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全球最大的家族私有制藥企業——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將新增1億歐元用于在華擴建生產工廠和設立化學品研發中心。在此基礎上該集團再投入4000-5000萬美元,在中國建立動物保健產品生產設施以及設立研發中心,專門研究符合中國國情的動物疾病譜疫苗。
據悉,這是近年來外資藥企在中國內地的最大筆投資計劃,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由一直以來以謹慎著稱的勃林格殷格翰來“主演”此次最大筆投資劇目,更是顯得寓意深遠。
增資大劇上演
自今年年初開始,跨國藥企就曾掀起增資中國市場、擴建在華生產基地的熱潮,而下半年起,跨國藥企對中國市場高漲的熱情再次引人關注。在金融危機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跨國醫藥巨頭們越來越意識到中國這一新興市場對于他們的意義。
今年上半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布了2008年度的業績,這個德國醫藥巨頭實現了連續9年超越全球制藥市場平均增長率的高速增長。雖然在金融危機的惡劣背景下,要想對未來的發展或者這筆投資的成功與否做準確的預測很困難,但是讓長期以來謹慎仔細的勃林格殷格翰有如此大的動作,外界自然不難看出其中深意。
勃林格殷格翰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柏安德明確表示,中國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場,此次在中國追加投資,是基于公司經營的長遠考慮。為了全面拓展在華業務,勃林格殷格翰集團還將大幅增加在華員工數量,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而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區董事長兼CEO潘大為亦曾表態稱中國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公司在中國的目標是未來以35%的速度增長。
正是基于這樣的目標和認識,勃林格殷格翰一改往日在中國市場的低調和遲緩,2008年勃林格殷格翰集團在中國的臨床研究總投入就已達2000多萬美元,今年的這次大手筆更是對中國市場戰略地位重要性的最好詮釋。
無獨有偶,禮來公司算是今年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增資劇目中“出鏡率”頗高的一個。自從去年底,禮來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研發總部,在蘇州工廠投資4000萬美元開始,禮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一直沒有間斷。
9月中旬,禮來業務部門重組的消息傳出,重組后的5個業務部門分別是癌癥部門、糖尿病部門、成熟市場部門、新興市場部門以及Elanco動物健康部門。新興市場成為五大業務部門之一,而中國市場又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市場。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在美國禮來宣布將裁減5500個工作崗位的時候,禮來中國區卻在今年計劃將中國員工隊伍擴充一倍,達到2000人以上。禮來中國總裁兼總經理戴文睿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中國猶如一顆閃耀的星星從陰霾密布的天空中脫穎而出,“禮來將全球市場分為三個等級:A級市場表示優等市場;B級市場表示潛力市場;C級市場表示有待觀察的市場。至今,我們的A級市場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市場。”
觀察近來跨國公司的增資行為可以發現,他們的關注和投資熱點大多集中在疫苗、糖尿病、動物保健品等業務領域,這些領域儼然成為近期跨國藥企的投資新寵。“這是資本對于市場需求的一個判斷,資本是永遠朝著有金礦的方向發展的?!备?怂?杭州)管理咨詢公司咨詢顧問高精琴分析認為。
邊緣業務受追捧
近來,跨國藥企在華投資板塊中,動物保健品業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不僅勃林格殷格翰關注到了中國動物保健行業的機會,很多醫藥巨頭也嗅到商機。
據悉,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動物保健品市場。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快速增長的趨勢將持續至少10年,也因此為國內和海外的動物保健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2008年,拜耳醫藥動物保健部門實現了35%的銷售增長,連續增長讓中國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它自1996年進入中國后曾連續8年虧損,到2005年才開始真正盈利并進入了快速增長。
在勃林格殷格翰2008年度的業績報表上,動物保健業務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態勢,以貨幣調整后計和以歐元計的增長率分別為19.5%和14.4%,實現銷售額4.67億歐元。該公司是獸藥領域10大公司中增長最快的企業,增長的動力來自于豬疫苗菌,其銷售額為9000萬歐元,增長率達到140%。
同樣,法國藥企賽諾菲-安萬特旗下的動物保健子公司梅里亞近日也增資7000萬美元擴建在華工廠,主要生產禽用疫苗,供應國內市場。
據統計,在大藥廠的業務中,獸藥和動物保健產品所占比例一般僅為5%,但其利潤率和成長率遠比人用藥業務高。如果不包括動物飼料和營養產品,動物保健行業去年的全球總銷量大約在200億美元左右。而在2003年,這一市場只有約165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可見這一業務平均保持了26%的年增長率。根據美國某市場調研機構提供的數據,人用藥銷售額去年增長了1.3%,達到2900億美元。相比之下,按照英國市場研究公司Vetnosis提供的數據,獸藥銷售額去年增長了7.2%,達到192億美元的年銷售額。
就如華盛頓證券投資公司Caris&Co分析師DavidMoskowitz所述,“動物健康產品往往擁有很好的利潤,競爭威脅要低得多,品牌忠誠度較高。”
可以說,動物保健品市場目前被跨國醫藥巨頭們普遍看好,尤其是2012年將有1390億美元規模的品牌藥面臨仿制藥品的沖擊,對于制藥企業來說,擴大業務范圍,尋找像動物保健品這樣利潤豐厚、風險相對較小的業務是上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