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對具有發展畜牧業資源豐富和潛力巨大的吉林省白城市進行了專題調研。
結果顯示:區域畜牧業在市場經濟的拉動下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由于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金融部門信貸支持力度減弱,較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發展步伐。
截至200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畜牧業貸款余額3億元,占“三農”貸款比重僅為9.2%。其中2004年前畜牧業貸款2.4億元,近4年來新增畜牧業貸款只有0.6億元,遠遠低于其他行業貸款增量。
究竟難在哪里
畜牧貸款風險高,懼貸心理加重。
過去,白城市轄區內農業銀行和農信社曾多次承辦畜牧業貸款,對當地畜牧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場、經營、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大部分畜牧業貸款出現不良,甚至形成風險。截至2008年末,全市畜牧業不良貸款余額2.2億元,占畜牧業貸款投放總量的73%,這一巨額不良貸款的形成,致使承辦貸款的金融機構產生了懼貸心理,貸款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
據對某縣農業銀行調查了解,2003年辦理一批奶牛貸款,貸款規模為2000萬元,共計63戶,購買奶牛216頭,期限為3年,于2005年到期。目前,該批貸款共計收回本金137萬元,其余1863萬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達93.15%。
戶多面廣、分散經營不利于管理。
幾年來,白城市70%以上的養殖戶還處于分散經營,庭院養殖,遍布各村屯,給承辦貸款的金融機構增加了經營成本和管理難度。例如某縣農行2000年發放的養羊貸款,共計2380萬元,養殖戶1017戶,分布10個鄉、97個村、225個自然屯,每名信貸員平均負責170 個養殖戶。距離該行最遠的養殖戶村屯達120公里。這樣就導致信貸員到戶率低,跟蹤管理不到位,對養殖戶和養殖情況發生變化不能得到及時了解和掌握。
例如,該縣包拉溫都鄉五道營子村養殖戶王志剛貸款2.5萬元,購買羊76只,僅半年時間,由于飼養能力和越冬缺少飼養,便把羊一次性全部賣掉,賣羊款用于子女辦婚事。目前,該筆貸款已全部形成風險。
缺少產業化龍頭企業,使市場與養殖戶難以形成產業鏈條。
目前,畜牧業產品市場發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僅有22戶,覆蓋率低,對養殖戶經濟利益聯結不夠緊密,拉動作用小,養殖戶直接面對市場,只要市場價格或需求出現較大波動或變化,不但畜牧產品難以轉化為商品,而且養殖業主的經營理念和信心也會產生變化,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收入的不穩定性,導致對農戶經營規模,經營項目受到嚴重制約,致使畜牧業貸款存在風險隱患。
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聯動機制。
無論是當地政府、牧業管理部門或金融機構,在過去項目建設中,往往表現為重扶持、輕管理;重投入、輕回收。這種項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現象,是嚴重缺少部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的典型表現,后果是把養殖戶風險直接轉嫁給了承貸的金融機構。
以某市農信聯社為例,2004年奶牛貸款項目啟動后,從開始申報貸款、籌建奶牛園區,到養殖戶辦理貸款,購回奶牛。項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門及推介該項目的鄉鎮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續的經營管理、經濟效益、資金償還、安全隱患等全部由該聯社承擔。這種嚴重缺乏部門之間協管理的現狀,致使畜牧業項目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不僅給金融業帶來新的風險,而且嚴重影響了牧業生產的積極性和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業貸款具有額度大、期限長、風險難以把控等特點,如果沒有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金融業投放信貸的顧慮短期內難以消除。據對轄內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座談反映,過去支持畜牧業發展的信貸資金由于缺少相關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現大面積不良貸款和經營風險時難以挽回,因而顧慮重重。
主要表現在:一是信貸資金出現風險時,金融內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導的項目,金融業貸款出現損失后缺少必要的補償政策;三是畜牧業貸款缺少保險政策的及時跟進。
對策與建議
完善配套機制,實行封閉式運行。
針對區域大多數養殖戶與市場脫節,尚未形成產業鏈條的實際問題,各級政府部門要注重培育和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使當地養殖戶通過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市場的有機對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鏈條。即:市場—公司+農戶的運行模式。由產業化龍頭企業首先建設養殖和加工基地,要引進養殖農戶進入基地集中飼養,并由公司統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療等服務,提供飼料,統一收購加工,統一銷貨,統一結算,整體運作程序完全達到封閉式運行,將市場、管理、資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內,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資金風險。
建立多方聯動的協調管理機制。
針對目前養殖戶點多面廣、分散經營、不便管理的實際,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協調畜牧職能部門,鄉村政府,承貸金融機構建立多方聯動協調管理機制。
鄉村政府要協助承貸銀行管住戶、看住物,防止個別養殖戶中途轉產不養、變賣等造成貸款形成風險;畜牧職能部門要對養殖戶實行檔案化管理,不但要為養殖戶提供飼養技術、防疫等服務,還要協助承辦貸款行社管理資金使用,防止挪用;對貸款購買的大牲畜實行檔案化管理,變賣時需經畜牧業部門批準;承辦行要督促分管信貸人員做到經常到戶,及時了解掌握養殖戶的經營情況和思想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貸風險。
政府牽頭、搭建平臺、實施集約化經營。
政府部門在扶持區域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應改變過去按戶補貼、分別使用的做法,將政府扶持養殖戶的財政資金集中起來,按統一標準建造畜禽集中養殖園區,走牧業養殖專業合作化道路,建議由養殖大戶或養殖能手出任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實行種畜統一購進,統一飼養,統一配購飼料,統一防病治病,統一管理,逐步提高專業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
盡快建立并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
首先,要對大牲畜、規模養殖的家禽等實施保險政策,由地方財政統一承擔畜牧業保險費用。其次,制定實施畜牧業貸款風險和損失的補償政策,在該項貸款完成一個周期后,由當地政府部門牽頭、畜牧、承辦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參加的評估小組,對被認定風險和損失的貸款及時予以補償。最后,對金融機構新增加畜牧業貸款要給予收貸稅收優惠或減免政策,充分調動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
金融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一是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營銷理念,要正視區域經濟與社會環境實際,努力尋找金融助推畜牧業發展的著力點,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無所作為。
二是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與管理,力求在信貸人員配備、業務流程設計、風險管控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為有效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各涉農金融機構要積極向上級行爭取貸款權限,努力保持對牧業經濟發展必要的支持力度,盡量放大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區域牧業發展難題,進而實現政、銀、企、農多贏局面。
四是基層央行要發揮協調和窗口指導的作用。主動牽頭協調政府、財政、金融機構、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建立完善投資體系,對農信社資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給予再貸款支持,努力滿足畜牧業發展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