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媒體感受到了一個變化——衛生部門在加緊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進行防控的同時,對媒體的疫情信息開始低調處理:不再主動給媒體發送病例通報信息,病例通報里不再出現“活禽接觸史”等字樣。
這種變化并非源自衛生部門,而是與家禽業有著密切關系。經歷了從2013年4月份起至今的兩輪H7N9疫情,廣東市場“談禽色變”,活禽銷售量價暴跌,家禽業遭受重創。最近,廣東、廣西甚至全國家禽行業協會及企業紛紛聯合向各級政府遞交公開信、訴求信等,明確請求“停止實行H7N9的每例通報,避免對疫情超密度的報道”。
是減少信息發布“解救家禽業”,還是最大限度公開情況、確保公共衛生安全?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就此分別采訪了衛生、農業相關人士。
H7N9信息公開是否“過度”?
國家衛生計生委2013年10月28日關于調整部分法定傳染病病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將人感染H7N9禽流感納入法定乙類傳染病,解除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
家禽業協會、企業認為,在H7N9降格為乙類傳染病后,不應過度公布疫情,帶動媒體過度報道。
廣東最大農業龍頭企業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鵬程說,根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2013年12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據統計,此間甲類傳染病無發病、死亡報告;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無發病、死亡報告,其余22種傳染病共報告發病283312例,死亡1743人。排名靠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結核,其傳染性和死亡幾率都比H7N9流感病毒高,卻唯獨對H7N9采用了超常規的措施,對涉及的從業人員和行業是不公平的。
廣東省衛生部門有關人士在接受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回應說,H7N9雖然在我國已經納入乙類傳染病管理,但WHO(世界衛生組織)有明確條例規定,對于新發傳染病每一例亞型都要進行通報。中國既然加入WHO,就得遵守相應規則。
“信息公開”不能走倒退路
一些人士認為,通不通報新增病例,在于政府對于信息公開的價值觀,究竟是“以人為本”還是“經濟利益至上”。衛生部門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說:“對于家禽業遭受的損失,誰都同情并揪心。但不通報新增病例,于法無據,于事無補,與政府突發事件信息公開透明背道而馳。”
目前專家對廣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研判仍是病例散發、多發,但是冬春季氣溫低,利于H7N9禽流感病毒生存,這段時間仍需要提醒公眾注意。
衛生部門統計顯示,從今年1月1日到28日,全國已確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10例,其中死亡20例,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和上海等地區。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人經歷非典后十年內形成越來越鮮明的理念,就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公開。尤其是非典之后,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而且由于WHO國際平臺的信息公開,國內如果對于疫情隱瞞不報,反而會引起民眾恐慌,并遭受“信息不公開”的質疑。
國家衛生計生委29日公布第三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提出國家衛生計生委每月定期公布全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數和死亡數,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時發布本行政區域的個案信息。
隱瞞疫情信息并非減少家禽業損失的良藥
衛生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建議,家禽業與其減少疫情曝光度,不如進行一些理念更新,例如推廣“集中飼養、集中屠宰、冰鮮上市”的模式,減少公眾直接接觸活禽的機會。此外,還可以組織參觀養殖場,打消公眾顧慮,而不是采取隱瞞疫情信息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
“試想,如果今天衛生部門捂住信息不報,萬一疫情發展迅速,最后帶來的健康風險究竟是由誰承擔?”他說。
業內人士認為,在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政府責任也應當明確。何劍峰等疾控專家認為,在關閉活禽市場等措施中,養殖業為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政府有責任對養殖業表示感謝并且補償,而不能簡單讓養殖戶承擔損失。專家建議,通過財政補助、貼息貸款、保險等方式,幫助養殖業場戶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