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2010年農業撥款法案》修改有關中國禽肉進口條款后,有人已經開始建議國內企業要做好進入美方市場的準備。但昨日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對記者表示,美國過去對中國禽肉采取歧視性政策,這次修正只是態度的轉變,并無實質作用,中國禽肉要想出口到美國仍需很長時間。
今年3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的《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第727條款規定:“根據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撥款,不得用于制定或執行任何允許美國進口中國禽肉的規則。”而10月21日,奧巴馬新簽署的《2010年農業撥款法案》則對上述條款做了修正,規定在滿足加強檢驗核查、增強措施透明度等要求后,允許將撥款用于進口中國禽類或禽類制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對此則表示,中方對美方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歡迎,希望美行政部門盡快修改相關規定,恢復進口中國禽肉。 但有關條款仍然是專門針對中國出口禽肉設置的限制措施,是否完全符合WTO非歧視原則和其他有關規則,中方正在進行深入評估。而這一修正在馬闖看來很正常。“之前美國在自己的法案中對我國實行‘國別待遇’,是很明顯的歧視性做法,現在對方是在更正自己的錯誤。”
9月我國對自美國進口的白羽肉雞啟動“雙反”調查,對于美國此次修改法案是否受到該調查影響,馬闖認為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大。“這主要是由于美國多年不進口外國禽肉,導致國內此類產品價格一直高居不下,相關行業也受到影響。”此前,美國55個協會曾致信奧巴馬總統,反對限制進口中國禽肉。
據了解,自2004年中國未向美國出口過禽肉。但這5年中,我國從美國進口的禽肉制品累計超過400萬噸,占到中國禽肉進口總量的75%以上。僅2008年一年,我國從全球進口了79萬噸禽肉及制品,有58萬噸來自美國。
面對這種不平衡的貿易現象,商務部重申,中國出口的禽肉產品是安全、可靠的。中方敦促美方重視中方關切,從維護中美經貿互利合作大局出發,采取積極措施,盡快徹底消除專門針對中國禽肉設置的歧視性措施,早日實現兩國禽肉的正常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