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乳前免疫”既在仔豬出生后,給其接種疫苗,其后兩三個小時再給仔豬吃初乳,是為了在沒有母源抗體干擾的情況下,產生較強的抗體。該理論已經提出來很長一段時間了,也有人在生產實踐中應用。不過效果卻不好說,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支持者堅定“占位理論”,反對者說剛出生的仔豬說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達不到效果。本人認為給仔豬接種疫苗以后,仔豬不能馬上產生抗體,其后吃了初乳,那跟吃了初乳以后再接種沒有多大區別。下面看看理論的提出者與主要反對人的PK。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的吳碩顯老先生就樊福好博士關于“乳前免疫”的相關觀點給《養豬》雜志主編張永泰教授發出信函,對樊博士的一些觀點提出了置疑。以下為吳老先生的信件和樊博士的回應,本網刊登出來,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也參與進來一起討論。
吳碩顯老先生的信函:
張(永泰)教授 :
您好!今年7月10日寄上請轉交樊博士的信已有三個月了(連回上次未退回的信已有四個月了),尚未見回音,殊感遺憾,特此告知。
不得不令人懷疑這可能是以理論為幌子的第七個“大騙局”。“乳前免疫”免疫后隔1-2小時吃初乳主要是免于母源抗體干攏,并非要其產生主動免疫。在豬瘟流行場,應用弱毒破壞宿主細胞表面受體,從而阻止強毒的吸附或穿入,這是病毒學的常識,據法國1979年報道,豬胎在70日齡時的免疫系統已經可對抗原刺激產生應答(殷震等主編:動物病毒學,科學出版社,1985,P.258)。在預防雞馬立克氏病,出殼后就注苗,國外為了節約勞力,用抗器進行肌肉注射(蘇敬良等譯:禽病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P.32)。
曾記否去年當我見到樊博士全面否定“乳前免疫”的大作后,即反映其依據不足。想不到竟會進一步加以肯定和獎勵??磥磉@應該是我最后一次向貴雜志反映這類問題了,……
以下是樊福好博士對此事的回應:
樊福好:再談“超前免疫”
此前,本人關于“超前免疫”的觀點遭受了一些質詢,言辭頗為激烈,甚至被認為是“披著理論外衣的騙局”,本人甚感不安,匆忙之中,陳述如下,萬望不吝賜教。
首先,“超前免疫”被認為是避開母源抗體干擾的最佳選擇,仔豬尚未哺乳,體內則不存在豬瘟抗體,此時接種疫苗,疫苗迅速繁殖,刺激免疫系統,則產生良好的免疫。這是一幅美好的圖景,機體的免疫反應被當成了化學反應,瞬間即可完成,可喜可賀。但事實并非如此,免疫反應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尤其是初次免疫,更為復雜,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用化學反應來解釋生物反應只是反映了一些人的一廂情愿。
其次,眾多學者認為,仔豬出生后,免疫系統的發育已經完善,此言差矣。若仔豬出生后免疫系統發育非常完善,則根本無須母源抗體的保護。在自然進化中,母源抗體的出現恰恰彌補了仔豬免疫系統發育的不足,萬事萬物皆出有因。
第三,根據上述論斷,母源抗體在免疫保護中不是扮演破壞免疫反應的角色,而是協助仔豬免疫反應的形成。自然選擇就是這樣,順自然者昌,逆自然者亡。依此類推,母源抗體不是“中和”了病毒抗原或疫苗抗原,而是結合了抗原,啟動了免疫的一系列反應,包括免疫反應和記憶反映。
第四,從實踐的角度來看,“超前免疫”也是出力不討好的行為,激烈的過敏反應也成了養豬者望而卻步的理由,更不用說那種要經歷 “三更半夜”接種疫苗的辛勞。
第五,當機體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時接種疫苗,疫苗毒或野毒與機體將處于共存狀態,此為免疫耐受,機體獲得了表面上的暫時安寧,但這些動物機體將成為自然界中的病毒攜帶者,根據病原生態學的原理,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第六,濫用疫苗或過早接種疫苗的危害,已經逐漸被行業內認識。本人將“頑固”堅持豬瘟疫苗“一生一次,足矣”的觀點。再者,中國何時停止接種豬瘟疫苗,吾亦拭目以待。在養殖業中,我們必須遵循“使用抗生素的目標是不再使用抗生素,使用疫苗的目標是不再使用疫苗”的規律。
以上言語,不當之處,望各位前輩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