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節前后,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發生禽流感后,我國部分省區也發生了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有的群眾抱怨:怎么剛剛戰勝了“非典”,又來了禽流感,難道新世紀的中國真的就如此多災多難嗎?有人甚至關切地問:我們能控制住疫情嗎?然而,50天之后,我們打贏了這場舉世矚目的禽流感阻擊戰。在外行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奇跡。有些國家媒體猜測:“近5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忽然一下子就沒了,是不是不報、瞞報了?難道中國有天兵天將嗎?”。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在新聞發布會上擲地有聲地說:“不是中國有天兵天將。一是我們有組織優勢、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群防群控;二是我們依靠科學,有最好的禽流感疫苗作保障”。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歷時二十余年研制出的禽流感疫苗及防控配套技術在這場阻擊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支撐作用,所以當2005年H5亞型禽流感病毒由于候鳥傳播而再次在國內部分地區發生時,我們依然能夠從容面對,巋然不動。
二十年磨一劍——梅香暗自苦寒來
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動物疾病,1959年至2003年全球除亞洲以外的地區有20多起大暴發,給養禽業帶來了重創、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例如1983~198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弗吉尼亞州和新澤西州暴發禽流感,撲殺1700萬羽家禽,耗資8500萬美元,補貼生產者損失3.49億美元。
面對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狀況和發生態勢,哈獸研人敏銳地意識到,禽流感病毒將會像新城疫病毒一樣在國際上大規模蔓延。神圣的責任感、使命感,促使他們自籌經費,克服病料、試劑、設備和專用設施等重重困難,從1984年起開始國內最早的禽流感診斷技術的探索研究,經過多年默默無聞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我國首套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專用試劑,建立了標準診斷方法,開始用于我國SPF雞群的監測。
1994年初,哈獸研人在還沒有得到國家經費大規模支持的情況下,掛牌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禽流感研究實驗室,專門開始禽流感系列診斷方法,特別是迫切需要的預防疫苗研究,開始了預防疫苗研制的艱辛探索。經過8年多努力,終于在2002年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診斷技術和H5N2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奠定了我國禽流感防制技術的基礎。其間,他們先后得到科技部國家攻關、973、863計劃、農業部專項與948計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計劃以及省、市相關科研計劃的立項支持,使他們得以系統開展禽流感分子病原學、流行病學、免疫學、診斷技術、預防疫苗的研究,攻克疫苗生產的技術與工藝,形成最高日產疫苗1500萬羽份的規模化應急生產能力。
也是在2002年,哈獸研人又瞄準新的目標,開始向H5N1禽流感疫苗沖擊。如何才能得到一個適合做疫苗的病毒株是一個重大難題,經過無數次的反復實驗,終于在2004年突破了H5高致病力禽流感滅活疫苗研制的重大技術瓶頸,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新型重組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較H5N2滅活疫苗大幅提高,并對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當年6月新型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臨時生產文號, 2005年1月獲得國家正式文號,開始在我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阻擊戰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
科學永無止境,只有禽流感病毒在地球上存活一天,研究就會永無停息。對哈獸研人來說,沒有最好的疫苗,只有更好的疫苗。在此基礎上,他們一鼓作氣,向動物疫苗的世界最高水平沖擊,于2005年1月和11月分別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H5亞型禽痘病毒活載體疫苗與新型H5亞型禽流感重組新城疫病毒載體二聯活疫苗,特別是新的二聯疫苗可同時防治H5高致病力禽流感和雞新城疫兩種重大A類疫病,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和實施免疫,技術在國際上居于領先地位,成為我國下一輪有效抗擊禽流感的新型“殺手锏”。
圍繞重大需求 服務生產主戰場
始建于1948年6月的哈獸研,是新中國建立最早的國家級獸醫科研單位。該所之所以能夠在關鍵時刻敢于亮劍,源于哈獸研人長期的文化積淀和服務生產的優良傳統。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二十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評選活動中,全國動物醫學研究領域評出的四大成就———“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四種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疾病疫苗全部是由哈獸研主持或參與主持研制成功。憑借著中國人的自信、自強,運用這些疫苗,我國先后在世界上消滅了牛瘟、牛肺疫,穩定控制住了馬傳染性貧血病,在世界上創造了新中國的獸醫科學奇跡。
傳承了該所幾代科學家形成的創新文化與傳統,哈獸研人一手做好科研工作,一手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積極投身疫情撲滅與疫苗生產的主戰場,在疫情確診、監測、分析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及時、準確、詳實的科學與技術依據:在2004年禽流感阻擊戰中,他們對疫情迅速確診,為撲滅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2005年青海湖候鳥禽流感疫情突發后,在病毒來源與危害皆不明朗的情況下,科研人員深入疫區采集病料,通過分離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用科學數據證實,引發候鳥疫情的病毒并非來自我國南方而是境外,消除了國際上有人將疫源地指向中國的不利影響,為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技術資料;在最近遼寧黑山疫情防控中,用最短的時間完成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確定了候鳥是疫源、病毒對人群威脅進一步增加以及對金剛烷胺尚敏感的結論,為政府爭得到了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禽流感向人群傳播的寶貴先機。因此,農業部在2005年底授予他們“防控禽流感科技貢獻獎”的光榮稱號。
著眼應用 重視基礎研究工作
二十余年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遵循獸醫科學規律,把握國際發展動態,著眼于未來發展,從防控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相繼自主開展了禽流感病原學、分子流行學、病原致病機理、宿主分子免疫機制、病毒分子遺傳與變異、跨種間感染機制等系統的基礎研究工作。通過這些工作,不但形成了動物禽流感基礎研究的平臺,進而建立了系統的方法和技術平臺,也直接推動和加速了檢測試劑、免疫疫苗的應用研究工作;還給動物其他病毒性傳染病以及人禽流感防控技術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借鑒和技術平臺,推動和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國其他動物重大病毒性傳染病研究的水平;在滿足國家需求的同時,還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專門從事動物病毒性傳染病科學技術研究的高水平科學家隊伍,促進了學科發展和國家研究基地的建設。
把握前瞻性 開展方向性研究工作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博士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哈獸研作為國家隊在社會公益研究領域的地位與作用。“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不僅要出品種、出重大技術,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看得見、摸得著的貢獻;更要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開展事關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工作,在國家一旦需要的時候能拿得出、打得贏,確保國家經濟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這也是國家賦予我們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使命之一,哈獸研自主超前開展禽流感研究的事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不斷綜合國內外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趨勢,對可能傳入我國的新發動物疫病以及人畜共患病,哈獸研人在整體謀劃、系統部署的基礎上,按輕重緩急,分期立項、分步實施,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瞄準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科技儲備,突出前瞻性,加強系統研究,逐步構建和形成了我國防控病毒性重大動物疫病的技術體系。同時,他們非常注重前沿技術的不斷創新,在基因工程新型標記疫苗、免疫與自然感染鑒別診斷技術、高通量鑒別診斷技術等戰略必爭的前沿技術、關鍵技術領域,精心部署,組織力量,全力以赴爭取突破,實現了技術發展的不斷跨越,支持了獸醫科學技術體系自身的協調發展。
突出區域性 合理分工協作
長期以來,根據我國農牧業生產與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與危害的具體特點,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的規律,針對不同生產區域動物疫病對象,圍繞重大疫病防控,中國農科院哈獸研、蘭獸研、上海寄研所與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按不同的主攻疫病對象、專業領域,長期瞄準各自的發展方向,進行全國科研大協作,形成了即分工把守、又聯合協作的格局與機制,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與技術優勢,避免了重復研究和過度競爭等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現象,使國家有限的寶貴科研資源能夠長期穩定集中在主攻方向上,最后實現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產品。
遵循自身特點 長期不懈努力
農業科研具有周期長等自身特點,因此爭取國家持續投入支持、保持研究隊伍穩定、注意學科/專業協調發展,在農業科研創新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哈獸研人長期以來堅韌努力之所在。十多年來,在國家有關科技計劃的支持下,該所逐步建立了系統、完整的中國大陸禽流感病毒種毒株資源庫及其流行病學信息數據庫,闡明了我國H5和H9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遺傳演化和抗原變異規律,為禽流感疫情預警預報、防制策略制定、診斷試劑以及疫苗研制與使用提供了系統全面的理論依據,建立和完善了病原學、流行學、血清學、免疫學、分子病毒學、分子診斷技術等一系列技術與方法,研制出系列禽流感診斷試劑(盒),為我國有效防控禽流感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同時,科研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病毒學雜志、病毒學等重要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論文,標志著我國動物流感整體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也使該所成為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的禽流感研究機構。
二十年磨一劍——梅香暗自苦寒來
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動物疾病,1959年至2003年全球除亞洲以外的地區有20多起大暴發,給養禽業帶來了重創、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例如1983~198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弗吉尼亞州和新澤西州暴發禽流感,撲殺1700萬羽家禽,耗資8500萬美元,補貼生產者損失3.49億美元。
面對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狀況和發生態勢,哈獸研人敏銳地意識到,禽流感病毒將會像新城疫病毒一樣在國際上大規模蔓延。神圣的責任感、使命感,促使他們自籌經費,克服病料、試劑、設備和專用設施等重重困難,從1984年起開始國內最早的禽流感診斷技術的探索研究,經過多年默默無聞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我國首套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專用試劑,建立了標準診斷方法,開始用于我國SPF雞群的監測。
1994年初,哈獸研人在還沒有得到國家經費大規模支持的情況下,掛牌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禽流感研究實驗室,專門開始禽流感系列診斷方法,特別是迫切需要的預防疫苗研究,開始了預防疫苗研制的艱辛探索。經過8年多努力,終于在2002年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診斷技術和H5N2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奠定了我國禽流感防制技術的基礎。其間,他們先后得到科技部國家攻關、973、863計劃、農業部專項與948計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計劃以及省、市相關科研計劃的立項支持,使他們得以系統開展禽流感分子病原學、流行病學、免疫學、診斷技術、預防疫苗的研究,攻克疫苗生產的技術與工藝,形成最高日產疫苗1500萬羽份的規模化應急生產能力。
也是在2002年,哈獸研人又瞄準新的目標,開始向H5N1禽流感疫苗沖擊。如何才能得到一個適合做疫苗的病毒株是一個重大難題,經過無數次的反復實驗,終于在2004年突破了H5高致病力禽流感滅活疫苗研制的重大技術瓶頸,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新型重組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較H5N2滅活疫苗大幅提高,并對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當年6月新型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臨時生產文號, 2005年1月獲得國家正式文號,開始在我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阻擊戰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
科學永無止境,只有禽流感病毒在地球上存活一天,研究就會永無停息。對哈獸研人來說,沒有最好的疫苗,只有更好的疫苗。在此基礎上,他們一鼓作氣,向動物疫苗的世界最高水平沖擊,于2005年1月和11月分別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H5亞型禽痘病毒活載體疫苗與新型H5亞型禽流感重組新城疫病毒載體二聯活疫苗,特別是新的二聯疫苗可同時防治H5高致病力禽流感和雞新城疫兩種重大A類疫病,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和實施免疫,技術在國際上居于領先地位,成為我國下一輪有效抗擊禽流感的新型“殺手锏”。
圍繞重大需求 服務生產主戰場
始建于1948年6月的哈獸研,是新中國建立最早的國家級獸醫科研單位。該所之所以能夠在關鍵時刻敢于亮劍,源于哈獸研人長期的文化積淀和服務生產的優良傳統。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二十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評選活動中,全國動物醫學研究領域評出的四大成就———“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四種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疾病疫苗全部是由哈獸研主持或參與主持研制成功。憑借著中國人的自信、自強,運用這些疫苗,我國先后在世界上消滅了牛瘟、牛肺疫,穩定控制住了馬傳染性貧血病,在世界上創造了新中國的獸醫科學奇跡。
傳承了該所幾代科學家形成的創新文化與傳統,哈獸研人一手做好科研工作,一手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積極投身疫情撲滅與疫苗生產的主戰場,在疫情確診、監測、分析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及時、準確、詳實的科學與技術依據:在2004年禽流感阻擊戰中,他們對疫情迅速確診,為撲滅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2005年青海湖候鳥禽流感疫情突發后,在病毒來源與危害皆不明朗的情況下,科研人員深入疫區采集病料,通過分離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用科學數據證實,引發候鳥疫情的病毒并非來自我國南方而是境外,消除了國際上有人將疫源地指向中國的不利影響,為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技術資料;在最近遼寧黑山疫情防控中,用最短的時間完成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確定了候鳥是疫源、病毒對人群威脅進一步增加以及對金剛烷胺尚敏感的結論,為政府爭得到了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禽流感向人群傳播的寶貴先機。因此,農業部在2005年底授予他們“防控禽流感科技貢獻獎”的光榮稱號。
著眼應用 重視基礎研究工作
二十余年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遵循獸醫科學規律,把握國際發展動態,著眼于未來發展,從防控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相繼自主開展了禽流感病原學、分子流行學、病原致病機理、宿主分子免疫機制、病毒分子遺傳與變異、跨種間感染機制等系統的基礎研究工作。通過這些工作,不但形成了動物禽流感基礎研究的平臺,進而建立了系統的方法和技術平臺,也直接推動和加速了檢測試劑、免疫疫苗的應用研究工作;還給動物其他病毒性傳染病以及人禽流感防控技術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借鑒和技術平臺,推動和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國其他動物重大病毒性傳染病研究的水平;在滿足國家需求的同時,還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專門從事動物病毒性傳染病科學技術研究的高水平科學家隊伍,促進了學科發展和國家研究基地的建設。
把握前瞻性 開展方向性研究工作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博士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哈獸研作為國家隊在社會公益研究領域的地位與作用。“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不僅要出品種、出重大技術,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看得見、摸得著的貢獻;更要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開展事關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工作,在國家一旦需要的時候能拿得出、打得贏,確保國家經濟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這也是國家賦予我們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使命之一,哈獸研自主超前開展禽流感研究的事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不斷綜合國內外重大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趨勢,對可能傳入我國的新發動物疫病以及人畜共患病,哈獸研人在整體謀劃、系統部署的基礎上,按輕重緩急,分期立項、分步實施,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瞄準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科技儲備,突出前瞻性,加強系統研究,逐步構建和形成了我國防控病毒性重大動物疫病的技術體系。同時,他們非常注重前沿技術的不斷創新,在基因工程新型標記疫苗、免疫與自然感染鑒別診斷技術、高通量鑒別診斷技術等戰略必爭的前沿技術、關鍵技術領域,精心部署,組織力量,全力以赴爭取突破,實現了技術發展的不斷跨越,支持了獸醫科學技術體系自身的協調發展。
突出區域性 合理分工協作
長期以來,根據我國農牧業生產與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與危害的具體特點,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的規律,針對不同生產區域動物疫病對象,圍繞重大疫病防控,中國農科院哈獸研、蘭獸研、上海寄研所與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按不同的主攻疫病對象、專業領域,長期瞄準各自的發展方向,進行全國科研大協作,形成了即分工把守、又聯合協作的格局與機制,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與技術優勢,避免了重復研究和過度競爭等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現象,使國家有限的寶貴科研資源能夠長期穩定集中在主攻方向上,最后實現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產品。
遵循自身特點 長期不懈努力
農業科研具有周期長等自身特點,因此爭取國家持續投入支持、保持研究隊伍穩定、注意學科/專業協調發展,在農業科研創新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哈獸研人長期以來堅韌努力之所在。十多年來,在國家有關科技計劃的支持下,該所逐步建立了系統、完整的中國大陸禽流感病毒種毒株資源庫及其流行病學信息數據庫,闡明了我國H5和H9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遺傳演化和抗原變異規律,為禽流感疫情預警預報、防制策略制定、診斷試劑以及疫苗研制與使用提供了系統全面的理論依據,建立和完善了病原學、流行學、血清學、免疫學、分子病毒學、分子診斷技術等一系列技術與方法,研制出系列禽流感診斷試劑(盒),為我國有效防控禽流感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同時,科研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病毒學雜志、病毒學等重要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多篇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論文,標志著我國動物流感整體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也使該所成為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學術地位和影響力的禽流感研究機構。