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對我國奶業發展產生了巨大沖擊,事件的發生距今已整整一年。一年過后,我國奶業的經營主體,包括奶農、奶站和奶企,他們經歷了什么?目前的經營狀況怎樣?相關政府部門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于 2008 年 8 月,對內蒙古的興安盟的烏蘭浩特市和呼倫貝爾市的扎蘭屯、海拉爾區及周邊的鄂溫克旗、陳巴爾虎旗(以下簡稱三地)進行了調研。我們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入戶訪問等多種形式,與當地的奶農、奶站、奶企以及政府有關領導進行了訪談。綜合這次調研收集到的各種信息,我們認為,奶農、奶站和奶企尚未完全擺脫三聚氰胺事件的陰影,當地的奶業正經歷著艱難的復蘇過程。現將這次調研的相關情況介紹如下。
1 奶農——價格困擾的生產者
在我們調研的三個地方烏蘭浩特、扎蘭屯、海拉爾,散戶生產的牛奶依然占了牛奶產量的 90% 左右。絕大多數奶農飼養的奶牛規模為戶均 3 ~ 10 頭,少部分農戶規模在 20 ~ 50 頭, 50 頭以上的非常少。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不論是政府官員、奶站經營者、還是奶制品企業和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的負責人,他們都認為,從三聚氰胺事件到現在一年的時間里,利益受損最大的群體是散養奶農。在三聚氰胺前,農戶養一頭奶牛每年可收入 2000 元,而現在,牛奶的價格很低,不足以彌補奶牛的生產成本,存在著越養越賠現象。
目前,大型乳制品企業為鼓勵發展規模化養牛場,對散戶生產的牛奶實行價格歧視。例如,在烏蘭浩特,某著名龍頭企業對天棋牧場的牛奶收購價格是 3.3 元 /kg ,而對奶站收購的產自散戶的牛奶收購價格只有 2.3 元 /kg 。在 2.3 元中,要扣除奶站的管理費 0.3 元 /kg ,和運輸費 0.1 元 /kg ,農戶實際得到的價格只是 1.9 元 /kg 。而且,產自散戶的牛奶還時常被大的龍頭企業拒收。如果考慮到乳品企業的壓級壓價和拒收等情況,奶農今年實際得到的牛奶價格只有 1.5 元 /kg 左右。而奶農的盈虧平衡點是 1.7 元左右(還不考慮人工成本),因此,即使考慮到目前的價格已有所恢復,奶農實際上還是虧損的。
另外,除了乳制品企業對奶農的價格歧視外,還有的企業則不論牛奶質量如何,都不再從散戶手中收購牛奶。蒙牛、伊利公司已不從散戶收奶,只收養殖小區和奶站的牛奶。只有上海金絲猴、北京三元、雙娃等企業還從散戶手中收奶,其中,上海金絲猴對奶站的收購價是 1.3 ~ 1.5 元 /kg ,對散戶是 1 元 //kg 。 北京三元公司對謝爾塔拉農場職工的收購價是 1.4 元 。由于這些正規企業的拒收,很多奶農只好把牛奶賣給奶販子,由奶販子賣給小乳制品廠,而奶販子的收購價遠低于奶站和奶企的收購價(見表 2 )。從表 1 看, 2009 年奶價在春天最低時只有最高時的 1/3 左右,目前,奶農的銷售價格雖然比最低時提高了很多,但也只相當于三聚氰胺前時的 2/3 左右,依然達不到盈虧平衡點。因此,從散戶牛奶的價格看,也只恢復到以前的 60 ~ 70% 。
表 1 散戶奶價(或奶販子的收購價) 單位:元 /kg
三聚氰胺前牛奶收購價 | 2009 年 3-5 月牛奶收購價 | 2009 年 8 月牛奶收購價 | |
烏蘭浩特 | 2.2 | 0.8 | 1.5 |
扎蘭屯 | 2.0 | 0.8 | 1 — 1.4 |
海拉爾 | 2.4 | 0.7 | 0.8-1.1 |
在目前牛奶價格還在低位徘徊的時候,奶牛的飼料價格卻開始了大幅上漲。這種情況嚴重打擊了奶農的積極性,一些奶農對奶牛只放牧不補料,以減少產奶量、降低成本,慢慢等著市場復蘇。在鄂溫克旗巴彥拓海鎮巴彥拓海村,牧民布木家有 40 頭奶牛,三聚氰胺前賣奶的價格是 2.4 元 /kg ,現在賣奶的價格只有 0.8 ~ 0.9 元,奶價要達到 1.7 元 /kg 他才不虧,因此,他家打算壓縮養牛規模,年底前只留 20 頭,其余的當肉牛賣掉。按肉牛賣,每頭牛可賣 5000 ~ 6000 元。他說,現在養牛的不如放牛的。放牛的起碼有工資,不會賠錢。在呼倫貝爾盟陳巴爾虎旗東烏珠蘇木查干諾爾嘎查,牧民李進昌介紹,他家的 8 頭奶牛今年不算人工費,光飼料就賠了 5000 元,若考慮到人工費則至少賠了 7500 元。因此,從牧民的養奶牛收入看,奶農的養牛收入遠沒扔恢復到三聚氰胺事件以前的水平。用呼倫貝爾天下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經理王麗杰的話說,近幾年來,呼倫貝爾市的牧民通過養奶牛不僅沒有富起來,而且是越養越窮。
《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國家發改委的《 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 》都鼓勵發展規模化奶牛場和奶牛養殖小區,但是,在我們調研的烏蘭浩特、扎蘭屯和海拉爾三個地區,規模化奶牛場還很少,奶牛養殖小區均以失敗告終。其中,蒙牛公司在陳旗買了一塊 2 萬畝的草場,目前還沒有真正運營。在烏蘭浩特, 曾經由政府機關單位等帶頭建設十幾個養殖小區和牧場,但是由于管理和運營成本等因素,幾乎全部失敗。目前,年存欄 500 頭以上的養殖小區還沒有,具有一定規模的牧場只有 5 家,擁有 209 頭奶牛的天琪農場是其中較大的一家。
養殖小區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2.1 這些飼養小區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小區, 飼 養、管理、市場都沒有實現一體化,使得各個環節不能協調。
2.2 這些小區多是機關單位做的,投入的資金多是公共資金,管理者是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養殖小區的日常工作中,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2.3 養殖小區建成后,小區的運營成本遠高于普通奶農,使得養殖小區基本上沒有效益,例如,小區的日常管理、喂養需要雇人管理,人工成本較奶農高;所用的飼料、飼草均需從外部購買,不能自產自用,飼料成本也比農戶高;小區的土地需要從農戶手中租用,沒有自有的土地,土地成本也較農戶高,因此,養殖小區的盈虧平衡點高遠于農戶。當地農戶的盈虧平衡點是 1.6 ~ 1.7 元 /kg ,而養殖小區的盈虧平衡點則是 2.3 元 /kg 。從競爭的角度看,養殖小區和牧場的競爭力均低于農戶。
在扎蘭屯,也僅有 10 ~ 20% 的奶牛被集中喂養。其中,有 2 家規模在 400 ~ 500 頭的養殖小區, 3 個規模在 200 頭牛左右的托牛所。在托牛所和養殖小區內,奶牛還是實行一家一戶喂養,只是集中防疫、統一供料、集中擠奶。雖然目前的養殖小區和托牛所有政府補貼 , 但在現有的奶價下 , 奶農還是沒有盈利。
3 奶站——不堪重負的經營者
3.1 政府對于奶站的管理
三聚氰胺事件后,政府加大了對奶站的管理和支持,從調研情況看,這三地的奶站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發生了以下的變化:
3.1.1 將奶站發展成為合作社,核發工商執照和生鮮奶收購許可證目前烏蘭浩特的奶站已大部分( 50 家左右)從名稱上已改稱奶農合作社,如果不改,就不可能得到工商執照和生鮮奶收購許可證。但是,從調研看,這些奶站還沒有一家是真正的合作社,基本上還是私人經營。
3.1. 2 將一些收購量小的、設備落后的奶站進行淘汰,對符合條件的奶站進行設備升級,取消手工擠奶和移動式擠奶廳,到年底要全部建成機械化擠奶廳。對合格的奶站和新建的奶站進行補貼。
3.1.3 企業向奶站派駐監督人員,如蒙牛、伊利等均向奶站派駐監督人員,并增加一些監控設備,如指紋機、 GPS 導航儀等。有的大公司要求奶站出資購買這些設備,引起了奶站經營者的不滿。
3.1.4 有的企業開始投資自建奶站和養殖基地,例如,北京三元公司在海拉爾與謝爾塔拉農場合作建奶站,農場提供廠房,三元公司提供設備,以這種方式共建了 12 個奶站。奶站的經營執照、衛生許可證等均由三元公司辦理。牛奶的質量檢測由三元的質檢員負責,日常管理由奶站經營者負責,三元公司向奶站經營者支付管理費,雙方合同一年一簽。光明公司也建了自己的奶站,光明公司共有 31 個奶站,但目前只有 16 個投入運營。
3.2 對于奶站經營者的影響
三聚氰胺事件對奶站經營者最明顯的影響是收入減少、支出增加。收入減少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
3.2.1 企業給奶站的管理費減少。三聚氰胺前奶站的每公斤牛奶的管理費是 0.4 元。現在降到 0.3 元。而沒有企業認定的奶站的管理費更少,是 0.27 元。管理費的減少,使奶站的收入直接下降。
3.2.2 收奶量減少。這三地的牛奶日產量目前只是以前高峰時的 60% 左右。這使奶站的業務量也相應地下降了 60% 左右。一些奶站由于收購量太少而關閉。目前,日平均收購規模在 1.5 噸的奶站可以保本經營,而在 1t 以下的奶站均要虧損。在烏蘭浩特的 81 家奶站中, 1.5t 以下的奶站有 14 個, 1.5 ~ 3.5t 的奶站有 60 個, 3.5t 以上的奶站有 8 家。在扎蘭屯,我們所訪問的一個奶站經營者有兩家奶站,在三聚氰胺事件前每天可收 7t 奶,而目前每天的收奶量不足 4t 。由于日收奶量少,一些奶站即使建了自動化設備,出于成本的考慮也不敢使用,而是盡量使用半機械化的設備。
3.2.3 企業收購標準提高,經常拒收或壓級壓價。而企業的標準是由企業單方面制定的,奶站和奶農都沒有話語權。企業制定的標準奶農一般難以達到 ( 見表 2) ,這使得企業經常以各種借口拒收。例如,在扎蘭屯我們訪問了一家奶站,據奶站經營者介紹,她的奶站一直向一家大公司供貨,在 3 ~ 7 月共遭拒收 31 次,在 7 月末又以乳糖高、摻假原因停收了 9d ,奶站只好以 0.8 元的價格轉賣給其它企業。在奶農的抗議下,政府要求奶站按以正常的 2 元 /kg 價格與奶農結算,結果奶站遭受嚴重損失。據奶站的負責人介紹,在目前的飼養水平下,奶農生產的鮮奶普遍達不到企業制定的標準。由于企業的標準高和經常拒收,使得為大企業提供牛奶的奶站的日收購規模要達到 2t 才能保本。
表 2 企業鮮奶標準與奶農的實際值
乳蛋白 | 乳脂肪 | 干物質 | |
企業標準 | 2.85 | 3.30 | 11.60 |
奶農實際值 | 2.70 | 3.00 | 11.30 |
3.2.4 奶站設備升級造成支出增加。雖然奶站進行機械化改造、新增設備等有政府補貼,但是投入的資金中奶站經營者還是占大部分比例。例如,扎蘭屯的一家奶站在 2008 年建了機械式擠奶廳,共投入資金 200 多萬,其中,政府補貼是 50 萬,只占 1/4 。另外,雖然按政策要求政府應對奶站的建設和設備給予補貼,但有的政府補貼并沒有落實。例如,有的地方政府應發的奶站補貼是 300 萬元,但實際發放的只有 70 萬元。
3.2.5 奶站為奶企增加儀器設備造成的支出。例如,某一大型龍頭企業要求牛奶的運輸車上安裝 GPS ,每部 GPS 是 1600 元;該企業還要求每個奶站安裝指紋機以考核公司的駐站代表,每部指紋機 2400 元;這些設備均要求奶站處資購買。
4 乳品企業——步履維艱的前行者
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國乳品加工業的快速擴張勢頭受到遏制,在我們所調研的三個地區中,幾乎中國所的知名乳制品企業都在這里設有加工廠或分公司。三聚氰胺事件使得這里的乳品加工企業也遭受沉重打擊。目前,在這些乳制品企業中,有的已停產,如雀巢,其它大部分企業都實行限產。加工能力很多處于閑置狀態(見表 3 )。在表 3 所列出企業中,其中的海拉爾三元和鄂溫克旗光明公司是我們實地調研的,其它公司的情況主要來自于當地政府有關人員的情況介紹。
表 3 乳制品企業的生產情況
主要產品 | 日加工能力 | 現日實際加工 | 目前牛奶收購價 | 注 | |
蒙牛 | 學生奶 | 500 | 2.3( 對牧場是 3.3) | ||
扎蘭屯伊利 | 奶粉 | 150 ~ 180 | 50-60 | 2 | |
金絲猴 | 配方奶粉 | 100 ~ 1120 | 30 | 1.3-1.5 | 奶粉積壓 |
海拉爾三元 | 超高溫液態奶、大包奶粉 | 350t | 50 | 1.1_1.6 | |
海拉爾北雪 | 干酪素 | 200 ~ 1300t | 50 | 1 . | 拖欠奶資 5000 多萬 |
鄂溫克旗光明 | 奶粉 | 200 | 100 | 1.6 |
根據政府有關人員、奶站、奶農、奶企等的介紹,這三個地方的奶企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4.1 生鮮奶的計價標準不同,甚至同一企業在不同的地區也有差異,目前的計價方式有:按蛋白質 + 脂肪計價、脂肪 + 干物質計價、干物質 + 蛋白質計價、脂肪 + 干物質 + 蛋白質計價。不同企業采取不同的計價方式。光明采用的是脂肪 + 蛋白質計價方式。計價方式的不同,使得奶農、奶站難以適從,而且這些計價標準也難以讓奶站和奶農信服,這是造成企業、奶站、奶農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的原因之一。
4.2企業檢測項目不統一。有的企業只檢測國家規定的項目,有的企業除了國家規定的項目外,還自已訂立檢測項目,如光明乳業除了國家規定的必檢項目處,還要求進行解抗劑和尿素的檢測,這使奶站和奶農很難確定自己牛奶是否合格。
4.3 企業計價標準和檢驗標準的不統一,使得一些牛奶在有的企業那里是不合格的和被拒收的,但卻被其它企業接受。這樣就催生了一些奶販子專門收購那些被標準高企業拒收的牛奶,再轉手賣給標準低的企業。這一方面使奶農的牛奶被廉價處理,造成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使得不合格的牛奶被改頭換面重新進入消費市場,有可能出現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
5 當地政府——不知疲倦的支持者
在烏蘭浩特 、扎蘭屯、海拉爾三地,乳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也是農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里的奶牛由農戶散養的比例很高,均超過了 85% ,中國一些重要的乳品企業都在這里有加工廠和分公司。但是三聚氰胺事件重創了這里的乳業,其中,尤以奶農受損最為嚴重。奶農賣牛、殺牛現象一直持續到今年春天。從奶牛存欄量看,烏蘭浩特、扎蘭屯的存欄量雖然已有所恢復,但也只是 2008 年底存欄量的 83.3% (見表 4 )。
表 4 所調研過的地區情況
地點 | 目前奶牛存欄量(萬頭) | 牛奶日產量( t ) | 高峰時日產量 | 2008 年底奶牛存欄量 | 奶站數 | 其中散養比例 | 主要乳制品企業 |
烏蘭浩特 | 3 . 5 | 180 | 300 | 4 . 2 | 81 | 90% 以上 | 蒙牛、伊利、紅城、金鶴 |
扎蘭屯 | 6 | 300 | 500 | 7 . 2 | 56 | 85% 以上 | 伊利、上海金絲猴 |
謝爾塔拉牧場 | 4 . 5 | 8 | 90% 以上 | 三元、光明、北雪 |
三鹿事件后,為了恢復中國奶業,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整頓、救助、扶持、補貼政策,這些有救助奶農的、有支持奶站建設的、有扶持養殖小區和托牛所的、也有幫助乳品企業的,這些政策均由當地政府負責實施。根據我們的調研,在我們所調研的三個地區,由當地政府已經實施的奶業支持政策有:
5.1 良種補貼
良種補貼政策及資金來源于中央政府,但由地方政府負責實施。良種補貼政策有兩個內容:一是實行奶牛良種補貼政策。 2008 年中央奶牛良種補貼資金從上年的 1 億元增加到 2.4 億元,全部覆蓋全國荷斯坦奶牛品種,同時兼顧奶水牛、牦牛、褐牛、乳用西門塔爾牛等其他奶牛品種。二是實施優質后備母牛補貼。對享受國家良種補貼政策獲得的優質后備奶牛每頭給予 500 元補貼。
在烏蘭浩特、扎蘭屯、海拉爾周邊旗縣,這里良種補貼主要是凍精補貼。在烏蘭浩特市,從 2005 年開始,就每年享受國家和自治區的 120 ~ 140 萬元的良種補貼,其中,國家 80 ~ 100 萬,自治區 40 萬。在扎蘭屯,凍精每支高的 50 元,最低的 15 元,農戶使用的多是 20 元左右的。扎蘭屯一年使用的凍精在 4 ~ 6 萬劑,其中, 2007 年使用了 6 萬劑, 2008 年使用了 5 萬劑, 2009 年預計在 4 萬劑左右。
但是,補貼款用在良種繁育項目上的不是很多,具體操作時,有的地方政府是由政府操作,由政府購買凍精,然后發給奶農,如,在烏蘭浩特,這項補貼基本買了凍精,還有一部分用于胚胎移植和性控技術,但這兩項技術造價高,成功率低,基本上是失敗的。最主要的是用于購買凍精。但整個購買決策和購買過程沒有奶農的參與。都是由政府有關部門決策和實施。烏蘭浩特市的凍精都是從北京買的,買回后發現精粒不能保證質量,受精率較低,犢牛體弱,泌乳量低,這使奶農現在都是自己找品種,寧可不要補貼了,這部分奶農占了 1/3 。這說明,很大一部分國家的良種補貼資金被浪費了。
5.2 養殖小區補貼
為支持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 2008 年中央安排 2 億元,扶持內蒙古、黑龍江等 8 個奶業優勢區域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場)建設。 中央投資分年存欄 200 ~ 499 頭、 500 ~ 999 頭、 1000 頭以上三個檔次予以補助。其中:年存欄 200-499 頭的養殖小區 ( 場 ) ,每個中央平均補助投資 50 萬元;年存欄 500 ~ 999 頭的養殖小區 ( 場 ) ,每個中央平均補助投資 100 萬元;年存欄 1000 頭以上的養殖小區 ( 場 ) ,每個中央平均補助投資 150 萬元。對項目地方配套資金不做硬性規定,由地方政府視財力情況酌情安排。地方財力較強地區的補貼力度會很大,例如,在北京大興區,區政府對養殖小區的補貼標準是:奶廳一平米補貼 220 元,牛棚每平米補貼 120 元,奶罐每個補貼 4 萬元,送奶車每臺補貼 8 萬元,每頭牛補貼 500 元,散戶入區每頭牛補貼 300 元,小區接收養牛戶的牛每頭補貼 100 元,打井由水利部門補貼,水電費由農機局補貼,疫苗免費,進口凍精免稅。但是在財力不足的地區,不僅地方沒有配套資金,中央政府的資金也可能被截留。如在在烏蘭浩特,中央每個小區 50 萬元補貼的資金沒有到達烏蘭浩特,而是在興安盟就被扣下了,被用于償還原來的超用款項。 但是在扎蘭屯,養殖小區和托牛所還是得到了政府補貼,建設一個托牛所的投資是 150 萬左右( 200 頭左右的規模),其中,自治區的規模養殖項目補貼 50 萬,市級財政每個 10-20 萬。
5.3 奶站補貼
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家要求取消手工擠奶,沒有達到國家技術標準的奶站要實行升級改造。為了鼓勵新建設高標準奶站和對已有奶站的升級改造。國家對符合要求的奶站進行補貼。奶站補貼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購買擠奶設備享受 30% 的國家補貼(由奶站經營戶拿發票到財政返還),具體包括擠奶器、制冷罐、運輸罐三項,但三項補貼總共不能超過 12 萬,單項補貼不能超過 5 萬。二是新建和設備升級改造的奶站當地政府每站給予 4 萬元補貼。具體實施時,由奶站提出申請,政府予以審核和補貼。但是,可能由于信息不夠透明及其它種種原因,有些奶站沒有得到資金,有的奶站得到的資金超過標準。在某地,政府應發放的奶站補貼資金是 300 萬元,但是,實際上只發放出了 70 萬元。
? 奶農補貼
根據考察,奶農實際得到的補貼有三項;一是凍精補貼。在烏蘭浩特,凍精由政府免費提供,在呼倫貝爾,奶農的奶牛每次配種可得到 40 元的補貼。二是奶農家每出生一頭小母牛補貼 500 元,小公牛沒有補貼。三是農機補貼。即農戶家里新購置的屬于國家補貼范圍內的農業機械,可得到政府一定的補貼。例如,我們在鄂溫克旗看到的一戶牧民,新買的圓草卷捆機,價格是 7 萬,其中政府補貼了 2.2 萬。但是該牧民說,沒有補貼時,這種機器的原價是 5 萬。
? 對乳制品企業的補貼和扶持
有四個方面的支持:一是貼息貸款,當地政府對乳制品企業的貸款實行貼息,貼息率為 3.105% ,貼息時間到 2009 年底。如在呼倫貝爾,政府就給了光明 1000 萬的貼息貸款;二是稅收減免。如在鄂溫克旗,當地政府就給了光明乳業免地稅 1 年( 20 萬元),三是為企業劃定奶源區,以避免企業爭搶奶源。四是政府為企業提供擔保,幫助企業解決對奶農的奶資拖欠問題,如鄂溫克旗在給光明乳業免地稅的同時,還給工廠貼息貸款 500 萬元,以解決工廠支付給奶農的奶資。
? 其它措施
當地政府為解決企業與奶站和奶農間的矛盾,想辦法給企業經理開會,希望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等。烏蘭浩特市政府針對農民資金短缺,在銀行和信用社貸款難的情況,于 2009 年出臺了一項政策,要求每個機關干部每人拿出 4000 元存入信用社,由信用社將資金借貸給農民養牛。另外,還鼓勵干部帶頭養牛,奶牛飼養量達到一定規模可以停職留薪,部門和鄉鎮領導表現突出的可以享受處級待遇等。
從我們的調研情況看,盡管政府做出了種種努力,但這些努力并不能改變現有的奶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是以企業利益為中心組織的,奶農、奶站都為企業利益服務,奶企、奶站、奶農之間缺乏利益分享和利益制衡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這種產業化模式下,奶農是最大的利益受損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