邊豬和禽”的區域布局,生豬產業以蔣家堰、中峰、龍壩、城關、縣河、水坪等鄉鎮為主;牛羊產業以鄂坪、匯灣、新洲、兵營、天寶、泉溪、桃源、豐溪、向壩等鄉鎮為主;家禽產業以蔣家堰、中峰、龍壩、城關、水坪、縣河等鄉鎮為主,建設“四大產業板塊”。
發展優質生豬生產板塊,養殖小區建設實現新突破 以“興科”、“益盛園”生豬養殖企業為核心,走“公司+養殖小區+農戶”的路子,建立100萬頭優質瘦肉型生豬產業板塊,同時在百里長廊沿線鄉鎮建立竹溪黑豬產業帶,建設生態養殖區和莊園式養殖場,使之成為全縣生豬養殖亮點。
建設優質肉牛生產板塊,養殖模式實現新突破 以十堰欣雨置業有限公司和星成繁育養殖場為龍頭,建設5萬頭優質肉牛生產板塊。大力推廣“托牛所”、“肉牛生態園區”、“莊園式牛場”的飼養模式。
發展優質土雞生產板塊,生態養殖實現新突破 以“綠園”、“誠信”規模養雞場為主,建設400萬只生態雞板塊,同時充分利用果園、茶園、荒坡地,大力發展土雜雞養殖,形成地方特色生態雞。
發展優質羊生產板塊,草地畜牧業實現新突破 以放牧形式為核心,在二高山建立生態羊生產區,建設肉羊雜交改良生產區,實施標準化養殖,鼓勵企業建立育肥基地,力爭到2020年,山羊飼養量達10萬只。
探索穩定價格機制
提高養殖戶發展的積極性
一是要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探索推行期貨,創新訂單畜牧業的發展思路,實行“先賣后養”。二是建立政府肉類儲備制度,在肉價大幅下跌時,政府采取保護價收購儲備,保護養殖戶不因價格下滑遭受較大損失。三是進一步穩定和落實扶持政策,鼓勵和加大對規模養殖的扶持力度,提高養殖戶發展的積極性。四是積極鼓勵和支持畜產品深加工企業的發展,深加工是肉類產品儲備的最有效形式,經過精深加工能夠延長消費時限,能有效緩解市場供給過剩。五是加強對養殖行業信息引導,讓養殖戶及時掌握市場行情,準確判斷未來市場行情變化趨勢,根據行情及時調整養殖規模。六是爭創自己的特色品牌,發展外向市場。
落實工作措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進一步加大畜牧業發展資金投入力度 要采取多方融資的辦法,解決畜牧業發展資金的瓶頸問題。一是要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圍繞支柱產業培育和進行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堅持以項目為抓手,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二是要加大畜牧業招商引資力度,以鮮明的特色、優惠的政策、寬松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吸引外來資本、民營資本投入畜牧業。三是要協調金融機構組織安排好支農信貸資金,用足用好國家關于農村小額貸款的政策,加大資金投放和管理力度,為養殖大戶提供資金支持。四是要大力推廣以生豬“150”等為主的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的標準化小規模養殖模式,鼓勵發展牛羊、土雞散養,通過財政籌措資金,繼續給予“以獎代補”政策扶持,引導農民把閑散資金投向畜牧養殖業。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 一是要加強科技培訓,加快畜牧獸醫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引進推廣畜禽優良品種,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提高畜產品科技含量和質量檔次。二是要立足本地特色,大力開發竹溪黑豬、土雜雞資源,打造竹溪綠色生態畜禽產品品牌,以特色求市場,用特色創效益。三是要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和畜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完善基層畜牧獸醫服務網絡,強化專業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提高動物疫病防治和畜產品質量監測能力。四是大力推廣畜禽養、防、管、治新科技,推廣普及雜交改良、人工授精、配合飼料、生料干喂、分段飼養、種草養畜、秸稈氨化以及畜禽疾病的綜合防治等畜禽飼養綜合配套技術,使畜牧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縮短飼養周期,提高出欄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健全服務體系 要進一步穩定基層服務隊伍,進一步完善基層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積極落實基層畜牧獸醫技術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實現“老有所養”,激發基層服務人員工作熱情,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同時要通過系統培訓,建立一支精干、過硬的動物疫病防控隊伍,配備必要先進的設備設施,使其勝任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檢疫、監督、疫病監測等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防檢人員的職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