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產品原料包括魚類、蝦類、肉類、蔬菜、小麥,難道都要一個一個建基地嗎?”當大連豐禾食品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長袁晶發出這樣的疑問時,在“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培訓班”里響起一片企業代表的笑聲和掌聲。
今年5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將正式實施,通過對食品、農產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物的限量做出新規定,大幅提高了進口農產品、食品的門檻,被波及的中國外貿企業近6200家,涉及貿易額80億美元,接近中國2005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3。
而根據商務部最新收到的日本厚生省提供的對于國內食品、農產品的檢測結果,中國出口產品殘留物檢出次數全球第一,比中國臺灣地區、泰國和美國等日本其他幾大農產品供應來源地多出一倍至數倍不等。
作為應對,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展開了對國內企業和質檢機構的巡回培訓。
但是,來自國家質檢系統的專家給企業支的招,卻被企業代表認為,在目前的條件下,缺乏可操作性。
缺乏可溯源體制成為致命傷
針對“肯定列表制度”,國家質檢系統的專家強調企業必須注重質量、按照“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建立產品溯源制度,這是應對國外層出不窮的種種貿易壁壘的唯一長期出路。
作為中國對日本出口額最大的企業——中糧集團玉米部的劉牟伊陽表示,與中國玉米相比,美國玉米的優勢就在于其溯源體制。從理論上來講,有問題的美國玉米可以被查出來自哪一個農場甚至哪一片玉米地。但是中糧集團出口的玉米采購自東北農戶,自身沒有生產基地,根本無法控制到源頭。“玉米這種產品,整個東三省都在種,我們要建立多大的基地才行?”劉牟伊陽說。
畜牧產品出口商也有同樣的擔憂。
即便是農產品生產企業,因為成本問題,往往也不愿意建立基地。“基地的質量管理肯定更好,但是在價格上卻沒有體現。”擁有四家農場的吉林金亞果仁有限公司經理牟金喜說。
農資市場亟待規范
另一個被企業普遍認為無法控制的,是與農產品品質直接關聯的農資市場。
“我們很擔心飼料問題。”韓軍正說。“比如養豬的時候控制得很嚴格,不亂用獸藥,但是飼料里面含有豬的骨粉等動物源性成分卻無法控制。”
農藥市場也存在同樣問題。湖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黃志強表示,中國自1984年就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DDT,到現在仍有部分地方在生產使用。
眾多企業提到的情況還包括假農藥、農藥濃度不一、農藥標簽等種種問題。
“在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問題上,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是很必要的。”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一位官員說:“比如現在農獸藥市場非常混亂,很多違規藥品一直在銷售,如果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國家首先就要清理農資市場。其次,組織化農業的推進,光靠企業也是不夠的,政府應該起到推動作用。還有,國內的農產品流通市場也很混亂,缺乏必要的檢驗檢疫程序。這些工作涉及到農業部、衛生部、檢驗檢疫部門、商務部門和工商部門。雖然理論上講大家是分段管理,但其中有很多交叉的灰色地帶,各個部門之間溝通不暢,造成了農產品最終質量難以控制。”
“政府不能把企業召集起來,然后說一句企業應該是應對主體,就不管我們了,政府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一位東北肉類食品企業的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