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雙匯和雨潤兩大肉加工企業相繼發布了半年報,兩大巨頭凈利潤都有明顯的增長,雨潤半年凈利潤8.41億港元,同比增長了36.86%,而雙匯半年凈利潤3.64億元,同比增長29.80%。
2009年上半年豬肉價格持續走低使雙匯和雨潤都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由于冷鮮肉和冷凍肉價格大幅下滑,雨潤營業額雖然較去年下降3.5%,為58.34億港元,但由于上游業務銷量大增及毛利率大幅上升,純利不跌反升36.9%至8.41億元。雙匯的半年報也顯示,由于生產成本明顯下降,報告期內公司的綜合毛利率為11.06%,較去年上升2.98%。
作為火腿腸市場的霸主,雙匯在高溫類產品占銷售額比例接近40%;而雨潤則在低溫肉市場稱王,冷鮮肉占上游六成市場。在豬肉價格如過山車般暴漲暴跌中,兩大肉類加工巨頭正在為收購更多的資源而緊鑼密鼓。由于豬肉成本占比達50%以上的行業特性,控制更多的上游資源就面臨著更多的利潤收成。
雨潤集中收購屠宰廠兩年擴產一倍
雖然上游養豬戶因為豬肉價格下跌而叫苦不迭,但作為中游肉類加工企業卻受益匪淺。但2008年豬肉暴漲的陰影猶在,使得雙匯、雨潤等企業對上游的收購仍然不敢松懈。
有分析師甚至警告:如果現在兩大巨頭不盡快布局產業鏈的話,2011年后,它們面對的挑戰會非常大———目前很多境內外資本和產業勢力已進入飼料和屠宰環節。兩大巨頭自保城池之役迫在眉睫。
自2007年的豬肉價格大規模波動導致的產業利潤危機之后,雨潤就加強了做“豬老板”的決心:2008年雨潤食品收購了湖南輝鴻49%股權,加上原已持有的51%,達到100%持股。在此之前,雨潤已連續出招:投資2.5億元的百萬頭生豬屠宰新疆石河子項目、投資10億元的沈陽雨潤、新樂12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等陸續簽約、開工、投產,投資數十億的這些項目,涉及生豬屠宰、分割、冷凍、冷藏等領域;雨潤與河南周口政府簽訂了投資4億元發展肉類加工的意向投資協議,建設生豬屠宰、分割、冷藏、肉類深加工項目,該項目可達到每年屠宰250多萬頭生豬,銷售額達30億元。
按照雨潤之前透露的擴張計劃,雨潤計劃投資40億元將產能在2年內擴大一倍,到2010年達到3000萬頭。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才曾介紹說,雨潤通過收購、新建和擴建的方式,提高集團產業上下游的產能,以推動低溫肉制品和冷鮮肉產品市場的占有率。其半年報顯示,上游冷鮮肉仍然是業績亮點,公司上游銷量35.1%的增長,下游銷量18.1%的增長,其中低溫肉制品保持了27.6%的增長。
在雨潤看來,新建屠宰廠不如收購一家屠宰企業,政府補貼完全可以支持更新改造,投資額不比新建低。在雨潤8.41億港元的凈利潤中,40%竟然來自政府補貼。
雙匯全產業鏈式收購:從種豬開始
雙匯公司具有高溫肉制品和低溫肉制品加工能力各72萬噸和22萬噸。公司是高溫肉制品市場絕對強者,在火腿腸前十大品牌中,雙匯以41.46%的市場綜合占有率領跑市場,遠高于第二名雨潤10.73%的市場占有率。
和雨潤不同的是,雙匯的觸角甚至伸到了種豬這一產業鏈的最上端,并逐步將養殖領域擴大。
雙匯的市場布局,資源主導型在四川仁壽、內蒙古濟寧、湖北宜昌、河南商丘等生豬主產區建立屠宰基地,確保了肉類制品加工的原料肉來源和供應;另一策略是在四川綿陽、遼寧阜新、浙江金華、北京市、上海市等設立肉制品廠,深入肉制品主銷區、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據了解,雙匯在上游生豬養殖上目前主要集中在萬東牧業、九鑫牧業,兩個牧場主要是培育種豬。
雨潤的下一步,似乎比雙匯更大:據媒體報道,雨潤明年資本開支為15億元,主要用作擴產。截至今年底,雨潤的計劃是生豬屠宰量由上半年1930萬頭增至2400萬頭。國家商務部不久前發出了有關屠場分為五級的通告,規定了屠宰場的牌照等級。雨潤計劃在兩到三年之內,讓旗下一半屠宰場能達到規定的最高級牌照。
背景
上游價格波動對肉類加工影響最大
豬肉消費在三周后將達到2009年的一個銷售高峰———國慶節、中秋以及即將到來的春節,將持續加強肉加工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
2009年豬肉價格的持續暴跌以及緩慢回升,對企業來說,猶如過山車般令人不安,兩大加工巨頭雙匯和雨潤的半年報顯示,它們企圖控制上游產業,來穩定它們的銷售和利潤曲線的波峰波谷的差距。
但是中國生豬屠宰是一個比較分散的產業,這讓雨潤和雙匯在內的肉類加工企業對上游的控制難度增加:包括雨潤在內的前三大生豬屠宰企業每年的屠宰量不到3000萬頭,占全國生豬出欄頭數比例不足5%,目前全國約有3萬家屠宰企業,其中小企業居多,他們都可能成為雨潤、雙匯的未來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