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大學獸醫學院在江蘇的南京、南通、揚州等多個城市進行生豬市場調研。調研主要針對全省各大養殖場以及主要農貿市場展開。對2006年~2009年內生豬、苗豬等豬肉價格以及養殖場規模進行了詳細統計,調研顯示,擴大養殖規模有利于養殖業發展。
2006年~2009年,苗豬及肉豬的價格經過一次大幅度波動,2008年2月豬肉價格達到每千克25.45元。3月,受豬肉價格影響,苗豬價格也達到最高的每千克24.69元,幾乎與豬肉價格持平。而2009年同期豬肉價格為每千克14.68元,同比下降42.32%,苗豬價格為每千克8.51元,同比下降65.53%。生豬價格行情的不穩定,容易出現“肉貴傷市民,肉賤傷農民”的現象,豬肉安全與糧食安全一樣,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安定。生產者、消費者及決策者對生豬價格行情都非常關注。生豬生產數量的波動,價格行情的起伏,長期以來困惑著國家政策的決策者。作為畜牧獸醫工作者,針對此次調研,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分析生豬價格行情規律,對生豬生產發展對策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討。
就全國而言,生豬規模養殖(正常存欄500頭以上)的比例不大,約占15%左右,而85%左右的生豬乃以千家萬戶的生產方式進行養殖。根據市場規律,誰占有市場主導地位,誰就能主導市場價格行情。農戶的生產總量占據主導地位,就主導著生豬的價格與行情。而農戶飼養生豬的特點是虧本就少養,賺錢就多養,容易引起“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現象,因此形成周而復始的生豬價格行情起落。
總體而言,影響生豬價格行情的主要因素:一是全社會的生豬生產總量;二是市場消費生豬產品的數量。兩者供求關系決定了生豬價格的高低。通過走訪調查,此次價格大幅波動的原因仍是2006年~2008年暴發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造成的母豬繁殖障礙,子豬成活率下降,肥豬出欄率普遍降低,生豬生產能力下降,導致生豬存欄量急劇減少,豬肉市場供不應求。而就在2007年末,在高利潤和國家扶持政策的推動下,農村出現養豬高潮,生豬存欄量、出欄量激增,從而導致2008年下半年豬肉價格陡然來個“高臺跳水”,出現了10多年來最快的一次下跌。
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須要求各大小養殖戶認真分析行情變化規律,合理收集和分析信息,選擇符合實際的生產對策:一要遵循生豬生產規律,正確引導生豬生產;二要科學采集信息,正確指導生豬生產;三要建立生產預警機制,期待國家正確決策;四要擴大生豬規模養殖與正確的投資對策,切勿“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五要正確采用生豬價格行情低潮期的生產對策;六要正確處理好生豬規模養殖與千家萬戶養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