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制農業 讓農民坐在家里歡喜掙錢
近年來,蓬溪縣針對農民在養豬中普遍存在著缺資金、缺技術、怕生豬價格下滑的“二缺一怕”問題,依托遂寧中通公司,在大石鎮探索出了生豬寄養模式。目前,已有上百戶農戶與中通公司簽訂了寄養協議,調動了農民養豬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生豬產業乃至種植業的發展。
每天只工作2小時 66歲大爺月收入840元
11月23日天剛亮,蓬溪縣大石鎮文凡村66歲的蔣懷德大爺就輕輕掀開豬圈門的門簾,從編織袋里舀出早已備好的配方飼料,均勻地倒在槽里。圈里一群100來斤的肥豬聽到聲響,“嗷嗷”叫著全部跑來,爭先恐后地搶吃食物。望著一圈活蹦亂跳爭搶食物的肥豬,蔣大爺的眼里充滿了希望。
“我就是每天早晚各花1個小時,就全部弄好了,飼料什么的都是現成的……”蔣大爺告訴記者,這一圈共60頭肥豬是中通公司寄養在他家里的。1個月前,他不花一分錢就從中通公司領回第三批60頭仔豬和飼料,在公司專門聘請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仔豬長得油光水滑。現在蔣大爺要做的事就是根據寄養協議,精心喂養這批豬崽,爭取提前出欄。根據協議,蔣大爺喂養60頭仔豬在規定的時間內出肥,每個月可以領到840元的工資,外加每頭豬出肥獎勵5元,坐在家里也有不錯的收入。
蔣大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喂豬,從20—30斤開始飼養,到70—80斤賣出,周期30天左右。按每槽喂養20頭計算,每年可賣出100頭左右。蔣大爺說,每頭豬賺100元左右,1年辛苦下來不過掙1萬元錢,這還不包括豬病死等意外情況。
“寄養以后,我1年可以喂養180頭豬,輕輕松松就可掙到1萬多元!”蔣大爺信心十足,“飼料都是按時送到,公司專門有人進行防疫,我只負責飼養和管理,沒有資金投入,也沒有風險。”
“上一批豬仔運來時,因為天氣熱,當時就有2頭豬仔病倒了,我給公司一打電話,防疫人員就馬上來了,其余的啥都不用我們擔心,只管一心一意地飼養就是。”蔣大爺對比以前的各家各戶自主飼養,感慨萬千,“對于我這個60多歲的老頭來說,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啊!”
家門口打工 夫妻雙雙把家還
蔣懷德大爺只是中通公司首批寄養生豬的農戶之一。同樣,大石鎮天宮堂村的王菊清夫婦更是充分享受了現代農業的成果。
天宮堂現代農業園沒建起之前,王菊清夫婦長年在外漂泊打工,每年年底帶著掙到的錢高高興興回家,但看著家里像被大水沖過一樣,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現在王菊清夫婦都成了天宮堂現代農業園的產業工人,丈夫蔣志友每月工資1300元,王菊清每月工資1000元,加上夫妻倆勤勞樸實,在自家后院建起了豬圈,到中通公司報名領養了80頭豬仔,每天早起1個小時,下午下班回到家再花1個小時喂豬,每月還可以多收入1120元,1年下來,加上公司獎勵,夫妻倆可以掙到4萬多元。
“這可比在外打工強多了,而且家里也照顧到了,農活一點也沒落下!”王菊清坦言,“公司的寄養模式真是太好了,飼料、防疫、技術都是現成的,老百姓沒有一點風險,就連老大爺、老太婆在家飼養個二三十頭豬,每個月都有幾百元收入。”
土地寄種 讓農民愛上種田
近段時間,天宮堂村62歲的村民萬在忠的心里始終是喜滋滋的:今年參加土地寄種后,收獲的有機水稻畝產500多公斤,減去400公斤900元的土地租金及寄種報酬,純收入達到6201元錢,比去年增長了2000多元。“種地不用自己投錢,還能比以前掙得更多,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啊!”萬大爺十分感慨。
“農民種地普遍存在缺資金、缺技術、怕自然災害影響產量、怕價格下跌影響收入的兩缺兩怕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蓬溪縣農業局農經中心主任楊茂君說。
今年3月份,蓬溪縣天宮堂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與天宮堂現代農業開發公司達成了土地流轉寄種協議。由公司統一提供種子、肥料、地膜、供水、防病治蟲及栽培技術等;政府對購置小型農業機械設備給予適當補貼,幫助改善土地耕作條件;農戶只負責下種、日常田間管理及協助收獲的勞務。對實行土地寄種模式參與規模經營的農戶,按寄種有機水稻面積畝平900元的標準獲得土地租金及寄種報酬,對精耕細作、超出約定400公斤產量的寄種戶,按增產數量每公斤2元的標準獲得分紅;寄種水果玉米和大白菜的農戶,按“四六”標準分配,即收獲產品的40%作為農戶的土地租金及寄種報酬,60%作為公司的投資收益。
目前,該村已經發展寄種農戶136戶,種植有機水稻300畝、水果玉米120畝、大白菜120畝。
業主農戶都歡喜 寄養模式在延伸
記者在中通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已經開始實施計劃,準備引進3000頭種豬,所產仔豬全部寄養在農戶家中,農戶只需提供養殖場所和水電以及日常飼養管理,仔豬、飼料、防疫、獸藥等全由公司提供,農戶每飼養50頭,每月可獲得報酬700元,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和給定的飼料數量以內出欄,每出欄1頭豬還獎勵5元,如果每節約1斤飼料還可獎勵2元。目前,在大石鎮、寶梵鎮,已有900多農戶報名希望與公司簽訂寄養協議。
蓬溪寄養模式結合業主與農戶的優勢,不僅在生豬的寄養模式上獲得了成功,還在山羊寄養,水稻、水果的寄種上開辟了道路,獲得了成功。如今,寄養、寄種模式已在該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